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文武雙全的他,因為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莫名奇妙背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有一句盡人皆知的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

一句話蓋棺論定,把廖化說成了一錢不值的平庸之輩:廖化這個人能力一般般,純屬「矬子裡面拔將軍」,任用他當先鋒是沒辦法的辦法。

實際情況是這個樣子嗎?曾看陳壽的《三國志》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廖化不但不象成語中說的那樣窩囊,而且他「高調精彩亮相,武藝無比高強,也曾千里走單騎,差點活捉司馬懿」,是一位叱吒疆場的三國英雄。

廖化世代為沔南的豪門世族,早期任劉備前將軍關羽的主簿。

廖化曾為先鋒,關平為副將,征討曹軍。

眾位試想,此時可不是蜀中無大將之時,而是蜀國最興旺時期,五虎大將俱在。

廖化當了第二梯隊的主要角色,位在關平、周倉之上,說明廖化在武功上確非碌碌之輩。

關公敗走麥城,被吳兵包圍得水泄不通。

急需搬兵求救,「公問曰:『誰敢突圍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願往』」。

廖化能成功突破吳軍重重包圍,再一次說明他的武藝確非常人可比。

關羽兵敗遇害,廖化不得不投降孫吳。

廖化思念漢主劉備,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為真,廖化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

章武二年(222年)春,劉備親率諸將東征孫吳,想報義弟關羽之仇,趁機奪回荊州,在秭歸與廖化相遇。

劉備見到廖化後非常高興,任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

隨後劉備進軍至夷道,以廖化為別督,與陸遜率領的吳軍相對峙。

但同年六月,劉備軍被陸遜擊破,廖化隨敗軍退回蜀中。

北伐建功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逝於白帝城。

五月,太子劉禪即位,改元建興。

廖化升任丞相參軍,後來又為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

白帝城託孤

延熙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侯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廣魏郡太守王贇、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兩軍沿東西兩面分兵合進,欲夾擊廖化軍。

但同時兵力分散的弱點暴露,游奕軍不少營寨竟然駐紮在非險要之處,廖化抓住機會進攻,擊敗游奕,王贇亦在交戰中箭身亡。

延熙十一年(248年),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西迎,於成重山築城留守,抵抗郭淮進攻。

延熙十二年(249年),廖化隨姜維進攻雍州,姜維留廖化在白水南岸紮營,與駐紮北岸的魏將鄧艾對峙,欲牽制鄧艾軍,藉以出兵襲取洮城。

但被鄧艾識破,搶先占據洮城,漢軍於是隨撤兵退走。

老將遲暮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授予節符,兼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可見廖化在當時蜀漢政權中的地位!當時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廖化、張翼。

景耀五年(262年)秋,姜維率領十萬大軍北伐曹魏,廖化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

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

」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維在侯和被鄧艾擊敗,只好退守。

國亡身逝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進攻蜀漢。

後主劉禪急調廖化率軍去支援姜維,張翼、董厥前往陽安關口作為各圍守的後備軍隊。

廖化率軍北至陰平,聽聞魏將諸葛緒攻向建威,於是停下來等待,觀察其動向。

[

同年九月,姜維為鄧艾所逼,被迫退守與廖化合軍,欲前往救援陽安關口。

中途得知陽安關口被攻克,鍾會軍長驅直入,於是放棄陰平,撤往白水,後又與剛好到達漢壽的董厥、張翼軍會合,一同退守劍閣,抵禦鍾會的進攻。

十一月,諸葛瞻在綿竹被鄧艾擊敗,後主劉禪動向不明,廖化等人於是隨姜維向東進入巴西郡,繞道退至廣漢郡郪縣一帶,以察明虛實,不久後得到後主劉禪投降的命令,於是與姜維等到涪縣向鍾會投降。

景元五年(264年)春,廖化被迫向內遷移前往洛陽,在中途病逝。

蜀國後期人才缺乏不假,但把廖化這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的人才比喻成「平庸之輩」,只能是伯樂瞎了眼,豈不是歷史上一樁冤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蜀漢後期能臣董厥的蜀、魏、晉的仕途

董厥,字龔襲,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在歷史中董厥先後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在董厥擔任丞相府令史時,諸葛亮曾讚美董厥說:「董令史是有才能的人。我每次和他說談論,他都思考周密、恰當。」景耀四年

誰說廖化不能做先鋒

中國有句老話,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現在多被用來指人才凋零,只能用沒有能力的人擔任重要職位。但這句話的本意卻是指青黃不接,只能使用廖化這樣的老將(),而廖化本人本是一位文武皆修的將才,卻因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