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父子竟能悟出「隆中對」從而一統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現在看三國,知道「隆中對」對劉備的意義究竟有多重大,其一生,可以說都是以「隆中對」為攻略指南的。
可誰曾想,五十多年後,司馬昭和他的兒子司馬炎,居然也能夠悟出「隆中對」的思想,從而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大業。
公元259年,司馬昭認為一統天下的時機已然成熟,便提出了「主動出擊,消滅吳、蜀」的戰略意圖。
可在先滅哪個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
群臣說先滅東吳,司馬昭卻力排眾議,分析道:「如果先滅東吳,就必須要先打造戰船,還要疏通水道,大概需要數千乃至上萬人;而且南方多潮濕,大軍南下勢必會水土不服發生瘟疫。
如果先滅了西蜀,然後乘著地理優勢順江而下,定能輕而易舉拿下東吳。
」
這一戰略思想,跟「隆中對」完全就是不謀而合,只不過在方向上稍微改變了下而已。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分析:江東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司馬昭或許會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但未必會知道劉備和諸葛亮的談話內容。
此時,歷史出現了驚人的相似,劉備沒有完成的「隆中對」,卻被司馬昭給繼承了過來,稍加做了改變,為和其子司馬炎一起,為天下一統做出了寶貴的實踐。
後來果然如司馬昭所料,也正如諸葛亮所言,益州主政之人十分暗弱,雖強盛但不知體恤下屬百姓,在鍾會和鄧艾的合擊之下,滅蜀易如反掌,就如當初劉備入蜀輕取劉璋一模一樣。
接著我們再來看,「隆中對」中,荊州是個戰略要地,失去了它,不管是往南還是往北發展,都將成為泡影。
為此,當年的魏、蜀、吳三國打得是不可開交。
司馬昭是如何對待此地的呢?他沒去爭奪,而是全力固守襄陽,先後啟用了羊牯和杜預兩位名將。
襄陽的戰略位置同樣重要,距離荊州的首府江陵十分接近,大軍可以沿著漢水直逼江陵。
也就是說,只要固守住了襄陽,那麼荊州就是他司馬昭的囊中之物,此時不過是讓東吳代保管罷了。
這一舉措看似要比「隆中對」高明一些,但本質上還是沒偏離的。
再後來司馬昭病逝,其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新的王朝,是為西晉。
司馬炎一上位就按照父親生前的戰略構想,開始了滅東吳的戰前準備。
可是等一切都準備妥當,準備開打時,歷史又一次重演了。
朝廷又分成了兩派,只有鎮守襄陽前線的杜預,以及中書令張華主張滅吳,剩下的絕大多數由於後方鮮卑做亂,依舊反對出兵。
此時司馬炎如同當年父親一樣,力排眾議,堅決出兵。
司馬炎之所以全力支持出兵,除了受其父親的影響外,更多的還是和「隆中對」提出的政權法統有聯繫。
司馬昭不一定知道「隆中對」,但司馬炎應該知道。
此時距離蜀漢滅亡已過去多年,陳壽早就隨著劉禪歸到了司馬炎麾下,《三國志》也正在撰寫,司馬炎知道劉備和諸葛亮的談話內容,也是有可能的。
「隆中對」提出的恢復大漢江山,可司馬炎篡位後並未恢復漢室,而是令立國號。
所以他一直擔心自己的政權沒有法統上的依據,天下人不信服。
如果說他能夠滅了東吳,就會結束國家數十年來的分裂格局,他就是英雄,他建立的西晉王朝自然也就成為了毋庸置疑的正統。
就連司馬炎滅東吳的軍事行動,都跟「隆中對」差別不大,除了方向上有所變化外。
公元279年,西晉的六路大軍分別進攻了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游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橫掃長江。
這和「隆中對」中「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的戰略構想驚人相似。
僅一年後,東吳就被滅國了,司馬炎終於完成了天下一統的歷史重任。
劉備知道關羽被殺後直接昏厥, 但聽聞張飛死訊, 只說了四個字!
劉關張三兄弟的故事我們知道的太熟悉了,他們的故事從小就伴隨我們的成長,但是呢,對於三國中的每一件事,其實我們只是理解了表面,很多東西都沒有深入到了解。自從看了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老師講的三國,覺得...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隆中對」戰略上的弊端,劉備卻堅定執行,最終將蜀漢帶入被動
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多數人都認為是諸葛亮出山,踐行隆中對所做的貢獻。但是,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正是隆中對中戰略上的弊端註定了蜀漢後期處處被動,一蹶不振,最後最先被滅亡!這背後的真相是什...
臥龍鳳雛得一確實可得天下,但需有兩個前提條件,諸葛亮自己說的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這話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那麼為何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的輔佐,卻沒有得到天下呢?其實司馬徽成功的將諸葛亮推舉給劉備後又說了一句話:「臥龍雖得其...
諸葛亮告訴劉備統一天下的方法,劉備沒有照做,害關羽白丟了性命
導讀:一千多年來,由於《三國演義》的流行,諸葛亮憑藉「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華容道」等故事情節,一直被中國人敬若神明。就連赤壁之戰的勝利,諸葛亮也被認為是頭號功臣,然而真正的...
隆中對固然厲害,但是它在戰略上也是有很大缺陷
《三國志》: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
隆中對裡面暗藏的一個預言,暗示了殺害關雲長的真兇
諸葛亮一直都被描述成三國當中十分傳奇性的人物,像在東吳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嚇走活仲達等等故事,均是被後世傳為佳話的故事,諸葛亮更是被傳成了神人一樣。
三國之蜀漢興衰——成也此人敗也此人
蜀是三國里起家最晚、滅國最早的國家,但並不代表它是最弱的一個,全盛時期的蜀國實力超越孫吳,直追曹魏。那麼為何天平傾斜的如此之快呢?一切的開始只因一人————
三國之迷:關羽失荊州,為何劉備諸葛亮不發兵?
關羽失荊州,到死劉備不發一兵一卒,由於《三國志》史書這方面記載太少,沒有直接證據,便引發了許多推論。其中最不靠譜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說劉備要殺關羽,因為關羽功高蓋主,而諸葛亮要殺關羽,是...
劉備依照「隆中對」一直很好,但此人不僅破壞計劃,還坑慘諸葛亮
提及三國俊才,劉備稱得上是最為勵志的一人,從一個「織席販履」的小人物,最後竟能蜀中稱帝;劉備走向人生巔峰的過程可謂崎嶇坎坷,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之外,其實也少不了「諸葛亮」的功勞。在《三國演義》中,...
司馬昭父子竟能悟出「隆中對」,從而一統天下,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看三國,知道「隆中對」對劉備的意義究竟有多重大,其一生,可以說都是以「隆中對」為攻略指南的。可誰曾想,五十多年後,司馬昭和他的兒子司馬炎,居然也能夠悟出「隆中對」的思想,從而完成了天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