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國蜀漢後主劉禪是被害死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往往說起劉禪,就會直指他是個平庸昏聵、碌碌無為的君主,甚至還因為他,留下了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

那麼這個劉禪真的是個亡國之君嗎?最後劉禪怎麼死的呢?是自然死亡還是被害呢?

劉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劉備給後主的遺詔提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諸葛亮不是一個阿諛承迎的大臣,劉備也不是徒好虛名的君主,他們是不會把一個平庸的人硬說成「智量甚大」的。

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網絡配圖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

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

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歷來對後主劉禪的評價一直囿於暗弱無能、賢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個詬病「樂不思蜀」,讓劉禪徹底被定格為一個反面人物,被認定是個沒皮沒臉的窩囊廢,從而對其進行口誅筆伐。

其實,劉禪也是冤枉的。

曹魏兵圍成都,劉禪心裡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傷忙一定會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讓百姓遭殃。

為了保全子民,劉禪在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

這樣一來,劉禪多了一個賣國的罵名,卻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財產,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一件好事。

對於劉禪不戰而降,實乃「全國為上之策」。

劉禪這樣注重國人現實利益的政治家,與「打腫臉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語,他沒有為一己私利,而不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

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劉禪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

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某個西方的著名文學家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

」在劉禪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

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

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

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

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

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

」在當時的環境中這是最為明智的選擇,堪稱上上之策。

司馬昭見劉禪實在是個愚蠢透頂的角色,留著不會有什麼危害,就沒有殺他,讓他閒居於洛陽,直到公元271年病死。

在這個問題上,劉禪實在是一個能稱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

在「成者王侯、敗者寇」的主導文化氛圍里,人們不願意接受失敗的英雄。

但是在魏蜀吳三個企業集團中,劉禪領導的蜀漢一直處於弱勢,然而41年來,劉禪能知人善任,公司穩固發展,重現實輕面子,使百姓免受戰爭塗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這點?而劉禪之死是否摻雜了陰謀,是否是他亡國後鬱郁所致,我們也無從得知了,但是這樣一個大智若愚的帝王不該被世人誤解,這也是我們讀史的意義所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

劉禪是劉備和甘夫人所生的,在位52年,享年70歲。劉禪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君主的,並不是像三國演義那樣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你看他在位52年就知道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能在君主這個位子上坐52年,說了任誰...

揭秘真實的劉禪:並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讓後主劉禪成為了一位名人,也讓他成為了眾人眼中軟弱無能的昏君。但是有些人卻不這麼認為,劉禪不僅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同時也是在歷代亡國之君中年齡最大的,下場也沒...

千百年來被人誤讀的阿斗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 年),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帝王。前者...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