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英豪「第二諸葛」終身北伐;心懷大任,身死道消前一計害三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姜維幼年喪父,與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鄭玄的經學。
他出仕任本郡上計掾,州里徵召他為州從事。
姜維的父親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囧挺身護衛郡守,死在戰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
蜀漢丞相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於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諸葛亮。
之後姜維不僅得到諸葛亮的重要,而且還傳授姜維知識,姜維也沒有辜負諸葛亮,他連接羌胡,解了蠻夷之危 ;此後諸葛亮還把北伐重任交予姜維,可是北伐談何容易,致使姜維一生基本都獻於北伐。
延熙十六年
,費禕被刺殺身亡。
姜維率領數萬人出石營,圍攻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陳泰行軍至洛門,姜維卻已因軍糧耗盡而退軍;延熙十七年,蜀漢朝廷加姜維督內外軍事。
姜維率軍出隴西,狄道長李簡舉城降。
姜維進圍襄武,殺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
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延熙十八年,姜維率領車騎將軍夏侯霸出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死傷數萬,退保狄道城,姜維圍住狄道城攻打,魏國派征西將軍陳泰前來解圍,姜維退軍駐紮鍾題;延熙十九年,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
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姜維死傷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維,而隴西也躁動不安。
姜維於是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延熙二十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反抗司馬氏,姜維趁魏關中空虛率兵出秦川,又率領萬人出駱谷。
魏大將軍司馬望於鄧艾據守長城,姜維駐軍於芒水,依山紮營,姜維多次挑戰,但司馬望與鄧艾堅守不出;景耀元年,姜維聽聞諸葛誕兵敗身死後,於是引兵回成都,劉禪恢復姜維大將軍的職位;景耀五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
時宦官黃皓弄權,更想廢掉姜維而培植右將軍閻宇。
姜維請求將黃皓斬殺,但劉禪不肯,姜維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種麥;景耀六年,姜維聽聞鍾會治兵關中,上表劉禪,派遣張翼、廖化分別駐守陽安關口、陰平橋頭防患於未然。
但黃皓聽信鬼神,告訴劉禪敵軍不會到來,而蜀漢群臣也不知道此事。
魏軍五路伐蜀,等到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時,劉禪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張翼與董闕支援陽安關口。
姜維被鄧艾所牽制,退駐陰平,鍾會圍攻漢、樂二城,又另派軍進攻關口,蜀將傅僉格鬥至死,而蔣舒卻開城投降。
鍾會見關口已經攻下,於是長驅直入,姜維和廖化只好放棄陰平,與張翼、董厥會合,退保劍閣。
鍾會寫信勸降姜維,但姜維不作回應,鍾會久攻不下,於是商議,準備撤還。
但是北伐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鄧艾大破成都,劉禪投降,但是鍾會十分器重姜維,還是讓姜維繼續統率他的部隊,然而姜維缺不甘心於這樣,諸葛亮死前把蜀國託付給了姜維,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試問任何一個有情有義有氣節的男子會甘心這樣投降被討伐多年的地方嗎?答案顯然是不。
所以姜維使了"一計害三賢"
就在鄧艾奇襲成都,後主投降了。
但後主降了不算,姜維大軍還在劍閣與鍾會相持,後主令姜維降。
姜維不降鄧艾,卻降鍾會。
這條計策並非什麼妙計,但鄧艾、鍾會兩人都沒看出來。
以鄧、鍾之才能,和姜維在伯仲之間,無法說誰就比誰高明。
姜維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離間鄧艾和鍾會,從中取事。
為何他們兩個都沒有識破姜維之計呢?特別是鄧艾,可算是姜維的老對手了,彼此知根知底,現在姜維降了鍾會,他卻不疑有它。
其實,鄧艾和鍾會都被妒忌蒙住了雙眼。
兩個人兵分兩路收川,又都是當世名將,卻釀成二士爭功的局面。
收川的過程中就已經摩擦不斷了,現在一下子蜀國投降了,兩個人還不更加爭個不可開交?鄧艾覺得自己偷渡陰平,奇襲得手,蜀國是他拿下的。
鍾會覺得自己拿下漢中,並在劍閣牽制了姜維的全部兵力,才使鄧艾順利進入成都。
兩個人都沒有錯,他們的說法都對,錯就錯在不互相謙讓,蜀國的滅亡是兩個人合作的結果,並非靠任何一人單打獨鬥。
而他們的不和正好給姜維提供了挑撥的機會。
二士爭功還是小事,更要命的是皆有反意。
蜀國"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
余物在庫,不及具數。
"面對劉禪移交給他的這個富庶之國,更兼成都是不戰而降,鄧艾能不打自己的小算盤嗎?可以說此時的鄧艾已經接掌了蜀國的權力。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諸葛亮隆中對就這樣說過,鄧艾當然很清楚了。
洛陽小兒,謠說鄧艾欲反,不用說肯定是姜維和鍾會造的謠,司馬昭當然疑忌了,加封鍾會來牽制鄧艾。
被主子猜疑,加上鍾會的妒忌,鄧艾成為階下囚是很自然的事。
鍾會和姜維那麼投契,完全是因為姜維說中了他的心思。
鍾會就是想造反,比鄧艾還露骨。
除掉鄧艾之後,蜀國變成鍾會所有,誰都擋不住爭霸天下的誘惑。
姜維就是明白鄧艾和鍾會這種心情,才會使出詐降的計策,先除鄧艾,再圖鍾會。
鍾會對姜維很信任,"不受維印,仍令照舊領兵。
"不過要慫恿鍾會反,先要讓鍾會手下諸將同意。
可惜他們不願意反,道理很簡單,蜀國剛剛平定,人心思歸,都想回家和妻兒團聚,誰還有心思再打仗,更不要說造反。
結果諸將先反了鍾會,姜維又心臟病發作,雙雙被殺。
姜維的計策還是失算了,他讓鍾會用強硬手法逼諸將反,不反就要被打死,這樣諸將當然有逆反心理。
姜維此舉太急了,應該籠絡人心,讓諸將甘心跟著造反才是上策。
不過在當時情況下,姜維著急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鄧艾已經除掉了,再慫恿鍾會反,亂中取利,蜀國就有希望。
要不然司馬昭的大軍來到一接管,什麼事都別想辦了。
最終姜維一計害三賢,誰都沒好下場。
最終姜維和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一代智將""第二諸葛"就這樣身死道消。
但是在死前還一心想要光復蜀國,心懷重任,還能一計害三賢就值得流芳千古,被後人所敬仰。
本是文武雙全的他,因為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莫名奇妙背鍋了!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
成都尚未破,劉禪為何堅持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說到蜀後主劉禪的故事,或許很多人會戳他脊梁骨。為何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昔日劉備諸葛亮等人,辛辛苦苦創立的基業就毀在劉禪之手!不僅如此,當曹魏大將鄧艾還未攻破成都之時,他便認慫直接投降,像這樣的...
三國歷史上姜維真的是諸葛亮的私生子嗎?
提起三國時期的名將姜維來,他給人以一種英雄身不逢時的感受。縱有一腔的忠義,卻沒能發揮好,最終落得被亂兵所殺的下場。所以一些介紹三國歷史的書都同情的中把姜維稱作「孤臣」。
姜維:身死國滅,最後一計害三賢
姜維本是魏國邊郡將領。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
姜維乃諸葛亮的得意弟子,為何還鬥不過鄧艾?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遇到魏將姜維,當時諸葛亮用計被姜維識破,當時姜維的才能讓諸葛亮很是驚訝,諸葛亮覺得姜維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當時諸葛亮不惜代價,不惜多次用計謀將姜維勸降。之後諸葛亮就...
盤點一下麒麟兒姜維的一生成就以及個人簡介
早期經歷公元228年(建興六年), 諸葛亮軍出祁山,時姜維和功曹 梁緒、主簿 尹賞、主記 梁虔等從天水太守 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於是扔下姜維等...
看歷史人物的平生: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姜維,官至大將軍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姜維為什麼沒有完成諸葛亮的遺願,原因只有一點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被譽為諸葛亮傳人的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