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智慧第一人,在《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三國演義》中,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擠兌諸葛亮,要他在短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來為難他。
諸葛亮實際上早已知道第三天有大霧。
因此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向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士兵,並且在船上扎草人,深知曹兵在大霧天肯定不會出戰
,只會射箭退敵。
果不其然,在曹兵亂箭之下,幾十萬隻箭全扎在草人之上。
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
但這是演義而不是史實。
《三國志·吳主傳》中:「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權,指的就是孫權。
公,就是曹操。
)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孫權借水面有霧,乘船去查看曹軍的虛實,不料被曹軍發現。
曹操生性多疑,萬箭齊發,不一會,孫權的戰船就因中箭太多,箭都插在孫權座船的一側,船身逐漸傾斜,這時孫權下令,把船掉頭,結果箭又插滿了另一側,如此一來,船隻也恢復了平衡,並安全返航,於是孫權順利離去。
「生子當如孫仲謀」就是孫權離開時曹操敬佩他的智謀說的。
那麼這個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呢?
公元213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曹操與孫權在安徽巢湖附近對壘。
交戰之後,曹軍敗,於是曹軍決定堅守不出。
原來,「草船借箭」在三國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但並不是在赤壁之戰中,也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而孫權也並不是缺箭,只是為了刺探軍情。
可能尊劉是《三國演義》的主線,一切都要為主線服務。
諸葛亮不但有了草船借箭,還有空城計,這些本非諸葛的事跡。
也可能是為了添加一些精彩智謀。
總之《三國演義》這部書還是特別精彩。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如果草船借箭出現這十大意外結局,那麼諸葛亮就尷尬了!》
聰明讀者如果細看《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這一精彩情節,就會發現諸葛亮實在是過於冒險,如果那天晚間他運氣不太好,麻煩可就大了去了。讓我們穿越歷史,做回可笑的假設,你會發現他這一舉動實在是九死一生。
《草船借箭》為什麼曹操不放火箭,知道原因才明白諸葛亮高深莫測
小的時候在語文課上都曾學過一篇關於三國叫《草船借箭》的課文,課文中說打敗袁紹後曹操要帶領大軍來攻打東吳,東吳的主人孫權眼看著就要被曹操打得亡國,急忙叫人趕往蜀漢叫來劉備聯軍。劉備心裡仔細一琢磨,...
「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的專利,東吳這個人很早以前就玩過!
話說周瑜為了殺掉諸葛亮,命令他在三日內製造出十萬隻箭,並讓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接著又暗中授意軍匠們故意拖延造箭的物資,目的就是讓諸葛亮無法完成任務,好正大光明的殺掉他。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
若真有草船借箭,曹操會讓諸葛亮的計謀得逞嗎?答案讓人驚訝!
在《三國演義》中,曾記載了這麼一段故事。說的是赤壁之戰時期,孫權和劉備達成聯盟,有一天,周瑜以軍中缺箭為由,故意刁難諸葛亮,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的無理要求。而機智的諸葛亮一眼就識破了周瑜害人的計...
生子當如孫仲謀,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草船借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有小說、戲曲、影視等多個版本,它最初源自於《三國演義》,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膽識才智,然而在正史中借箭的卻是孫權,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五年之後的濡須之戰。
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大家對於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都很熟悉,後人每看到此事就讚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然而真實的歷史上草船借箭這件事真的存在嗎?借箭的真的是諸葛亮嗎?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為什麼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孫權表示不服:我才是主角
三國演義記載:公元208年,長江湖北赤壁段,大霧天氣。由諸葛亮帶領的二十艘船隊正向江北岸駛去。船上沒有進攻的士兵和武器,只有插滿了的稻草人一排排站著,在離對面還有一段距離時停下了。突然穿上戰鼓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