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攻愚:高平陵之變司馬氏集團得以成功的要素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
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於6月下旬開播以來,引發了新一波的三國話題熱,比如就有餖飣考據學達人,以華佗給司馬懿夫人張春華接生為引子,推算了華佗被殺的年份。
挑逗一批民間三國愛好者玩一番較深層次的唱和,也就不算此劇四個億(據說)的投資打了水漂。
而且此劇豆瓣的評分已經超過了8,雖有水軍刷分的嫌疑,但總的製作質量和演員團隊秒殺稍早時間開播的另一部香艷恢弘的「托古大劇」《楚喬傳》是沒問題的。
筆者在擠地鐵的時候蹭前面妹子的手機看了17.4秒的《楚喬傳》,就馬上被劇中的8美分特效弄的都有點低血糖了,當然也可能是當時還沒吃早飯。
豆瓣評分
不管如何,三國題材的IP是一個富礦,從東漢末年靈帝無道政壇動盪,到司馬炎三分歸一統,期間近百年的風雲激盪,值得挖掘的東西太多了。
但以北方司馬家族為主線的影視劇卻少之又少。
實際上河內司馬氏的話題性一點都不弱,從歷史上看,此家族在三國中後期的分量是極重的,甚至給於其主角的身份都不為過。
從這個角度看,此劇算是填補了各種三國歷史劇的一個空白,但其在人物塑造範式上還是落入一個窠臼:從呆萌小白兔到腹黑大灰狼。
無非是要告訴觀眾,司馬懿並非一開始就是那麼的陰鷙狡黠,出身於世家大族的他,年輕的時候也有匡扶漢室的野望,而且早年還是和張春華姐姐有過純潔的愛情故事的。
卞夫人和張春華(圖片來源:豆瓣網,「茄子飛魚」上傳)
司馬懿一生享壽70餘歲,死的時候在那個年代絕對算是高齡了。
他出生時恰逢漢靈帝執政末期,漢室已經病入膏肓搖搖欲墜;他去世時,魏晉嬗代已經頗具雛形,可以說他的個人史,就是一部小型的三國史。
他這一輩子,有著助曹丕奪嫡之後對自身仕途的躊躇滿志,有著在西北經略阻抗諸葛的壯懷激烈,也有被曹魏皇族打壓排擠後的卑身隱忍。
不過他一生中最驚心動魄、最孤注一擲鋌而走險的,或許也讓他事後最有些後怕的一幕,莫過於發生於正始十年(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
這次政變,不僅徹底改變了曹魏原有政治勢力的表面上的平衡,也改變了司馬家族的浮沉走向。
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淘盡三國英雄的前夕,高平陵之變讓華夏大地的歷史進程的脈絡變得清晰起來,一統三國的歷史重任,漸漸地從高平陵之變開始,落在了姓司馬的人手中。
對於發生在1700多年前的這次政變,史學界和民間歷史愛好者已經著墨甚多,而且高層次的三國迷妹迷弟們已經把史料挖掘到很深的程度,就差考據一下郭太后和司馬昭勾結的時候內褲的顏色到底是什麼了,很是令筆者嘆服。
筆者不自量,妄圖在此梳理一下這次政變的過程,如果能有十萬分之一的發覆之處,也算功不唐捐了。
高平陵之變——一樁"奇異」大案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們皆隨同前往。
司馬懿藉此機會,關閉了城門,占據了司馬門和武庫,並派親信干將占據了曹爽、曹羲兄弟的營地而且還據守了洛水浮橋。
曹爽兄弟聞訊後,選擇了束手投降。
政變後司馬懿父子夷曹爽三族,並且逐漸清除了曹氏宗親在曹魏政權中的核心力量。
司馬懿和曹爽同為魏明帝欽定的顧命大臣,二人按照明帝的遺訓,本來是要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新魏主曹芳執政的。
但沒過多久,曹爽轉奏司馬懿為太傅,貌似尊崇,實則將其慢慢架空,蠶食他的實權,這一點司馬氏不可能不清楚。
正始八年(也就是高平陵之變的前兩年)開始,司馬懿更是稱病不出,不上朝了。
(模擬台詞)曹操:我早就說過司馬懿鷹視狼顧,你們這群不肖子孫就是不聽啊。
(視頻截圖)
他這個舉動頗為耐人尋味,一方面是有故意向曹爽示弱的成分在,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章節叫「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將司馬懿的奸詐和曹爽的傻白甜做了戲劇化的描述,文學性很強,也能部分地反應一些史實;另一方面,司馬懿可以更多地把精力騰出手來為接下來的政變做各種準備。
如果細細審查高平陵之變中的種種細節,我們可以推斷,政變中的各種安排的前奏和序曲都經過長久的策劃。
小標題這裡用了奇異二字,為何?我們先來拿南宋一位本質是文科生,卻有一顆火紅的軍工心的葉適葉水心的一段評論做個引子,要知道葉老師可是在南宋寧宗年間當過國防部副部長的(兵部侍郎),他的評判很有代表性。
葉適的這段感言確實能道出一般歷史旁觀者對高平陵之變的疑惑:曹魏雖然大有篡權嫌疑,得國不是很正,但畢竟也半個多世紀了,按道理也算「民志久定」了,但是曹氏宗親被司馬懿這樣一個常年被排擠出權力中樞的「猖妄之徒」突然發動了政變,而且政變居然還勝利了,更詭異的是司馬懿的能力其實根本無法完全控制城中曹爽餘黨,尤其是曹爽的智囊桓范還逃脫出去繼續給曹爽出謀劃策,就這樣曹爽還選擇了投降,一出帶有些許喜劇色彩的高平陵之變,幾乎兵不血刃就這樣結束了(雖然事後誅殺曹爽三族很是血腥)。
首先說,筆者對司馬懿搞突然襲擊這一手很是佩服。
當年諸葛亮攛掇孟達叛亂的時候,還處在被皇帝冷落狀態的司馬懿突然起兵奔襲,打了孟達一個措手不及,為魏國立下了奇功;後來淮南三叛中的第一叛,司馬懿不顧年老體衰(確實損耗精力太大,不久便去世了),親自帶兵遠征,一場漂亮的閃電戰平定了王淩。
但這一次閃擊則有著更特殊的意味,司馬懿賭上了整個家族的未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旦政變失敗,他的下場和曹爽被夷三族的下場比只能更差。
在「敵我」力量仍然總體懸殊的情況下,司馬仲達在局部範圍內巧妙安排布局,可謂險勝。
葉適也點明了一點,即司馬懿如果不發動政變,他的結局也應該是不錯的,頤養天年,兒孫繞膝,司馬家族或許雖然在政壇上繼續被邊緣化,但仍不失有榮華富貴。
那麼,司馬懿都有什麼妙手能賭的這麼大,取得高平陵之變的勝利呢?
但是如果算一下司馬懿被曹爽擠壓排擠出權力中樞到高平陵之變前,這個時間段差不多有足足十年時間,就算從司馬懿稱病淡出朝野開始算,也有差不多兩年的時間。
難道這些年曹爽傻到對司馬懿的密謀完全沒有察覺呢?
曹爽(左)與司馬懿(右)(圖片來源:豆瓣網,上傳者:citymole)
當然我們需要指出的是,曹爽在排擠司馬懿的同時,大力提拔一批官場的青年才俊,比如丁謐、何晏、鄧颺被封為尚書,且由何晏負責選拔官員。
這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某些曹魏老臣的蛋糕,讓這批人從心理上開始表達對曹爽不滿的同時,又同情司馬懿的遭遇。
這些情況在三國迷的圈子裡已經著墨甚多了。
比如長史孫禮在拜訪稱病賦閒在家的司馬懿的時候,在他面前聲淚俱下地控訴曹爽:「你倆都是先主留下的顧命大臣啊,現在曹爽對不住您,讓您受苦了!」司馬懿裝作一副很釋然的樣子:「孫長史說哪裡話,俺就這個命啊,現在老夫在家遛溜鳥兒,跳跳廣場舞,挺好嘛!」應該說孫禮頗能代表從曹丕時代遺留下來的舊臣的態度:對曹爽獨斷做派不滿,有違明帝遺詔。
而且這批老臣的心理搖擺度,也是司馬懿能發動政變的底氣之一。
「各小組準備行動,要開搞了!」(圖片來源:豆瓣網,catherinia上傳)
我們下面來看一看這次政變司馬懿是怎麼分工具體安排每個步驟的,這是《資治通鑑》中的有關記載:
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授兵出屯洛水浮橋;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
筆者為了讀者看起來方便,做了一個司馬氏集團政變的人事分工的圖表:
我們一步一步講,先說人事,再說地形。
因為必須要先有人,一幫效忠自己的死士,這是發動政變的先決條件,有了這個前提,才能談行動和目標。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能動用的兵力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其盟友本身所能控制的軍隊,比如太尉蔣濟在禁軍系統已經深耕多年,調動部分軍隊並非難事,司徒高柔和太僕王觀平時和軍隊系統的聯繫也並非鬆散,比如太僕就是管馬匹和部分軍事裝備的,其在軍隊系統的人脈不可低估。
人員安排
但這些人最多也就是非常時期的盟友,而真正能幹大事的還是靠自己人,也就是姓司馬的。
除司馬懿本人外,參與政變的司馬氏集團的核心人物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以及他的弟弟司馬孚,那麼這就需要真正屬於司馬氏集團的死忠部隊。
筆者在圖表中已經標明,司馬孚和司馬師叔侄兩人要帶兵占據司馬門,而且司馬懿還要再分兵親自指揮下屬去占據武庫,這就需要規模不能很小的軍事集團分頭行動。
但由於司馬懿多年來長期被曹爽壓制排擠出禁軍系統,軍權也大幅削弱,那麼軍隊是從哪裡調配的?
在這裡不得不說一個人,非常關鍵的一個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
長期以來,無論在史學界還是在民間各種三國小說中,司馬懿父子三人中,司馬師的存在感相對是最低的,筆者分析大約是兩個原因,一個是司馬師死的比較早也比較突然,在征淮南第二叛的時候眼疾復發一命嗚呼,沒能參與最後魏晉嬗變的收官階段;另一個是最後登大寶的是司馬炎——司馬昭的親兒子,換言之,整個晉朝是從司馬昭這一系往下傳的,歷代晉帝在溯祖的時候,司馬昭的曝光率就遠多於司馬師了。
司馬師
但司馬師在整個司馬氏集團代魏的過程中,絕對是功勳卓著的,他承上(司馬懿)啟下(司馬昭)的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乃弟司馬昭拿到家族接力棒的時候,建政一統三國幾成水到渠成之勢。
而且司馬懿本人也非常抬愛這個大兒子,《晉書》的這一段史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這段話告訴我們,一、政變計劃的最隱秘環節只有司馬懿和司馬師兩個人知道,司馬懿連小兒子司馬昭都沒有告訴;二、司馬師早就在暗地裡召集揀選敢死隊了,也就是陰養死士三千(後來這一套被淮南第三叛的主角諸葛誕學會了);三、司馬懿對司馬師工作的完成質量高度讚賞,好到都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司馬師玩政治搞陰謀的水平已經可見一斑了。
我們有理由判斷,占據司馬門的,還有一部分去搶奪兵庫的,都是司馬師一手帶出來的這群「死士三千」。
另外一個人也很關鍵,就是司馬懿政變的盟友蔣濟。
蔣濟和司馬懿都是經歷過曹操、曹丕、曹睿時代的三朝老臣,而且他從曹丕時代開始就不間斷地輔佐大將軍曹休出征,仕至散騎常侍、護軍將軍,可謂能文能武。
大約在曹操晚年至曹丕登基後黃初年間開始,他與司馬懿的私交漸篤,在《晉書·王渾傳》中,提到高平陵之變時有這樣一句話:「引太尉蔣濟參乘,以增威重。
」即蔣濟在禁軍中的氣場和人脈都很強。
有他當助手,司馬懿可以較為放心地內宮內放心施展拳腳;而且讓他屯兵洛水浮橋的原因,就在於他並非司馬氏家族成員,萬一與殺回馬槍的曹爽衛隊打照面,能圓場的迴旋餘地也會大很多,畢竟曹氏集團可以直接和司馬氏互懟,但遇到像蔣濟這種身份的人,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助司馬氏「謀反」的情況下,還是比較棘手的。
至於高柔和王觀分別占據曹爽、曹羲兄弟的營地,過程看各種史料是比較順利的。
如此順利的原因,筆者推斷事先司馬懿派人應該經過長時間的踩點,用探子、細作等秘密監視等手段搜集二營的各種變動,當天準確判斷曹爽在營地是基本上無所防備的。
目標地和行動指向
在此,有兩個地方需要特別點出,一個是司馬門,一個是武庫。
由於司馬懿能調動的人手實在是有限,能打硬仗的基本盤就是司馬師的那批幾千人的敢死隊,所以行動起來必須狠抓重點,對於次重點只能暫時放棄(這也能解釋曹爽的智囊桓范能叫開北城門逃脫出去)。
從整個皇宮的布局來看,司馬門絕對是咽喉之處。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能看到,別的地方司馬懿都安排了一個人搞,唯獨司馬門一處,他派了自己的親弟弟和親兒子齊上陣二人聯手,茲事體大是一目了然的。
「咦……搞曹爽的過程好緊張呀」(視頻截圖)
不僅僅是高平陵之變,我們把歷史的線條再拉的長一點,就能發現上至漢初,下至晚晉,每次政變,司馬門都會有一場大的干戈,為何?因為此處是聯結內城和外城的唯一合法要道。
漢武帝時期,太子和梁王過司馬門沒有下馬車,被張釋之追了上去,雖然沒有手機拍照,但也拿了一手證據,治了太子一個大不敬之罪;與高平陵之變最近的一件司馬門的八卦是「曹植失寵」之事。
嗜酒如命的曹植喝多了不但闖了司馬門而且還打了門口保安,被曹操一頓訓斥,此後他的爭嫡排序一下子就落在了兄長曹丕之後了。
曹氏建政之初,為了保證內宮安全,規定外兵團進入時必須要解除武裝下馬,便裝行進,而且曹魏設定的司馬門內軍外軍協同但隸屬不同(防止內外串聯)的宮城警戒治理體系,進一步增加了司馬門在政變中的分量。
當時,司馬孚司馬師叔侄二人應該是紅著眼睛卯著力氣要強取此處,否則稍有閃失則滿盤皆輸。
除司馬門外,還有一處極為重要的地方是武庫。
道理很簡單,即便司馬師能撒豆成兵一般地幾個時辰便能召集幾千敢死隊,但手裡沒傢伙不行啊。
就連《西遊記》有一回猴子、豬和沙僧被搞掉兵器之後,三人功力也大減,不得不費心要重新拿回棒、釘耙和扁鏟,更別說法力比取經團差得遠的司馬懿了。
按照曹魏的相關法律法規,除了巡邏任務的士兵之外,其他禁軍部隊在日常訓練結束之後,武器必須要保管在武庫中,否則按謀逆罪嚴懲,私藏兵器的懲戒是極為嚴格的。
後來「淮南叛亂」中毋丘儉聲討司馬氏,否定其行動合法性的一條便是「按行武庫」,認定其舉動和謀反無異。
所以必須閃擊武庫,裝備死士,這是生死攸關的一步。
很明顯,如果攻擊武庫不成功,那麼就無法武裝占據司馬門的突擊團,這是一切行動的前提。
政變結束啦,該領盒飯的領盒飯(視頻截圖)
攻下武庫,占據司馬門,曹爽在城外的微博、微信信號也就被切斷了,無法發出實質性的調軍的命令,整個行動也就成功了80%了。
剩下的再由司馬昭聯繫一下郭太后,挾郭太后皇室之威,給曹爽扣幾頂帽子,為行動增添一些合法性,畢竟活兒不能太糙太不要臉。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會發出疑惑,司馬孚和司馬師區區不到3000人(畢竟還要分一部分去搞武庫)就怎麼能輕而易舉拿下司馬門呢?曹爽雖然跟著皇帝出城上墳,怎麼禁軍這塊對司馬懿的防備這麼差?
這裡的褃節兒是:司馬師本來就是禁軍頭領之一。
看起來這就有點奇怪了,前文中提到,近十年來曹爽費盡心思排擠打壓司馬懿,怎麼在最要命的禁軍掌控這塊被司馬氏集團撕開了一個口子?
世家大族的影響力
筆者在檢尋史料之後,一個基本的判斷是,曹爽的能力不足以完全掃清司馬家族在軍隊內的核心影響力。
首先當時畢竟還是三國鼎足之勢,內政與外戰牽一髮動全身。
司馬懿長期在西北和蜀漢作戰經驗豐富,外戰的韜略謀劃是這曹爽這個軍事小白不能比的。
司馬懿被尊奉太傅架空之後的第三年,魏吳邊境戰事突燃,這時候當救火隊長的竟然還是司馬懿,這就是一個顯證。
有行家分析,司馬師在能掌控部分禁軍之前,就已經能輔佐西北戰區司令官夏侯玄,是曹爽和司馬懿利益交換的結果,但曹爽有可能把禁軍下屬的任免、選拔權拱手送給司馬家族嗎(比如司馬師可以在禁軍內提拔石苞)?
根本原因還是,司馬家在曹氏三代內外軍帳深耕,又通過聯姻、選舉等制和幾大家族組成了一個鬆散但成型的共同體,尾大不掉。
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讓出了幾乎所有朝政的發言權和外戰的干涉權,但牢牢抓住了部分禁軍的調動和人事任免權,背後依靠的是河內世家大族這棵大樹。
司馬懿的習慣性動作,德國總理默克爾要給司馬仲達版權費啊(視頻截圖)
在那個講品評和世家的年代,曹魏的奠基人曹操的出身就未必比司馬懿之父司馬防高多少,再加上曹爽的父親曹真本是曹家養子而非親生,從更宏觀的漢末土豪士族的演變看,到了曹爽這一代,要和高他兩輩的司馬懿互撕,雖有皇權依託,但讓司馬的在朝中的勢力完全泡沫化也是不太現實的。
也許會有讀者說,你扯什麼世家大族依託,曹爽能讓司馬懿賦閒在家,從禁軍中搞掉他兒子又有何難?但有個例子側面可以說明家族的影響力和朝野決策層面的互動關係。
就是淮南一叛之後誅王凌家族,一下子連帶到了郭淮的頭上。
郭淮曾多次任對蜀漢前線作戰總前委委員,還當過副司令員,是能獨當一面的,他的正房恰好是王凌的親妹妹,按道理老婆也該被殺的。
結果郭淮寫了一封信給司馬家:「我老婆確實按罪該殺,但是她是五個孩子的娘,孩子還小。
娘死了,孩子也活不了了,孩子沒了,我也不活了。
大將軍您看著辦。
」這封帶有明顯威脅意味的信傳到司馬師那裡,司馬師馬上回了一封:「這是怎麼話說的,郭將軍,您太太本來是在豁免名單中的,我手下有人辦事不利,我好好教訓他,對您造成的驚擾,我表示道歉。
」
郭淮的老婆免誅,司馬氏忌憚的就是郭淮乃地方實力派的典型代表,并州郭氏可不是好惹的,平叛剛剛結束,收拾殘局的同時盡少樹敵是第一要務。
總之,司馬氏集團依託自身家族背景和深厚的勢力,再加上出色的判斷和執行力,一舉取得了高平陵之變的成功,當然,曹爽集團本身的愚鈍顢頇也完美地配合了司馬氏,上演了這齣改變三國格局和走勢的大事件。
司馬炎取代曹魏,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他為何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親弟弟,也是司馬炎的叔伯爺爺。老傢伙長壽,活到九十三歲,作為「八達」之一,他是唯一經歷了曹魏代漢劉的全過程,又親眼看著侄孫司馬炎取代了曹魏。
與曹操不願篡漢一樣,司馬懿也不願篡魏,兩個被冤忠臣命運的交織
文 | 江隱龍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一句詩,出於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最後一段。作為曹操的代表作之一,這篇《短歌行》的創作時期並沒有形成定論。《短歌行》分兩首,第二首創...
比司馬懿還狡猾的老狐狸,自立貞節牌坊,活了九十三歲
魏晉時期,政壇上先後有兩大主角,前期為曹氏,後期為司馬氏。曹操打好基礎後,兒子曹丕受禪稱帝,以魏代漢。曹魏後期,司馬氏崛起,司馬懿父子鋪平道路後,孫子司馬炎效仿曹丕,也搞了一次受禪,以晉代魏。自...
司馬懿病逝,為何將軍權交給司馬師而不是司馬昭?原因你想不到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在曹魏後期,司馬家族的三大傑出人物(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非常有名,司馬懿不用說,曹魏四朝老臣,通過搞政變篡奪了曹魏的軍政大權。司馬昭其次,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蘭台說史?《軍師聯盟》洗白了想篡位的司馬懿?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白居易的這幾句詩,知道的人不少,意思也都明白,評價忠奸,蓋棺定論也就差不多了,偏偏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異類,身後的罵名,棺材板子都...
文史宴:魏國有兩個司馬懿,而他就是司馬懿的影子
恨地無環|文《軍師聯盟》中,司馬孚被塑造成一個胸無大志的痴情種子,雖然與歷史上忠貞厚道的形象有一定契合度,但這一點卻遠不是司馬孚的全部。實際上,司馬孚是司馬懿的得力助手,在司馬懿身後更是成為司馬...
司馬懿臨死前大喊9個字,留神秘遺言,子孫爭相效仿,被恥笑千年
司馬懿臨死前大喊9個字,留神秘遺言,子孫爭相效仿,被恥笑千年眾所周知,在群魔共舞、英雄輩出的三國亂世,智謀之士最終憑藉自己的博學多識在大爭之世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成為了梟雄身邊不可或缺的重量級...
他是司馬懿親弟 在司馬家篡魏時痛哭流涕:我死都是魏國大臣
公元265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為「晉」,建都洛陽。司馬家的西晉王朝,取代了享國46年的曹魏王朝。曹魏滅亡了,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安排在鄴城居住。當曹奐...
司馬家兄弟八人,除了司馬懿就數他最厲害,也最讓司馬家頭疼
熟讀三國的人都應該知道司馬懿這個人,他足智多謀老奸巨猾,擁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他不僅在隴中地區多次抵禦了諸葛亮的北伐。在國內,他憑藉著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消滅了忠於曹魏的勢力,...
三國中活的最久的人物,經歷曹氏的五代帝王,是曹家最後的忠臣!
此人自曹操時代起,就為曹家打工,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三千死士可吞魏,司馬懿為何靠著三千死士就能篡奪曹魏政權?
近期熱播的虎嘯龍吟中迎來了高潮,司馬懿一身紅衣慷慨激昂帶領三千白衣死士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奪得曹魏大權。那我們就有疑問了,曹魏雖然得國不正,但畢竟也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按道理也算「民志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