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樂不思蜀背後的真正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揭秘|劉禪樂不思蜀背後的真正原因

核心提示: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

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的政策。

所以,他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瞞天過海,養晦自保。

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周壽昌的《三國志集解》評價阿斗說:「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公司」倒閉後「董事長」的辛酸與無奈

孟子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在歷代皇朝之中絕大多數皇帝都把江山看作自己的私產,把百姓看作螻蟻,為了自己的私慾任意踐踏百姓。

後主劉禪卻在自己國家無力抵抗強魏之時,為百姓計,採取了投降的上策。

王隱在《蜀記》中講劉禪為全國百姓安危考慮,在無力抵抗時投降是「全國為上」之策,並且誇獎劉禪「通明智達」,胸懷王者之義!

263年5月,曹魏大舉攻蜀。

魏國征西將軍鄧艾統兵三萬自狄道進攻甘松,雍州刺史諸葛緒督軍三萬進軍武街橋頭,斷絕姜維歸路,鍾會統十萬餘眾分從斜谷、駱谷、子午谷攻漢中。

蜀知魏舉兵,乃遣大將廖化、張翼、董厥退保漢城與樂城,姜維一軍退守劍閣。

該年10月,魏將鄧艾自陰平行無人之地700餘里,取道江油,連破涪縣、綿竹,逼近成都。

大敵當前,劉禪急召群臣商議對策。

有人主張南遷國都;有人主張歸附東吳,仿申包胥哭秦庭,或武鄉侯(諸葛亮)渡江乞師之舉;光祿大夫譙周則力排眾議,主張降魏。

經過反覆琢磨之後,劉禪接受了降魏的建議,主張降魏,這又是一場豪賭。

這次與上一次豪賭不同,如果說上次賭的是江山的話,那麼這次賭的就是他的性命。

在劉禪看來,南遷就要「深入不毛」,最終難逃厄運,而東吳遠非曹魏的敵手,將來也難逃覆亡命運。

與其長痛,不如短痛,與其兩回受辱,何不一次了結呢?

於是他派侍中張紹前往鄧艾軍前呈遞降表,表曰:

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

干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

每惟黃初中,文皇帝(指曹丕——筆者注)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

而否德暗弱,竊貪遺緒。

俯仰累紀,未率大教。

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從天命!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帑藏,一無所毀。

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

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

謹遣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齎印綬,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

輿櫬在近,不復縷陳。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三國志》中說劉禪投降時「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

他沒有將自己當作亡國之君,頗有骨氣,甚至連敵方諸臣都不免讚嘆。

由於劉禪「識時務」,因而深受敵方優待,曹魏大概也是為了借之安撫人心吧。

就在劉禪肉袒出降的當場,鄧艾就以「承制」的身份,代表曹魏王朝宣布任命劉禪為驃騎將軍,發布公文時與之合署。

鄧艾滅了蜀漢以後,見好就收,自己回去復命,把後主劉禪留在成都。

後來鍾會、姜維發動兵變,讓司馬昭覺得劉禪留在成都總不大妥當,恐有後患,於是就派人讓劉禪舉家東遷。

劉禪到了洛陽,司馬昭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邑一萬戶,建安樂國,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都封了侯。

到了洛陽之後,劉禪發現事情有些微妙:曹魏帝國封他為安樂公,而曹魏王朝的實權派人物,剛剛晉封為晉王的司馬昭對他卻外信內疑,懷有戒備之心。

因此,這位人稱阿斗的蜀漢後主只得再豪賭一把來自保。

不久,司馬昭設宴招待劉禪。

席間特請人演出蜀地技藝,由於司馬昭的暗中布置,有些人假做觸景生情,忍不住暗暗抽泣。

坐在司馬昭身旁的劉禪本也哀傷於心,但他見司馬昭那陰晴不定的面孔時,一下子提高了警惕,因而強充笑臉,喜笑自若。

一心以為劉禪是個「阿斗」的司馬昭見了放下心來,悄悄對他的親信賈充說:「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況姜維邪!」

說三國認證微信號:shuosanguo

每晚11點,一起來說說三國的那些事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百年來被人誤讀的阿斗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 年),自東漢末以來一直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某種弱智或低能兒的象徵,這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的曠古奇冤之一。其實,劉備和劉禪可以說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帝王。前者...

姜維:身死國滅,最後一計害三賢

姜維本是魏國邊郡將領。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

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扶不起嗎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裡,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於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

鍾會誣陷鄧艾司馬昭為何就會輕信?

鄧艾是三國後期少有的名將之一,如果僅僅給鄧艾定位為一個將軍這可能有失偏頗。事實上鄧艾不僅會帶兵打仗還善於治理地方。鄧艾出身貧寒最初在曹魏擔任典農功曹(負者搞地方農業生產的官),直到遇到司馬懿之...

揭秘:三國蜀漢後主劉禪是被害死的?

往往說起劉禪,就會直指他是個平庸昏聵、碌碌無為的君主,甚至還因為他,留下了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那麼這個劉禪真的是個亡國之君嗎?最後劉禪怎麼死的呢?是自然死亡還是被害呢?劉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姜維其實並不是詐降而是真降

《三國演義》里有「姜維詐降曹魏」的故事,講後主劉禪投降後,姜維為了復興蜀漢,詐降曹魏,接著姜維騙的鐘會信任,最後勸說鍾會造反,可惜事與願違,功敗垂成。然而實際上,姜維並非詐降而是真的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