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語故事:安身之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按照小說的時間順序,這個故事發生在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之後。

故事的主人公分別為劉備和諸葛亮。

原文如下:


卻說玄德問孔明求拒曹兵之計。

孔明曰:「新野小縣,不可久居,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玄德曰:「公言甚善;但備受景升之恩,安忍圖之!」孔明曰:「今若不取,後悔何及!」玄德曰:「吾寧死,不忍作負義之事。

」孔明曰:「且再作商議。


按照小說的故事進程,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不久,曹操就派夏侯惇、李典、于禁等人率兵進攻新野。

關羽、張飛對諸葛亮的能力心存疑惑,張飛甚至出言諷刺。

不過,在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劉備大軍火燒博望坡,取得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場勝利,關羽、張飛二人對諸葛亮佩服不已。

此戰結束後,諸葛亮認為曹操必將親率大軍前來進攻,向劉備獻上一計,提出趁著劉表病重奪取荊州。

也就是在這番交談之中,諸葛亮說出了「安身之地」這句成語。


安身之地這句成語的大意是存身的地方,多用意形容以某地作為建業的根基。

這句成語大家都耳熟能詳,或許會認為該成語很早就已經出現,其實它的最早出處就是《三國演義》。


小說中的這個故事與真實的歷史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

劉備火燒博望坡在歷史上是存在的,不過時間確實在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而諸葛亮出山則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這也就意味著這個故事真假參半。

火燒博望坡是真,諸葛亮參戰是假。


那麼,諸葛亮建議劉備奪取荊州是真是假呢?同樣也是個真假參半的事情。

《三國志·先主傳》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

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

先主曰:『吾不忍也。

』」由此可見看出,諸葛亮的確向劉備提出過奪取荊州的建議,不過時間卻是在劉表病逝之後,而非病重期間。


劉備為何會拒絕諸葛亮的建議,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提過,劉備並非不忍心奪取荊州,而是力不能及。

且不說以劉備的兵力能否拿下荊州的州治襄陽,就算是占據了襄陽,也將馬上面臨曹軍的強大的攻勢。

以雙方的力量對比及襄陽的地形來看,劉備全軍覆沒的可能性很大,所謂的「安身之地」其實是一塊死地。

由此可以看出,剛剛出山的諸葛亮還是經驗不足,遠遠比不上久經沙場的劉備。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嗎?

在我國有句諺語說: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這句話流傳很廣,不難看出,這句話受了《三國演義》很多的影響。在《三國演義》里有很多劉備哭的片段。例如,劉備送徐庶時,「淚如雨下,凝淚而望」;敗退當...

被嚴重低估了的英雄——劉備

《三國演義》的本義是要尊劉貶曹的。所以劉備集團的關羽智勇在三國人物中都不能算第一,並有失荊州的重大軍事過錯,卻以忠絕為後人崇拜,諸葛亮的智謀也被無限的擴大,而以智絕名垂後世。唯獨劉備本應是一個受...

深度揭秘火燒博望坡細節 三國迷們不可錯過

火燒博望坡,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場景。很多電視劇和連環畫都十分著重火燒博望坡這一場故事。火燒博望坡,有人說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個計謀。關於火燒博望波這一計謀有多妙?一起往下看。大家就知道了。

三國成語故事:初出茅廬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發生在博望坡之戰期間,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

火燒博望坡並不是諸葛亮指揮的

《三國演義》寫道: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書中寫道三顧茅廬之後,劉備請的諸葛亮出山,兩人關係日益親密,自然疏遠了關羽,張飛二人,不久,夏侯惇帶兵殺向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