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二十四名將——姜維人物生平 連結羌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期經歷

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

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

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建興六年(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回蜀,導致姜維與母親分開。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辟姜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諸葛亮給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並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

後遷升姜維為中監軍征西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姜維次於魏延斷後。

回到成都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封平襄侯。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連結羌胡

延熙元年(238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駐軍漢中,蔣琬以姜維為營司馬,率領偏軍多次西入羌中作戰。

延熙六年(243年),姜維遷升為鎮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維遷升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

同年,汶山郡平康縣的夷族起事,姜維率兵討平。

不久,雍州、涼州等地區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

姜維率兵出隴右接應,與魏雍州刺史郭淮、討蜀護軍夏侯霸戰於洮西。

胡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等率部降蜀,姜維將其遷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漢朝廷使姜維假節,姜維率軍出西平,不克而還。

姜維自以為熟知西方風俗,文武雙全,所以想拉攏羌、胡為蜀漢所用,這樣就可以控制隴西,每當姜維想興兵前往,卻遭費禕制裁,使姜維率領的軍隊不超過萬人。

主持北伐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費禕被刺殺身亡。

夏,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

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漢朝廷加姜維督內外軍事。

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姜維進圍襄武,殺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

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

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維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住狄道城攻打,魏國派征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退軍駐紮鍾題。

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

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死傷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西也躁動不安。

姜維於是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樊志起飾演的姜維

延熙二十年(24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魏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又率領萬人出駱谷。

魏大將軍司馬望於鄧艾據守長城,姜維駐軍於芒水,依山紮營,姜維多次挑戰,但司馬望與鄧艾堅守不出。

景耀元年(258年),姜維聽聞諸葛誕兵敗身死後,於是引兵回成都,劉禪恢復姜維大將軍的職位。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

時宦官黃皓弄權,更想廢掉姜維而培植右將軍閻宇。

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但劉禪不肯,姜維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種麥。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

但黃皓聽信鬼神,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群臣也不知道此事。

魏軍五路伐蜀,等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厥支援陽安關口。

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

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只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

鍾會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不作回應,鍾會久攻不下,於是商議,準備撤還。

以身殉國

而此時鄧艾卻在由景谷道偷渡,進兵至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開城投降,並敕令姜維投降。

姜維軍士各個都拔起刀劍揮砍石頭髮泄心頭的憤怒,但無可奈何,姜維率軍向鍾會投降。

姜維投降鍾會後,知道鍾會有謀反之心,於是勸說鍾會設法殺害魏將,鍾會一方面陷害鄧艾,一方面準備起兵造反,但事情敗露,姜維、鍾會及蜀將張翼等都被殺害,鄧艾也被田續殺害。

軍事成就

當初劉備為漢中王,留魏延鎮守漢中,在各個圍戍內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如果敵人來犯漢中,可以將敵人擋在關外,無法進入漢中,興勢之戰,王平抵抗曹爽的進攻,就是用的這個方式。

但是姜維認為,這個方法雖然符合《周易》「重門」的意思,可以抵禦的住敵人,卻無法獲得大的戰果。

不如放敵軍入陽平關,而蜀軍退守漢、樂二城,重要關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軍隊打游擊,專門攻打敵軍的薄弱環節。

這樣一來,可以拉長敵軍的補給線,又無法就地得到糧草的補充,長久下去,敵軍疲弊,退還的時候,諸城守兵與打游擊的軍隊,一起趁機進攻,這樣就能將敵軍悉數殲滅。

於是令漢中都督胡濟守漢壽,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又於西安、建威、武衛、石門、武城、建昌、臨遠都立圍守,以備強敵。

景耀六年(263年),鍾會伐蜀,率領大軍圍住漢、樂二城,久攻不下。

鍾會無耐,寫信給駐守在漢城的蔣琬之子蔣斌,勸其投降,但遭到拒絕。

而此時關口守將蔣舒獻關投降,傅僉戰死。

鍾會於是只留輕軍圍漢城,自率大軍長驅直入。

姜維的軍事布置因為朝廷用人不當而導致失敗(蔣舒本為武興督,因為在職期間沒什麼表現,所以被派往關口助關中都督傅僉守關 )。

軼事典故

議諡趙雲

景耀三年(260年)冬天,劉禪下令對已故開國功臣進行追諡,先後追封關羽為壯繆侯,張飛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龐統為靖侯。

劉禪下詔說:「趙雲當初跟隨先帝,立下了不少功績,多次救我於危難之中,你們商議一下趙雲的諡號。

」大將軍姜維等人商議後認為:趙雲當初跟隨先帝南征北戰,戰功顯著;遵行國家的規章制度,應該表彰他的功勞;當陽長坂坡之戰所表現出來的情誼,能夠削金斷石;趙雲忠誠保衛主上,君主念其功勞大加賞賜;趙雲以禮厚待下屬,部下為其效命不計較生死;戰死的將士因為有趙雲這樣的上司可以不朽,生者感激趙雲的恩情都情願以死來報答。

按照諡法:溫和、德才兼備、有愛並且有智慧稱為「順」,有職業操守,有信譽,處理事情不偏不頗稱為「平」,克敵制勝,平定禍亂稱為「平」,所以應該追諡趙云為「順平侯」。

不在當歸

姜維投降諸葛亮的時候,恰逢馬謖兵敗街亭,諸葛亮率領大軍撤退,而姜維母親尚在冀縣,所以與母親分開。

後來姜維母親給姜維寫信,讓姜維回去,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膽大如斗

劉禪投降鄧艾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投降於鍾會。

鍾會問姜維:「你為什麼來遲了?」姜維卻神色嚴正哭著說:「現在來已經是太快了。

」鍾會對此非常驚訝, 非常器重姜維,讓姜維繼續統領他原來的軍隊。

而姜維卻勸鍾會擁兵造反。

鍾會誣陷鄧艾造反,司馬昭派人將鄧艾收押,鍾會進據成都,自稱益州牧。

鍾會想讓姜維率領五萬人為先鋒討伐司馬昭,而姜維想先借鍾會之手殺盡魏將,而後再殺鍾會,復興蜀漢。

但鍾會想要殺魏將的事情敗漏,與姜維一同被殺。

魏將士對姜維的計策非常憤怒,姜維死後又剖開姜維的屍體,發現姜維的膽如斗大。

歷史評價

姜維畫像諸葛亮:「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 「須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

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鍾會:「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

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鄧艾:「姜維,自一時雄兒也。

然與某相值,故窮耳。

郤正:「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

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

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

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

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咸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

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郭頒:「時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

曹奐:「蜀所恃賴,唯維而已。

干寶:「姜維為蜀相,國亡主辱弗之死,而死於鍾會之亂,惜哉!非死之難,處死之難也。

是以古之烈士,見危授命,投節如歸,非不愛死也,固知命之不長而懼不得其所也。

左思《三都賦》:「庭扣鐘磬,堂撫琴瑟。

匪葛匪姜,疇能是恤?」

常璩:「姜維才非亮匹,志繼洪軌,民嫌其勞,家國亦喪矣。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

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陳壽:「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傅玄:「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

」「姜維欲速立其功,勇而無決也。

孫盛:「①異哉郤氏之論也!夫士雖百行,操業萬殊,至於忠孝義節,百行之冠冕也。

姜維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違君徇利,不可謂忠;捐親苟免,不可謂孝;害加舊邦,不可謂義;敗不死難,不可謂節;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禦侮之任而致敵喪守,於夫智勇,莫可雲也:凡斯六者,維無一焉。

實有魏之逋臣,亡國之亂相,而雲人之儀表,斯亦惑矣。

縱維好書而微自藻潔,豈異夫盜者分財之義,而程、鄭降階之善也?」「②盛以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將至,其姜維之謂乎!鄧艾之入江油,士眾鮮少,維進不能奮節綿竹之下,退不能總帥五將,擁衛蜀主,思後圖之計,而乃反覆於逆順之間,希違情於難冀之會,以衰弱之國,而屢觀兵於三秦,已滅之邦,冀理外之奇舉,不亦暗哉!」

裴松之:「①盛之譏維,又為不當。

於時鐘會大眾既造劍閣,維與諸將列營守險,會不得進,已議還計,全蜀之功,幾乎立矣。

但鄧艾詭道傍入,出於其後,諸葛瞻既敗,成都自潰。

維若回軍救內,則會乘其背。

當時之勢,焉得兩濟?而責維不能奮節綿竹,擁衛蜀主,非其理也。

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

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

夫功成理外,然後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謂不然。

設使田單之計,邂逅不會,復可謂之愚暗哉!」「②郄正此論,取其可稱,不謂維始終行事皆可準則也。

所云「一時儀表」,止在好學與儉素耳。

本傳及魏略皆雲維本無叛心,以急逼歸蜀。

盛相譏貶,惟可責其背母。

餘既過苦,又非所以難郄正也。

」「③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於此眾人方知也,且於時師出無成,傷缺而反者眾,三郡歸降而不能有。

姜維,天水之匹夫耳,獲之則於魏何損?」

范縝:「比干之心,七竅列角;伯約之膽,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

是知聖人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

陳普:「①國小民勞事已非,城狐不斬愈危機。

卻屯已可擒鍾會,鄧艾無翎獨解飛。

」 「②無德那堪力不任,重關如掌寇戎深。

幽冥不系梟鍾會,猶有區區一片心。

胡三省:「①維之智固足以玩弄鍾會於股掌之上,迫於時、制於命,奈之何哉!?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陳壽、孫盛之貶,非也。

」「②屢敗而不止,為亡蜀張本。

羅貫中:「天水夸英俊,涼州產異才。

系從尚父出,術奉武侯來。

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劍門關平襄侯祠李贄:「又一孔明。

黃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後仗我,我所以棲棲不忍去也;今方寸亂矣,吾不能為姜伯約矣。

王鳴盛:「①姜維志在復蜀,不成被殺,其赤心則千載如生.維之於蜀,猶張世傑、陸秀夫之於宋耳。

」「②但譏其玩眾黷旅,以致隕斃,壽豈不知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蔡東藩:「姜維才不逮諸葛,而欲與魏爭勝,連歲出師,致民勞苦,不可謂非失計。

然如後主之昏愚,親小人,遠賢臣,就使維不伐魏,蜀亦寧能久存乎?況維聞魏人窺蜀,即表請遣將守險,而為一黃皓所誤,卒至魏兵三路,長驅直入;是咎在黃皓,於維無尤也。

劍閣守險,鍾會屢攻不克,而鄧艾從陰平進兵,直趨涪城,諸葛瞻不依黃崇之議,讓敵深入,猝至戰死,是咎在諸葛瞻,於維亦無尤也。

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於維更無尤也。

至大勢已去,維尚詐降鍾會,意圖規復,乃不幸失敗,一死謝國,維之報主,至矣盡矣!天不祚蜀,何維之足尤乎?」

文學才能

《魏晉文學史》中說姜維在文學上有著獨特的才能,在漢魏晉的文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作品如《蒲元別傳》等。

人物古蹟

平襄樓

平襄樓位於四川省蘆山縣城南街姜慶祠內。

祠祀三國蜀漢名將平襄侯姜維,民國時期鄉人曾在此舉行「慶壇」活動,故又名姜慶樓。

初建於北宋現存建築為明正統十年(1445年)重建。

為寺觀型木結構建築,樓平面呈方形,建於高0.2米台基上,樓面闊五間14.1米,進深四間10米,樓高24米,建築面積202平方米,一樓一底,三重檐歇山頂,樓周圍有迴廊,斗拱碩大,為柱高的四分之一。

姜維城

劍門關右側的懸崖絕壁之巔,有一灌木叢林。

三面石壁凌空,如刀砍斧削,只有一面有條窄路可通往大劍山。

這塊叢林平地像一座天然城池,可屯兵數萬.是當年姜維居高臨下,把守劍門屯兵的「營房」。

當地群眾叫此地為「營盤嘴」,又叫「姜維城」。

後來歷代兵家鎮守劍門,都在這裡安營紮寨。

有城池、戰壕等遺蹟。

另,劍門關內右側半山腰有一姜維洞,關外的牛頭山上有一姜維井,關內的營盤嘴有姜維苗,以及姜維墓、姜公橋等等。

故道石刻

相傳為三國時蜀將姜維進兵所開,蜀漢延熙六年汶山平康蠻夷造反夷反,姜維率兵前往討伐。

姜維入平康 (今黑水縣境內)沿雜谷河而上,越朴頭山由舊時理番縣入黑水大道馬場溝而入平康。

朴頭山姜維故道山崖旁有隋開皇九年會州刺史姜項達重治舊道的《通道記》碑文一通,《通道記》記載自三國姜維開鑿朴頭山棧道以來,因年久道路荒廢,會州刺史派人重治舊道事。

家族成員

父:姜冏

後裔:姜寶誼,唐高祖李淵將領,右武衛大將軍。

與宋金剛作戰被俘不屈死,追贈左衛大將軍。

姜恪,寶誼子,唐高宗時以戰功官至左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姜維的戰鬥力有多強?死前殺了多少人?

姜維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歷來被後人視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武藝高強,富有謀略,諸葛亮五次北伐,無功而返,姜維也多次北伐,被稱為「九伐中原」,無奈,大勢所趨,非人力可以改變,姜維苦苦支撐,最終劉禪...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被譽為諸葛亮傳人的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三國名將之姜維,諸葛亮的愛徒

早期經歷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

歷史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姜家莊)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