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忠誠——諸葛亮嫡子,拒絕鄧艾招降,最後沖陣而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景元四年(263年),總攬朝政的大將軍司馬昭制定先滅蜀再順江滅吳的戰略,兵分三路伐蜀。

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進攻武都,鍾會率主力十萬人,乘虛攻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

同年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谷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將馬邈。

而在綿竹城下,蜀漢衛將軍諸葛瞻(諸葛亮子)列陣等待鄧艾,他將對蜀漢的忠誠進行到最後時刻。

諸葛瞻,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

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只有諸葛瞻這麼一個嫡子(另一個是過繼諸葛瑾的兒子諸葛喬,諸葛喬在蜀漢官至駙馬都尉、翊武將軍,二十五歲時病逝於漢中)。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在臨終之時,他還作《誡子書》與諸葛瞻,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

諸葛瞻十七歲時就娶蜀漢的公主為妻,並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

但當時宦官黃皓弄權,董厥與諸葛瞻都沒能糾正這一弊端。

在姜維北伐中原這件事情上,諸葛瞻在姜維第五次北伐敗回時與董厥等人上表給劉禪,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

兩年後的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帶領尚書張遵、尚書郎黃崇等督軍前往抵抗,但因諸葛瞻猶豫不決而錯失戰機。

之後蜀軍前鋒被打敗,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

」諸葛瞻大怒之下斬殺鄧艾使者,並率軍出戰。

之後的綿竹之戰中蜀軍被鄧艾父子左右夾擊而大敗,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有何面目再去見蜀國的百姓!",於是率軍沖陣而死,張遵等人皆戰死,諸葛瞻長子諸葛尚(僅19歲)在得知父親戰死後也沖陣而死!蜀漢滅亡後,諸葛亮一脈的後代僅剩下諸葛瞻次子諸葛京。

諸葛京隨劉禪出降後遷徙至河東,初任郿縣縣令,累遷至江州刺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劉備之子是扶不起還是太過聰明?

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把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起戰爭,差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

歷史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姜家莊)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

諸葛丞相可有後人?

近期虎嘯龍吟播放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54歲,"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代名相,鞠躬盡瘁,最終死在北伐途中,令人唏噓不已。那麼他可有子孫?他們又是何種結局呢?

三國名將姜維膽如斗大?

姜維字伯約,涼州天水郡冀縣人。原來是原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將,後降蜀漢。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

郤正:蜀亡之後才為劉禪所知的賢臣

當劉禪以「樂不思蜀」的演技,騙過了雄猜成性的司馬昭之後,安全沒有了問題,可是卻背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放眼故國淪喪,昔日至尊今遭落魄,除了自己眼前的這個孤臣,竟無一人相隨,劉禪拉著這個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