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窮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亮身八尺、風骨卓然,明陰陽、懂八卦、 知奇門、曉遁甲,自比管仲岳毅之賢。
穿越到現代,諸葛亮絕對是才過高曉松,顏超吳彥祖,智賽馬斯克、品高enlai周的"完美男神"。
然而他未完成北定中原、一統全國的夙願,在五丈原軍營,抱憾而終。
彼時,諸葛亮只有53歲,家中尚有稚子弄冰。
諸葛亮窮死的由來
有懂經濟的網友說:"男神"諸葛亮是窮死的。
持有這種說法的人從《出師表》和《三國志》中找到3點根據: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通過這句話推論:三國中,蜀國最窮,到了"生死存亡"關鍵點,諸葛亮舉全國之力,主動攻打十倍國力的曹魏。
數十萬兵馬、糧草、輜重,6次出入"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亮此舉乃"窮"兵黷武。
然而,貧窮限制了諸葛亮的膽量,他只敢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六出祁山,不敢兵行險招,出子午谷,直抵長安、據守潼關。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不以臣卑鄙。
通過這句話可以推論:諸葛亮是南陽的農民,出身低微,從娘胎里出來就很窮,是徹頭徹尾的窮命根。
要不是為改變命運,帥氣的諸葛亮也絕不會娶"黃阿丑"為妻。
亮自表後主曰:"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一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只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難道不是史上最窮丞相嗎?
我認為:蜀國確實國貧力弱,但不是諸葛亮造成的。
諸葛亮並非出身寒微,他的"窮"是自律和清廉,娶妻"黃阿丑",是因為愛情……。
六出祁山、含恨而死——因為窮?
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劉禪投降鄧艾時,有94萬人,士兵10.2萬,官吏4萬人,而此時曹魏的人口是443萬,東吳人口是230萬,蜀國是人口最少的國家。
而劉備入蜀前,僅益州就有戶口百萬,劉備入蜀後,人口銳減。
是不是諸葛亮不重視民生,不發展經濟,導使蜀國凋敝?
將歷史倒流回東漢,鼎盛時人口有5600萬;而魏蜀吳加在一起,也不過700多萬,人口銳減,不是蜀國獨有的現象。
造成人口銳減的原因,一是戰爭的互砍致使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二是人口統計不完整,魏蜀吳三國所轄疆域,都不如東漢大。
三是社會動盪,許多人淪為豪族部曲,這些人口並不進入統計範疇。
諸葛亮非但重視民生,且善於經營。
劉備入蜀後,效仿劉邦與蕭何的分工,自己出去征戰,讓諸葛亮屯田。
劉備死後,諸葛亮命蜀國"務農殖穀,閉關息民"。
公元227年之後,諸葛亮主要精力都在出師北伐和勸農積穀,甚至在軍事前線也分兵屯田。
據《晉書》記載,當魏國的上等耕地單產十餘斛時,蜀國的山地單產就能達到30至50斛,蜀國的農業比魏國更發達。
北伐前,諸葛亮在農業上是有儲備的。
歷史劇中諸葛亮屢屢為糧草發愁,主要是蜀中棧道山路艱險,糧草輜重的運輸成本過高。
根據《魏書》記載,諸葛亮的軍隊少有輜重。
所以從第3次北伐開始,北伐糧草主要依靠就近屯田和境外搶奪。
據益州地方志記載:蜀漢時,在益州的南筰橋附近有錦宮,號錦里。
而蜀錦貿易在三國則是曹魏"市於蜀",東吳也"資西蜀"——諸葛亮拉東吳出資,搭建貿易平台,賺魏國人的錢。
既解決了大規模生產的資金周轉難題,也使兩國盟約關係更穩固。
當馬背上起家的曹魏鶯歌燕舞,拿女人尋開心時,蜀國的女人在織錦,她們在丞相的帶領下,有尊嚴、有價值地活著…
僅靠蜀錦貿易顯然不足以支撐浩浩大軍的數次遠征,諸葛亮將廣都的嚴井收歸國有,"搜刮"南充豪紳,增加國庫收入,七擒孟獲後,每每將蠻夷部落的耕牛、戰馬、金、銀、犀、革收繳,以充軍資費。
(建國之初,我D收編私營經濟,也有諸葛亮的啟發,毛自在嶽麓山,就多次自比孔明)。
北伐的花費,主要來源於蜀錦、鹽的貿易和所有制改革,基本沒有拖累貧苦百姓。
諸葛亮每次帥兵入關,軍紀嚴明、秋毫無犯,降將每每拿出"千萬斛"糧草舉城投降,為蜀國爭取勞動力和納稅人,所以"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但蜀國的經濟還算能維持。
後因劉禪昏庸,寵信無治國之才的宦官黃皓,蜀國才衰敗不振。
對一國經濟興衰起決定作用的,往往不是外戰,而是內政,這一點在魏國也體現地淋漓盡致。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死後,曹睿派司馬懿討伐公孫淵,司馬懿要求四萬兵馬,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四萬大軍遠征,軍費供應有困難。
魏國連四萬兵馬都出不起?是曹睿荒淫無度,修建宮殿耗光了魏國?或者是魏國舉萬乘之國,打蜀一州之力,幾年後,魏國被消耗得湊四萬平叛兵馬都難?抑或是魏國內部的政治鬥爭,讓曹氏宗親都擔心:司馬懿軍功拿得太容易?
最後,曹睿給了司馬懿四萬兵馬和充足地軍費。
所謂"貧窮",多是國內政治鬥爭所致,而非外戰。
曹丕登基後,未鑄新錢,民間交易沿用舊錢。
由於不善內政的曹氏宗親們霸占朝堂,魏國貨幣政策朝令夕改,十分不穩定。
黃初二年3月,恢復了五銖錢的貨幣制度;7個月後的10月,由於貨幣貶值,又廢黜五銖錢制度,讓百姓用谷、帛作為等價物來買賣交易。
10斤穀物本來只能換1盒胭脂,摻4斤沙子6斤水,變成20斤,就能換2盒。
2尺絹帛織換1斤牛肉,只要織稀2倍,同樣的原料能織出4尺,換2斤牛肉。
魏國市面上,開始出現用濕谷和薄絹,而且越來越多,"劣幣驅逐良幣"的勢頭越來越勁,嚴重懲罰也並未湊效。
貨幣貶值差點拖垮魏國。
吳國地處江東,金融人才多,發貨幣也很有個性——自戀的孫權將貨幣命名為"大權當千"、"大權當二千"等。
東吳貨幣面值高,主要為了在貿易中占便宜,卻還慘了吳國百姓。
他國貿易往來中,吳國開始是占了便宜,由於市場調節作用,後來吳國沒便宜客棧,國內地金融體系卻崩潰了。
大臣們的年終獎,按億發放,需要成隊車攆拉;有錢的商人,需要專門建造房舍存儲貨幣,還要雇7、8個人日夜看守……,吳國遇到了前所未有地通脹。
蜀國貨幣體系比較複雜:
建安十九年鑄"直百五銖"。
連年戰爭,直百五銖不斷減重,蜀國改鑄形體較小直十錢,直百錢。
(傳遞軍情的孔明燈)
後來,諸葛亮發行太平錢當百,將貨幣面值和金屬價值剝離時,維持貨幣面值的穩定,使蜀免於貨幣體系崩潰的災難,貨幣面值基本維持在蜀漢初年的局面。
相對於曹魏廢幣,孫吳濫鑄,蜀國的貨幣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流通價值。
諸葛亮對蜀國經濟建設,鞠躬盡瘁。
他行軍布陣,有計劃、有節奏、有步驟,配不上"窮兵黷武"一詞。
蜀國的貧窮,一是起點低,二是地理條件差,閉關休養不能改變根本,諸葛亮才急於北伐,爭取長安和潼關之地。
所以,雖然蜀國貧窮不是諸葛亮的錯,諸葛亮卻是因"窮"而早死。
娶丑老婆,因為窮?
先來認識下阿丑:
阿丑,原名黃月英,是東漢沔南名士黃承彥的獨生女,外公是蔡諷,舅舅是蔡瑁,算名門閨秀。
阿丑不僅通讀經史,才思敏捷,更是發明"機器人"的開山鼻祖,正是對"機器人"的精研,為她贏得諸葛亮的愛慕。
阿丑到底丑不醜呢?
傳黃月英丑,是因《三國志通俗演義》記載:黃承見孔明娶妻,對他說:"聞君擇婦,吾有一醜女,黃頭而色黑,才堪相配,肯容納乎?"
古士族們謙卑,說自家女兒丑可能是出於自謙,並非一定真醜。
這句話從足智多謀的黃老先生嘴裡說出來,誰敢說不是岳父選婿的計策呢?以女兒丑,試探未來女婿情操和品德,順利為獨生女挑選到了德才兼備的好女婿。
我們再看諸葛亮是否出身卑微:
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時說:"這個人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人,父親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死得早,所以跟隨叔叔諸葛玄長大,諸葛玄官至豫章太守,是荊州牧劉表的故舊。
"
由此可見,諸葛亮明顯是"官二代",不是農民。
推舉諸葛亮的司馬徽、徐庶,都是名門大家,諸葛亮若出身寒微,怎麼可能與他們深交?東漢末年又沒有領英、脈脈等職場社交網站。
諸葛亮娶黃阿丑,為屌絲逆襲更是無稽之談。
東漢沒有義務教育,屌絲根本讀不起書,更不可能師拜黃承彥。
既然是師生關係,諸葛亮就免不了到黃承彥家拜訪,阿丑見他去報西北座、笑傲風月,心生愛慕。
諸葛亮對阿丑發明的木狗、木虎、木人也端詳良久,驚羨不已,細細揣摩,默記於心。
諸葛亮和阿丑愛情的基礎,是意趣相投,才華相賞,蜀北伐所用運糧的 "木流牛馬"便是最好的見證。
黃阿丑在成親的前1個月,請父親向諸葛亮提出了"三不"條件,即結婚時,一不坐轎,二不騎馬,三不乘船。
不坐轎,不騎馬,不乘船,難道叫新娘子步行?這顯然不合禮數,諸葛亮坐在棋山上,苦思冥想。
山下有人驚叫:牛驚了!原來是山下拉碾子碾米的牛驚了,把碾盤中心的樁拉斷了,牛拉著碾磙在地上跑。
諸葛亮眼前一亮:有了! 阿丑家裡自動拉磨盤的木牛,在碾磙上安個架子,不就可以坐人了?不就可以娶夫人回家了?
他和書童就地取材,製作了木流牛馬。
這個似牛非牛、似馬非馬,說是轎子沒人抬,說它是船卻在旱坡走的怪物,是婚禮上最大的驚喜,阿丑很喜歡。
當牛頓因為名媛的"愚蠢"而終生不娶時,諸葛亮娶了阿丑,終生相知相愛。
諸葛亮雖死千年,關於孔明的傳說還有很多……
有譁眾取寵的陰謀家說:諸葛亮知道劉備集團背景、軍事實力、土地資源等方面都遠遜於曹魏,投曹魏年薪高、風險小,更有前途。
所以諸葛亮是曹操派往蜀國的高級臥底,故意事必躬親,架空劉禪,讓蜀後繼無人,以至蜀滅國。
劉備臨死前,哭著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如果諸葛亮是高級臥底,取而代之後,拱手將蜀獻曹魏即可,哪裡還有"六出祁山"啊?
三國的面積都多大?誰的地盤最大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有其二」,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魏國的確實力很強大,然而這一句話有很容易讓人以為說的是天下土地三分,其中三分之二的都是魏國的地盤。但是如果我們去看三國時期...
蜀漢以9萬戰曹魏40萬軍隊,勝率極微,諸葛亮為何還要堅持北伐?
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中,無疑蜀國是最弱的一個。當時天下一共十三個州,魏國占據三分之二,多達9個州而且多是富庶的中原地區,吳國擁有3個州,而蜀國僅僅擁有一個益州。
蜀國人才不足,大多是蜀國人口太過稀少,而諸葛亮也有一定的責任
漢末年,經過不斷的諸侯混戰,最後形成了魏蜀吳三國訂立的局面。這段歷史,被稱為三國時期。三國之中,魏國實力最強,吳國次之,蜀漢最弱。蜀漢前期有荊州和益州兩塊地盤。到了後期,蜀漢名將凋零,地盤只剩下...
諸葛亮堅持北伐被誤解了一千八百多年,真實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北伐歷史上又叫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多有看法,有的...
三國中蜀漢為何率先滅亡?
蜀漢滅亡的原因很多,諸如諸葛亮早逝、宦官弄權、後主無能、鄧艾出奇兵等等,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蜀漢集團綜合國力的過於弱小。下面就從綜合國力的主要構成因素即國土面積、經濟發達程度、人口等方面來分析...
劉備手下良將眾多,為何最終沒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托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三國演義》加上如今諸多三國題材遊戲的福,三國之中,人們對於蜀國的實力最為看好。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萬人敵,諸葛亮龐統法正,哪個不是頂級謀士?可是,史實中的蜀漢,卻是三國...
蜀漢末年,諸葛亮若投孫吳,大一統能實現嗎?
眾所周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亮感玄德知遇之恩助其三分天下有其二。蜀漢末年,後主無道,國力衰微,如若此時諸葛孔明棄劉投孫,大一統能實現嗎?答案是肯定的,大一統能夠實現。
諸葛亮才智過人蓄意越界侵犯,沒有期待下大雪,司馬懿如何能擊退強敵?有一能力無人可及
東漢末年,連年戰亂後,原來割據一方的大小諸侯們紛紛被消滅, 逐漸形成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之勢。蜀漢政權在建立之前,原本雄霸荊州、益州廣闊的地域,卻在關羽大意丟失荊州之後,面臨的嚴重的生存危機...
不惜與劉備意見向左,諸葛亮為何堅持先打曹魏,後伐東吳?
諸葛亮,是智慧、忠臣的代名詞,在東亞文化圈內人盡皆知。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流傳至今。然而,縱然是智謀過人,諸葛亮六出祁山卻未建功勳,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對其戰略方向產生了懷疑,...
蜀國滅亡後,為什麼吳國還能支撐那麼多年?
三國時期,蜀國於公元263年被魏國滅亡,然而時隔十七年,吳國才被打敗,結束了三國紛爭的局面。東吳在蜀漢滅亡之後獨自面對強大的魏國,竟然還能支撐十七年之久,而且當時吳國內部還有紛爭,如果沒有內亂,...
隆中對策,荊州必取,為何諸葛亮五次北伐均不出兵荊州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策,跨荊,益兩州,修整兵馬,待天下有變,兩州同時出兵,大業可成。劉備如聞天籟之音,眼前迷霧散盡。在經歷赤壁之戰,益州之戰後,劉備初步實現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
此人打敗劉備,自己深陷八卦陣即將敗亡時,為何被黃承彥所救!
八卦陣學名為九宮八卦陣,是一種古代的漢族軍事陣法,相傳為諸葛亮發明。九為數之極,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數,易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有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而變六十四爻...
古代戰爭有多殘酷,男的戰死,遍地都是少婦!
據史料記載東漢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大約是5700多萬,東漢過後就是接下來的黃巾起義,三分天下戰火不斷,老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直到三國後期修養生息才得以安定,這中間到底有多少戰士死去,我們來根據史...
魏蜀吳三國實力大比拼:決定了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成功
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格局開始具備了實現的基礎。在劉備拿下益州,進取漢中後,標誌著三國紛爭時代的到來。對於魏蜀吳三個國家的實力,如果僅僅從地圖來觀察的話,可能覺得三個國家的實力並沒有太大的懸殊...
諸葛亮為什麼冒著耗損蜀漢國力的風險,而執意北伐呢?
公元221年7月,在關羽大意失荊州,殺害張飛的部將投奔東吳後,劉備決定對吳國發動一場復仇之戰。可惜的是,一輩子都沒衝動的劉備,這第一次衝動就收穫了慘痛的夷陵之敗。在完成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背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