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正:蜀亡之後才為劉禪所知的賢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劉禪以「樂不思蜀」的演技,騙過了雄猜成性的司馬昭之後,安全沒有了問題,可是卻背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
放眼故國淪喪,昔日至尊今遭落魄,除了自己眼前的這個孤臣,竟無一人相隨,劉禪拉著這個忠臣的手,涕泗橫流,嘆曰:「悔知先生晚矣!」這個引得劉禪傷心欲絕的孤臣究竟是誰,為何劉禪會這麼說呢?
一
劉禪口中的孤臣正是蜀漢的秘書令郤正,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師縣人。
郤正少好學,廣讀古籍,弱冠即善寫文章,聞名鄉里,被蜀漢朝廷征為秘書郎,後官至秘書令。
蜀漢亡國,劉禪被迫東遷洛陽,郤正拋家棄子,捨命相隨,全心全意地扈衛劉禪,這才為劉禪相知相敬。
苦命君臣,相知恨晚,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而造成這一悲劇的起源,還要追溯到延熙十六年(253年)春正月,這一年發生了件大事,蜀漢的執政大臣,大將軍、錄尚書事費禕遇刺身亡。
費禕死後的蜀漢政權,每況愈下,國勢越來越不樂觀,大將軍姜維以諸葛武侯的繼承人自居,立志北伐,恢復漢室,連年統軍在外,與魏人鏖戰不休。
至於國內的政務,根本無暇顧及,於是放手讓尚書陳祇,尚書僕射董厥、侍中樊建等人去處理。
陳祇此人、能力超群,頭腦靈便,且頗會奇思巧計,深受後主劉禪的寵信,同時也支持姜維北伐,故也為姜維所賞識。
可惜性格柔倿,與宦官黃皓交好,使得黃皓開始干預政事。
景耀二年(259年)陳祇死後,黃浩更是攬權干政,無法無天,董厥、樊建等人雖看不慣黃皓的所作所為,卻也無力制止,說得難聽點,蜀漢軍政姜維說了算,可行政事務卻是黃皓說了算。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率軍出漢水、侯和,為鄧艾擊敗,損失慘重,聲望大損,國人怨恨。
衛將軍諸葛瞻、尚書令董厥等認為「維久戰天功,於國無益,莫若授維以益州刺史,而罷其大將軍」。
而早就看姜維不順眼的黃皓,趁機在後主劉禪面前進讒,歷數姜維之不是,主張以右將軍閻宇代替姜維護理軍務,奪姜維軍權。
姜維聞之大怒,於是進宮面聖,請劉禪誅殺黃皓,避免宦人弄權干政。
面對著怒氣沖沖的姜維,劉禪令黃皓跪在姜維面前辯白,黃皓涕泗皆下,連聲說「罷帥之意,純屬謠言,妾本寺人,安敢幹政,請大將軍明察,息雷霆之怒」。
劉禪也在一旁替黃皓美言,說黃皓只是個小人,翻不了天,明則為二人和解,暗則曲護黃皓,於是姜維只得怏怏而退。
但姜維也明白經此一事,業已與黃皓結下不共戴天的梁子,雙方矛盾徹底公開,這個結是再也解不開了。
俗語云「近水樓台先得月」,皇帝不允許自己殺黃皓,黃皓卻可以利用近侍的身份成天向劉禪打自己的小報告,到頭來,黃皓的腦袋沒摘掉,自己的腦袋卻有了搬家的可能,於是暗地裡問計於秘書令郤正。
郤正是個很有智慧的人,與太史令譙周一樣,才華橫溢,但為人卻要正直、低調得多。
黃皓任黃門丞時,郤正為秘書郎,黃皓升任黃門侍郎,郤正擔任了秘書令,其人既不為黃皓所喜,也不為黃皓所惡,所以十幾年下來,依然只是個六百石的小官。
郤正一向敬佩姜維的為人,面對大將軍的誠心求教,於是坦誠地對姜維說道:「為今之計,大將軍莫若藉口北伐,暫離京師,駐軍沓中。
一則可以整軍經武,演習陣法;二則可以廣開軍屯,積蓄糧餉;三則可以蠶食雍、涼,威凌北魏。
且將軍知兵略,勤王事,久歷疆場,於國家有殊勛,得三軍擁護,仇敵即使想害將軍,也無從下手,請將軍三思。
」姜維聽後曰:「善。
」於是上疏皇帝,領五萬大軍,屯駐沓中。
而右將軍閻宇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軍中威望不及姜維,且征戰沙場的能力亦不及對手鄧艾(魏國大將),於是對黃皓以己代替姜維掌控軍務的密議按下不發。
至此,一場蜀漢政權內部的高層權力鬥爭告一段落。
在這場鬥爭中,郤正的謀略高明含蓄,將原本劍拔弩張的鬥爭雙方巧妙地冷卻下來,將一場傷筋動骨的內訌消弭於無形。
二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國大舉伐蜀,派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合力進攻。
黃門侍郎黃皓將邊將告急的文書全部壓下,致使朝廷無備。
等到姜維派部將回成都請求援兵之時,劉禪才知道魏兵大舉入侵這回事,於是急派輔國大將軍董厥、左車騎將軍張翼率軍守陽安關口,右車騎將軍廖化率軍往沓中支援姜維。
可惜魏國名將鄧艾不按常理出牌,率兵奇襲陰平,自景谷道攻入,直逼蜀漢腹心地區。
江油守將馬邈投降魏軍,並作為鄧艾的嚮導,領魏兵伐蜀。
蜀漢無備,朝廷大驚,成都吏民惶恐不已,面對危局,郤正趕緊上言:「故丞相諸葛武侯善用兵,威振華夏,今武侯之子、陛下之婿——駙馬都尉、衛將軍諸葛瞻智勇兼備,可堪大任,陛下可擇精銳軍馬隨其出戰,據涪城,扼綿竹,憑險固守,痛擊魏軍。
」諸葛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
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領去決一死戰。
」劉禪詔准,諸葛瞻率軍迎戰鄧艾。
用兵之道,在詭在速。
郤正「則精銳,據險阻,扼頑敵」的大策略並沒有錯,可惜諸葛瞻過於輕敵,在領軍擊退魏軍師纂、鄧忠部後,進軍遲緩,到達涪城後盤桓不前,致使蜀軍前鋒失利。
退守綿竹,又為鄧艾「後主昏弱,王氣已終。
成都危在旦夕,公何不應天順人,仗義來歸?艾當表公為琅琊王」的勸降書所激怒,失去理智,沒有據險死守,而是準備率軍出擊。
戰前,諸葛瞻悲憤地對諸將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未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於是抱著成仁之心出戰,結果因為寡不敵眾,戰死疆場。
與諸葛瞻一同陣亡的還有兒子諸葛尚、張飛的孫子張遵、黃權的兒子黃崇、李恢的侄子李球,全部都是蜀漢政權的精英人物。
綿竹是成都的屏障,綿竹一失,成都就再無險可守了,於是乎蜀漢朝廷內部就蜀漢的前途問題展開了廷議:一派主張入吳,「蜀、吳既同盟,今事急矣,可以投之」;一派主張遷都南中,「早棄成都,奔南中七郡。
其地險峻,可以自守」;一派主張降魏,「不如降魏。
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也有人主張固守待援,「臣切料成都之兵,尚有數萬。
姜維全師,皆在劍閣。
若知魏兵犯闕,必來救應,內外攻擊,可獲大功」。
郤正則主張徵調永安都督閻宇和庲降都督霍弋率兵入衛,等到東邊閻宇的軍隊和南邊霍弋的軍隊來到成都外圍之後,城裡的駐軍與城外的援軍裡應外合,夾攻魏軍,這樣一來,不光可以解成都之圍,甚至有可能生擒鄧艾。
可惜這條很有設想的建議沒有得到朝廷的重視。
最終以譙周為首的降魏派得勢,權衡再三之後劉禪決定向鄧艾投降。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苦勸劉禪沒有結果,於悲憤之下自刎於昭烈廟,時人嘆曰「黃皓終存欺國意,姜維空負濟時才。
全忠義士心何烈,守節王孫志可哀」!
三
投降的主意是譙周出的,可是納款的降書譙周卻不願寫,因為譙周認為降魏是為了避免兵燹禍及百姓,「天地之至德曰生」,自己保存了蜀地的百姓,是一種大功德,但自己若寫出了降書,則意味著背叛大漢,會留下千古罵名。
後主無奈,只得求援於秘書令郤正,於是郤正揮筆疾書,替後主草寫了降表,蜀漢就此滅亡。
景元五年(公元264年)正月,鍾會反魏,成都大亂,賈充逼迫劉禪,向東遷往洛陽,形勢危急,行動倉促,蜀漢大臣竟沒有一個跟隨保衛劉禪,獨郤正與殿中督張通舍家棄子,以命相隨,扈從劉禪東奔洛陽。
劉禪到洛陽後,賴郤正教導其交際禮儀,舉動得宜,沒有犯什麼大過錯,被魏帝賜封為「安樂公」。
魏國權臣,也是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晉國公司馬昭對劉禪並不放心,為了試探劉禪是否真心歸降,特意邀劉禪赴宴,並在宴會上演奏蜀地歌舞,蜀漢舊臣看了,多為之感傷,而劉禪則嬉笑自若,司馬昭對心腹賈充說:「劉禪沒心沒肺,居然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諸葛亮沒有死,也無力回天了。
」其後不久,司馬昭又問劉禪「思念蜀地嗎?」劉禪對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聽說了這件事,求見劉禪說:「若司馬昭再問你,你應該以悲傷流淚樣子回答道:先人的墳墓都在蜀地,日夜思念,不甚悲涼。
說不定,司馬昭會心軟放您回成都。
」恰好,數日後司馬昭再次問了劉禪相同的問題,劉禪按照郤正教的又說了一遍,司馬昭疑惑地問道:「這話怎麼如此像郤正的語氣?」劉禪為了自保,故作驚奇地對司馬昭說:「您說對了,這話就是郤正教我的。
」於是司馬昭及左右皆笑,司馬昭認為劉禪是個實誠人,至此才完全放鬆了對劉禪的警惕。
司馬昭離開後,劉禪抓住郤正的手流淚道:「黃皓誤我,自己到現在才了解您,可惜太晚了······」
司馬昭在得知郤正不斷地給劉禪出謀劃策之後,決心將郤正與劉禪調離,徹底斷掉劉禪的臂膀,使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孤家寡人,於是假借魏帝的名義,賜予郤正關內侯的爵位,同時拜郤正為安陽令,皇命難違,郤正只得前往安陽赴任。
司馬炎代魏稱帝之後,又下詔「正昔在成都,顛沛守義,不違忠節,及見受用,盡心幹事,有治理之績,其以正為巴西太守。
」郤正終於進入兩千石的高官了,可惜給予他高官的不是劉禪的大漢,而是司馬炎的西晉,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天大的諷刺,倘若先主劉備泉下有知,會不會嘆息自己的兒子劉禪真的是個有眼無珠、不辨忠奸的阿斗?
蜀漢滅亡後,結局最好的大將,一個能擊敗東吳軍神,一個坐鎮一方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蜀漢政權是劉備建立的,不過按照正式的朝代紀年,蜀漢是最早滅亡的國家,也是存在時間最短的國家。公元263年,司馬昭執掌的曹魏興兵伐蜀,三路大軍南下,最終鄧艾一路偷渡陰平,兵臨城下...
呂布、袁術等爭霸數十年竟不如劉禪?眾多學者稱其或最具大智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英雄輩出的三國成就了無數梟雄與英雄,當然也造就了許多碌碌無為的庸主,後主劉禪便是其中一位。然而,劉禪雖無大志但相比獻帝劉協、曾割據一方的霸主袁術、呂布等還算是得...
蜀漢最後一批勇將,寧死不屈,上至70多歲,下至19歲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司馬昭弒君之後,急需改變獲得巨大的威信以及轉移輿論點,於是乎在公元263 年,司馬昭徵集四方之兵18 萬,分兵三路大舉伐蜀。從此司馬昭滅蜀之戰拉開序幕。而,蜀漢一方,一直是三國...
蜀漢的滅亡,諸葛亮兒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蜀漢建興五年,諸葛瞻出生。孔明之憂:諸葛亮早年無子,哥哥諸葛瑾將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他,後來直到諸葛亮四十七歲才生了諸葛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出兵伐魏,其間寫信給哥哥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
此人率先率軍滅亡蜀漢,兩個月後就被斬殺,犯了和關羽同樣的毛病
公元263年8月,在司馬昭的授意下,魏軍兵分三路討伐蜀漢。主力10萬餘人由鍾會率領,計劃虛取漢中,然後直趨成都;征西將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牽制蜀漢軍隊主力(駐守沓中,由蜀漢大將軍姜維率領);雍州...
攻取漢中,險度陰平,魏滅蜀之戰中都發生了什麼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大浪淘沙,最終形成了曹魏、蜀漢、東吳三足鼎立的格局。在經過數十年的分裂之後,三國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蜀漢自宰相費禕被刺殺後,接掌軍權的姜維多次大規模北伐,消耗大量人力物...
蜀漢時期誰最忠心?從興旺到衰亡一直跟著劉禪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姜維這個人?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論為人,姜維屬於心...
姜維對付鍾會,如果讓廖化去對付鄧艾,廖化能打過鄧艾嗎?
景元四年(263年),魏國進攻蜀漢,開始了魏滅蜀之戰,司馬昭派鍾會和鄧艾分兵攻打,最終蜀漢滅亡。當時,姜維被鍾會困住,為何不讓廖化去抵擋鄧艾?廖化能打過鄧艾嗎?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