孫權:我身故後有幾位權臣?讀讀這7個成語典故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志》卷六十四,與卷二十八、卷四十二大抵相似,二十八為魏國最著名的幾位叛亂者,四十二為季漢立場不對者,六十四為吳國權臣。
理應為倒數第二次說明:成語典故系列文章是順著《三國志》寫的,有些成語可能出處更早,還請知悉。
藍田生玉
卷64一共寫了4位權臣:諸葛恪kè、孫峻、孫綝、濮陽興。
只在諸葛恪這找到了成語,順便提一下其餘三位。
孫峻是孫暠hào之孫,就是孫權即位時蠢蠢欲動的那位,幹掉不少孫氏宗親。
孫綝chēn也是孫暠之孫,孫峻堂弟,廢孫亮。
孫峻、孫綝在族譜上除名,改稱故峻、故綝。
至於濮pú陽興,修湖田勞民傷財,帶頭迎立孫皓,同年被孫皓幹掉。
回到諸葛恪身上,他是諸葛瑾之子,年少便已成名。
孫權聽說諸葛恪擅長辯論,就召見了他,見完就跟諸葛瑾誇他的兒子「都說藍田生美玉,所言非虛呀」。
相應的還有一句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藍田生玉」用來形容賢父生賢子。
添字得驢
孫權與諸葛瑾關係極佳,有時候就拿諸葛瑾開玩笑。
一次大宴群臣時,孫權讓人牽了頭驢進來,在驢身上書寫諸葛子瑜,以此嘲弄諸葛瑾臉長得像驢。
而諸葛恪請求添上兩字,拿起筆續上「之驢」兩字,既化解了父親的尷尬,又收穫了一頭驢。
秉旄máo仗鉞yuè
諸葛恪給群臣敬酒時,張昭已經有了醉意拒絕飲酒「這不是敬養老人的禮節。
」孫權就問諸葛恪「你要是能說服張公,他就會喝下這杯啦。
」
諸葛恪就說「姜尚90歲能執旗持鉞率軍作戰,還沒提自己年老。
領軍出征,請將軍您排在後邊,酒食宴飲,請將軍您排在前邊,怎麼能說不尊敬老人呢?」張昭無言以對,只好喝下這杯酒。
「秉旄仗鉞」是指掌握著軍事大權。
回籌轉策
孫權曾問諸葛恪「你與滕胤yìn相比,誰優誰劣?」諸葛恪回答得很機智「在朝堂上舉止得當,臣不如他,但要說運籌決策,他不如臣。
」顯然諸葛恪很有自信,不過這段記載出自《恪別傳》,可信度沒那麼高。
滕胤也是個知名美男子,後來還官至大司馬,與呂據合謀誅殺孫綝,被反殺。
「回籌轉策」與「運籌決策」意思相近,是指籌劃策略,擬定計劃。
哀喜交並,不知所措
兩個成語連在一起了,就放一塊說吧。
「哀喜交並」是指悲傷和喜悅交織在一起。
「不知所措」是指處境為難或心情慌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孫權去世時,以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為輔政大臣,而孫弘與諸葛恪一貫不和,就想用矯詔誅殺諸葛恪。
但是被孫峻打了小報告,諸葛恪先下手為強,隨後給弟弟諸葛融寫信,提了一句「皇太子在丁酉yǒu日即位,悲喜交集,不知道該做什麼。
我身為顧命大臣,要輔佐幼主,就怕自己才能不足,有負先帝所託。
」若諸葛恪謹遵給陸遜、諸葛融的書信中所言,可能就會少一個權臣。
犬牙相錯
還是諸葛恪給諸葛融的信,提到一句「你所處的地方,和賊寇相互交錯,現在應當整理軍械勉勵士卒,要多一些警惕,想著報效朝廷,為此不辭萬死,才不辱沒先人。
」到底是辯才過人的諸葛恪呀,還有人認為《後出師表》是諸葛恪託名偽作。
「犬牙交錯」是指局面錯綜複雜。
順便提一句,諸葛恪最輝煌的是東興之戰,但也有10萬大軍被張特3000人拒守的時候,隨意任免官員,剛愎自用不聽諫言,把朝廷變成一言堂的也是他,最終死在了孫峻手下。
權臣,少帝,真是個常見的組合。
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簡介 諸葛恪得驢典故
東吳權臣諸葛恪簡介諸葛恪(203-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長子,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 從小就以神童著稱,深受孫權賞識,弱冠拜騎都尉,孫登為...
孫權首創一成語,其實卻看錯了人,導致東吳衰落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諸葛瑾的諸葛恪,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神童。之所以那麼出名,主要還是六歲時與父親一起參加孫權舉辦的一次大型宴會的表現所致。當時,孫權想拿諸葛瑾來尋開心,故意命人牽來了一頭...
為扳倒權臣,15歲小皇帝養三千虎士,卻因一個女人被迫自殺
252年,孫權去世,年僅10歲的孫亮繼位,任命諸葛恪為太傅,掌握吳國軍政大權。諸葛恪初期取得東興大捷,深孚眾望。東興大捷後,諸葛恪開始輕敵,導致新城之敗。回軍後,諸葛恪為了掩飾過錯,穩定人心,鞏...
三國諸葛恪之死——歷史的必然
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東吳權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侄,大將軍諸葛瑾長子。幼小以神童著稱,成人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為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作為東...
心境不夠的官二代只堪一擊
三國中期要說哪個家族影響力最大?我覺得不是曹操的曹氏、夏侯氏家族,不是孫權的孫氏家族,也不是劉備的劉氏家族,而是諸葛家族:諸葛亮,蜀漢丞相;諸葛瑾,孫吳大將軍、豫州牧;諸葛誕,曹魏徵東大將軍。不...
三國最大贏家是諸葛:叔叔諸葛亮主政蜀漢,侄子諸葛恪權傾東吳
文 | 江隱龍「東吳四英傑」主政的時代也是孫吳在《三國演義》中「戲份」最多的時代。陸遜之後,孫權逐漸親政,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疆界也在夷陵之戰後基本定型。這一時期,曹魏完成了曹丕、曹叡現代君主...
此人是孫權託孤的大將,曾為其首創一成語,卻改變了東吳的命運
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一直有識才之能。當初呂蒙雖勇,但不好讀書,孫權以自身為例,勸其讀書,使他成長為了一名大將之才,最終白衣渡江,擊潰關羽;儒將陸遜,年紀輕輕,又少有獨當一面的經驗,夷險之戰時,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