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

原為州、郡吏。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

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維等還冀,亦遭拒絕。

於是維等乃降於諸葛亮。

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

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字)、季常(馬良字)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又說:「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贍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

說明諸葛亮對姜維極為器重,並準備把他培養成棟樑大材。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維隨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琬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延熙十年(247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維自以熟悉西方風俗,又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為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

屢求發動大軍出擊,費禕則比較持重,對維常加以節制,與其兵不過萬人。

費禕死前,姜維終未能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曹魏的戰爭。

  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死後,姜維行動有較大的自由,常出動數萬之眾北擊。

次年,維再出隴西,破魏將徐質,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延熙十八年(255年),維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眾死者數萬。

經退守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退住鍾題。

  延熙十九年(256年),維升任大將軍,更整勒人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於上邽。

濟失期不至,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今甘肅天水市東南),士兵星散,死者甚眾。

眾庶因此怨望,而隴以西亦騷動不安。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起兵反對司馬氏,關中兵部分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岺(今陝西周至縣西南五十里)。

時長城(在沈岺北)積穀甚多而守兵少,聞維將至,眾皆惶懼。

魏大將軍司馬望與鄧艾皆屯守長城。

維數挑戰,望、艾不出。

景耀元年(258年),維聞諸葛誕敗,乃還成都。

  自從劉備留魏延鎮漢中以來,皆實兵外圍以禦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及興勢之役,王平扜拒曹爽,皆承此制。

姜維以為「錯守諸圍,適可禦敵,不獲大利。

不若使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聽敵入平,重關頭鎮守以扜之,令游軍旁出,以伺其虛。

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運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并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於是令督漢中胡濟退住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

《資治通鑑》卷77高貴鄉公甘露三年注云:「姜維自棄險要,以開狡焉啟疆之心,書此為亡蜀張本。

」按姜維這種禦敵辦法,遇小敵尚可,若遇強大數倍之敵前來,使其得入平地,何啻放虎出山!姜維以區區之蜀,竟敢如此冒險,誠非穩妥之計。

  (2)蜀漢的滅亡 蜀漢自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相繼執政,陳壽評二人的政績說:「蔣琬方整有成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

在當時鼎立的三個國家中,蜀漢最為弱小,蔣琬、費禕二人雖無赫赫之功,但能夠安穩地保住基業,說明諸葛亮挑選的接替人還是不錯的。

蜀漢的柱石大臣除了諸葛亮、蔣琬、費禕以外,還有董允。

常璩《華陽國志》卷7《劉後主志》把以上諸葛亮等四人號為「四相」,也稱「四英」。

諸葛亮時,把宮中府中視同一體,諸葛亮死後,宮、府之事由蔣、費、董三人共同管理,他們合作得很好,三人都是諸葛亮精心挑選與培植的輔政大臣。

董允,父和,曾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後主時,遷黃門侍郎。

亮北伐,允主持宮省之事,統宿衛親兵,掌管獻可替否,很能匡救補缺。

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時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已具備,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後主益嚴憚之。

後主所愛宦人黃皓,善於迎合主意,允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延熙七年(244年),允以侍中守尚書令。

延熙九年(246年),允與蔣琬病故,尚書呂乂代允為尚書令,侍中缺由陳祗填補。

呂乂「為政簡而不煩,號為清能」。

陳祗為人,「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數術,費禕甚異之。

」延熙十四年(251年),呂乂卒,祗又以侍中守尚書令,加鎮軍將軍。

大將軍姜維雖班在祗上,常率眾在外,希親朝政。

祗上承主指,下與黃皓相表里,深受後主信愛,權重於維。

景耀元年(258年)祗死,後主以尚書僕射董厥為尚書令,尚書諸葛瞻為僕射。

景耀四年(261年),後主以董厥為輔國大將軍,諸葛瞻為衛將軍,共平尚書事。

自陳祗死後,黃皓操縱國事,董厥、諸葛瞻皆不能矯正。

於是蜀政益壞。

這時孫權使薛珝聘於蜀,珝歸後,孫權問蜀政得失,珝對曰:「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

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

  蜀政之壞,由於後主愚暗,黃皓竊權,投機嗜利士人依附黃皓。

皓與右大將軍閻宇親善,陰欲廢維,令宇掌握軍權。

姜維知之,給後主說:「皓奸巧專恣,將敗國家,請殺之」。

後主曰:「皓趨走小臣耳,往董允每切齒,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

維見皓枝附葉連,懼於失言,遜辭而出。

後主今皓詣維陳謝,維疑懼,因求種麥沓中(今甘肅甘南州舟曲西北),不敢還成都。

  這時蜀吳二國政治都很腐朽,內部矛盾重重。

魏國在司馬氏統治下,雖然屢起內爭,但國力強盛,人才不減於昔。

魏元帝曹奐景元三年(262年)冬,司馬昭欲大舉伐蜀,先告諭眾人說:「自定壽春以來,息役六年,治兵繕甲,以擬二虜。

今吳地廣大而下濕,攻之用功差難,不如先定巴蜀……計蜀戰士九萬,居守成都及備他境不下四萬,然則餘眾不過五萬。

今絆姜維於沓中,使不得東顧。

直指駱谷,出其空虛之地,以襲漢中,以劉禪之暗,而邊城外破,士女內震,其亡可知也。

」次年,令鍾會都督關中。

  同年(蜀景耀六年),姜維上表於後主說:「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左右車騎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又叫關城,即今陝西陽平關,在今陝西寧強西北,南倚雞公山,北靠嘉陵江,為當時從漢中入蜀正道)及陰平之橋頭(橋頭在白龍江與白水江匯合處,即今甘肅文縣之玉壘關),以防未然。

」但「黃皓信巫鬼,謂敵終不自致,啟漢主寢其事,群臣莫知」。

  次年(263年)夏,司馬昭大舉伐蜀,「遣征西將軍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趣甘松(在沓中西,今甘南州選部縣東南)、沓中,以連綴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餘人自祁山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鍾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子午谷趣漢中。

以廷尉衛瓘持節監艾、會軍事,行鎮西軍司」。

  蜀漢聞魏軍將至,始遣廖化將兵詣沓中為姜維繼援,張翼、董厥等詣陽安關口為諸圍外助。

敕諸圍皆不得戰,退保漢、樂二城,二城各有兵五千人。

所以當鍾會的軍隊進到漢中時,並未遇到抵抗。

九月,鍾會使前將軍李輔統萬人圍樂城;護軍荀愷圍漢城。

會率大軍直趣陽安口,使護軍胡烈為前鋒,攻關口。

蜀關口守將傅僉、蔣舒兩人不和,蔣舒詭稱出城殺敵,傅僉信以為真,既未阻攔,也未設防。

舒率其眾出城後,直奔胡烈投降,胡烈乘虛襲城,傅僉格鬥而死。

關口既下,鍾會大軍長驅而進,大得庫藏積穀。

  這時在沓中的姜維,受到鄧艾所部諸軍的進逼,又聞鍾會已入漢中,引兵且戰且走,但諸葛緒已屯駐橋頭。

姜維乃從孔函谷(今甘肅文縣西北)入北道,繞出緒後,緒怕後路被斷,卻退三十里,維得過橋頭。

緒還截維,遲一日不及。

維遂還至陰平,合集士眾,欲向關城,未到,聞關城陷,乃退往白水,遇廖化、張翼、董厥等,合兵守劍閣,以拒鍾會。

  冬十月,鄧艾進軍至陰平,簡選精銳,欲與諸葛緒自江油(戍名、今四川江油東)趨成都。

緒以本受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不從艾,而引軍向白水,與鍾會合。

會欲專制軍勢,密告緒畏懦不進,緒被檻車征還,其軍悉並屬會。

  維等在劍閣,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艱難,軍食乏,欲退軍。

鄧艾上言:「宜乘勝進取,如從陰平由邪徑經德陽亭趣涪,劍閣蜀軍必還保涪,則鍾會之軍可方軌而進;如劍閣之軍不還,則有利於我軍攻涪。

」於是鄧艾自陰平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橋作閣,備歷艱險。

加以糧運將盡,瀕於危殆。

艾以氈裹身,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當先登到達江油時,蜀守將馬邈投降。

於是鄧艾得繼續挺進。

  諸葛瞻督諸軍前來拒艾,至涪,停住不進。

尚書郎黃崇屢勸瞻速行據險,無令敵軍得至平地。

瞻不能從。

艾長驅而前,擊破瞻前鋒,瞻退住綿竹,艾以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瞻怒,斬艾使,列陣以待艾。

艾遣子忠等自右擊,司馬師纂等自左擊,忠、纂戰不利,退還。

言:「賊未可擊」。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叱忠、纂等,將斬之。

忠、纂馳還更戰,大破蜀軍,斬瞻及黃崇。

瞻子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使敗國殄民,用生何為!」策馬冒陣而死。

  蜀人不意魏兵猝至,未作城守調度,及艾入平地,百姓驚擾,奔走山野,不可禁止。

後主與群臣會議,或主張投吳;或主張往南方四郡。

光祿大夫譙周以為:「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若入吳國,亦當臣服。

且治政不殊,則大能吞小,此數之自然也。

由此言之,則魏能並吳,吳不能並魏明矣。

等為稱臣,為小孰與為大,再辱之恥,何與一辱!且若欲奔南,則當早為之計,然後可果;今大敵已近,禍敗將及,群小之心,無一可保,恐發足之日,其變不測,何至南之有乎!」或曰:「今艾已不遠,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曰:「方今東吳未賓,事勢不得不受,受之不得不禮。

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請身詣京都,以古義爭之。

」眾人無以易周之理。

後主猶欲入南。

周上疏曰:「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以兵威逼之,窮乃率從。

今若至南,外當拒敵,內供服御,費用張廣,他無所取,耗損諸夷,其叛必矣!」後主乃從周策,遣侍中張紹等奉璽綬以降於艾。

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將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奈何降乎!」後主不聽,是日,諶哭於昭烈之廟,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後主遣人別敕姜維,使降鍾會,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於艾,凡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甲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艾至成都城北,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艾持節解縛焚櫬,延請相見。

檢御將士,不得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輒依鄧禹故事,承制拜後主行驃騎將軍。

以師纂領益州刺史。

  姜維等聞諸葛瞻敗,未知後主消息,乃引軍東入巴郡。

鍾會進軍到涪,遣胡烈等追維。

維至郪(今四川三台縣南),得後主令降敕命,乃命兵士放下武器,送節傳於胡烈,自從東道與廖化、張翼、董厥等同往降會。

蜀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鍾會厚待維等,皆還其印綬節蓋。

  鍾會手握重兵,內有異志。

姜維知之,欲先構成禍亂,然後乘機殺會復漢。

由是會、維二人情好歡甚。

會頗忌鄧艾,乃與監軍衛瓘密告艾有反狀。

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馬昭令以檻車征艾。

艾既敗,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欲使姜維將五萬人出斜谷為前驅。

會自將大眾隨其後。

姜維勸會盡殺北來諸將,會猶豫未決。

時事已泄露,魏將士忿怒,爭往殺會。

姜維率會左右戰,維、會皆被殺,會將士死者數百人。

衛瓘部分諸將,數日乃定。

鄧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於檻車。

衛瓘自以與會共陷艾,恐為己禍,乃遣兵襲艾,斬艾父子於綿竹西。

蜀後主劉禪舉家東遷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

  蜀自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劉備攻克成都,至景耀六年(263年)冬,劉禪向鄧艾投降,共歷年四十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郤正:蜀亡之後才為劉禪所知的賢臣

當劉禪以「樂不思蜀」的演技,騙過了雄猜成性的司馬昭之後,安全沒有了問題,可是卻背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放眼故國淪喪,昔日至尊今遭落魄,除了自己眼前的這個孤臣,竟無一人相隨,劉禪拉著這個忠臣...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早期經歷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

被譽為諸葛亮傳人的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盤點一下麒麟兒姜維的一生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早期經歷公元228年(建興六年), 諸葛亮軍出祁山,時姜維和功曹 梁緒、主簿 尹賞、主記 梁虔等從天水太守 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

歷史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姜家莊)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