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讀三國100回 超級臥底鍾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本文字數:2968字

閱讀時間:9分鐘

鍾會有才,這一點會取得絕大多數三國迷的認可,他是三國後期屈指可數的策臣與謀士,他被《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比作張良,他被司馬師評價為有王佐之才...

然而,表面上跟隨司馬家討伐毌丘儉、平定諸葛誕、興兵滅蜀,立下赫赫戰功的鐘會,因何在伐蜀成功之後突然叛變了呢?難道真的就憑姜維的幾句蠱惑?難道真的居功自傲了嗎?

疑點重重呀

如果您看過最近超級火爆的《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的話,一定會留意到朝堂之上的鐘會,經常會出現上圖這樣非常詭異的微笑,那麼鍾會究竟會不會還隱藏著另外的一個身份呢?

本文將再次開啟歪讀腦洞的視角,通過合理的邏輯分析,揭示鍾會所隱藏的另外一個身份:臥底!!!

宗族DNA

鍾會出身於穎川的名門望族鍾氏,大書法家鍾繇的小兒子。

而據《漢書》記載,潁川的這些豪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

而「荀、陳、鍾、李」就是東漢時期潁川大族的代表。

鍾繇的爺爺鍾皓與陳群的爺爺陳寔就是摯友,而陳寔又與荀彧的爺爺荀淑,同被名士李膺當做師友。

鍾皓的嫂子是李膺的姑母,李膺的妹妹嫁給了鍾皓的侄子,陳群娶了荀彧的女兒,鍾會的堂妹嫁給了比荀彧低一輩的荀肸。

所以,潁川幾大家族通過世代的聯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勢力資源共同體。

而潁川勢力又都得益於曹操、曹丕、曹叡的提拔和重用,受到曹魏的恩典很大,特別是鍾繇自從被荀彧推薦給曹操以來,一直被曹家高度信賴,負責鎮守關中地區抵禦來自西面的各種入侵,被比作曹魏的蕭何。

可見鍾家對於曹魏的忠誠度極高,所以說鍾會的宗族DNA中,是自帶忠於曹魏的,這也為鍾會後期的行為有了一個極大可能性的註解。

臥底使命

鍾會五、六歲時父親鍾繇便已離世,十五歲的時候曹魏的魏明帝曹叡離世,曹爽與司馬懿同為輔政大臣。

自幼才華橫溢的鐘會,敏銳的意識到曹爽根本不是如日中天的司馬懿的對手,司馬家族極有可能如法炮製般的篡位。

為了報答曹魏家族的世代恩典,鍾會制定了一個驚天的臥底計劃。

計劃的核心有兩個:一是取得司馬家族的信任,然後通過輔助司馬家族而不是暗弱的曹爽勢力,來掃除帶給曹魏的外部威脅;二是暗中掃除司馬家族勢力的中堅力量;三是等待時機取得兵權,一舉剷除司馬勢力,重塑曹魏政權。

01

高平陵之變

249年的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打掉曹爽勢力的關鍵一戰,當時司馬懿朝中的威望很高,又取得了太后的支持,聯合了四朝元老太尉蔣濟等人發動政變,一舉消除了曹爽勢力的威脅,重新掌握朝政大權。

那麼此時的鐘會為什麼會幫司馬懿呢?高平陵之變可以說是司馬懿一生中唯一一次冒險,如果鍾會提前走露風聲,很有可能失敗的會是司馬家族,那麼鍾會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原因有三:一是曹魏家族的掌門人曹爽不行,即便司馬家族被打掉,可是曹爽所託非人,將來還會有其他勢力幹掉曹爽,曹魏皇權依然會旁落;二是司馬懿此時並未過多暴露篡位的野心,更多提現出來的是自保性的爭權,而且司馬家族與曹爽相比,更能抵禦來自外部孫、劉勢力的入侵;還有一點是此時的鐘會剛剛打入到司馬勢力,24歲的年紀羽翼未豐,很難有所作為。

02

平叛毌丘儉

高平陵之變後兩年,司馬懿去世。

鍾會繼續選擇潛伏,而另外一位魏臣毌丘儉因為不滿司馬師廢帝曹芳之舉,感昔日魏明帝曹叡之恩,要為曹魏政權做拚死一搏,於255年在淮南發動兵變。

此時的鐘會在冷靜分析時局的基礎上,認為毌丘儉並不能撼動司馬家族的勢力,於是選擇繼續潛伏。

當時的司馬師眼睛患病,新割了目瘤未愈,朝廷中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讓太尉司馬孚前去鎮壓毌丘儉即可,而只有鍾會則聯合傅嘏和王肅,力勸司馬師親征

而親征的結果呢,司馬師因為文鴦夜襲,導致驚嚇過度,致使眼睛震出眼眶,疼痛而死。

按常理來說,鍾會是不該力勸司馬師帶傷親征的,詭異行為的背後帶來的卻是隱蔽的巨大收益。

03

平叛諸葛誕

公元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謀反。

此時的鐘會,已經成為了司馬昭的首席謀臣,鍾會一方面協助司馬昭粉碎了諸葛誕的叛亂,進一步取得了司馬昭的信任;同時又設計離間了東吳孫家與大族全家的關係,導致全家勢力的滅亡,削弱了東吳方面的勢力,可謂一石二鳥。

當德勝還朝後,朝廷要晉升鍾會為九卿之一的太僕,鍾會為了繼續完成臥底的使命,堅決拒絕了,僅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司馬昭府任記室,被所有人認為是司馬昭的心腹之臣。

04

剷除嵇康

關於鍾會與嵇康交惡的事件,如果腦洞稍開的話,就會得到一個合理的邏輯關係了:嵇康娶了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所以被公認為親曹魏而遠司馬。

此時司馬昭十分愛惜嵇康之才,一心想要將嵇康納入自己的勢力。

鍾會深知嵇康之才,他對於嵇康的評價是:嵇康,臥龍也,不可起。

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如果嵇康被納入到司馬昭的勢力,將會對自己的潛伏計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政治立場不明的嵇康必須被除掉。

這就好比在《潛伏》這部電視劇中,余則成想方設法的除掉了站長吳敬忠身旁的馬奎、陸橋山和李涯,達到除其羽翼的效果。

於是乎,鍾會設計了一個局,目的就是讓嵇康堅定的反對司馬昭,而執行這個效果的就是鍾會本人。

鍾會先是將一本自己寫好 的《四本論》送到嵇康家,但是又故意不進去,竟"於戶外遙擲,便回怠走"。

這樣給外人和輿論造成一種印象,嵇康看不起鍾會,鍾會又是司馬昭的紅人,那麼嵇康就看不起司馬昭。

為了加深輿論的印象,鍾會又故意帶了一群擁護司馬昭的名流去登門拜訪嵇康,嵇康正在自家大樹下「打鐵」,根本無視鍾會等人的到來,鍾會覺得非常沒面子,就打算離開。

嵇康這時候問鍾會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如此一來,嵇康徹底與鍾會交惡,而這正是鍾會想要達到的目的。

後來又借呂安事件,向司馬昭誣陷嵇康,司馬昭一怒之下,下令處死嵇康與呂安。

司馬昭不久後便意識到錯誤,但追悔莫及。

此時的鐘會,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官吏任免權,無不插手。

終極一戰

鍾會始終在等一個機會,就是像司馬懿一樣能夠領兵作戰,從而掌控兵權。

恰好姜維在費禕遇刺後掌控了蜀漢的兵權,經常騷擾邊疆。

司馬昭很想帶兵消滅姜維,從而平定西蜀。

朝中大臣都認為不應該採取軍事行動,這一次又是只有鍾會站出來,支持司馬昭伐蜀的戰略行動。

262年,鍾會被封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263年,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三路大軍共計16萬人馬伐蜀。

路上,鍾會找茬除掉了許褚的兒子許儀,至於除掉許儀的原因,除了要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望之外,還可參照司馬懿除掉張郃的情形。

鍾會在很多方面,很好的借鑑了老師司馬懿的謀略和做法。

第二招是向朝廷誣告諸葛緒畏縮不進,於是將諸葛緒押進囚車運回京城,自己則吞併了諸葛緒的部隊。

第三招是誣告奇襲成都的鄧艾謀反,也將鄧艾押進囚車運回京城,鍾會則又吞併了鄧艾的部隊。

鄧艾由於是司馬懿一手提拔的寒門代表人物,鍾會又藉機除掉了一個司馬家族的左膀右臂。

此時的鐘會,手中握有伐蜀的十餘萬大軍,又有姜維帶領的幾萬蜀軍降兵,便假借皇太后遺命,謀劃著舉兵反叛。

鍾會計劃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占領長安,再派精銳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功虧一簣

百密一疏的鐘會,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缺乏對於部隊的掌控力。

當年司馬懿浸潤軍隊多年,南征北戰在軍中樹立了極強的向心力。

但鍾會由於久居文臣序列,第一次帶兵出征,並沒有多少向心力。

而且,由於部隊的家人都在曹魏方,都會顧忌自己一旦跟隨鍾會反叛,家人便會遭受牽連,所以只有極少數的部隊願意跟隨鍾會,絕大部分士兵都反對叛變。

畢竟,對於出身老百姓的士兵來講,姓曹還是姓司馬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同時,鍾會此次出征後斬許儀、連奪諸葛緒和鄧艾兵權的舉動,引起了生性多疑的司馬昭的懷疑,所以司馬昭親率大軍駐守到長安,又派中護軍賈充率兵入斜谷,駐紮在樂城,守住了戰略要道,採取了充分的防範措施。

最終,鍾會和姜維死於亂戰,超級臥底功虧一簣。

史稱:鍾會之亂

歷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認為:鍾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不是不知義理的軍閥,他要盡忠與魏朝,是極合理的。

鍾會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

鍾會的效忠於魏,又可稱封建道德之下的烈士。

歪讀三國

給您不一樣的三國解讀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往期文章連結:

點擊閱讀原文,一起玩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鄧艾——一個結巴的放牛娃

今天來說鄧艾,字士載,今河南人,而且有個特點,就是說話結巴。一想起鄧艾,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另兩個人,鍾會和姜維,這三個人在我腦海中是連成一體的,都是屬於三國後期的人物,而且三人之間的故事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