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孫權暗中勾結 致關羽兵敗被殺 誰該為關羽的死負主要責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兵敗被殺,劉備不但痛失一員猛將,還永遠失去了荊州。

那麼,一個曾經威震華夏的虎將,為什麼會一敗塗地?在劉備集團,誰該為關羽的死負責呢?

大家知道丟失荊州、關羽被殺的前因是關羽攻打襄樊。

如果關羽不攻打襄樊,那麼呂蒙和孫權雖然早就有了奪回荊州、消滅關羽的這個想法,但是是沒有機會實行的。

因此,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發動襄樊戰爭?有人說關羽是在劉備、諸葛亮的授意下北上攻打襄樊,戰爭開始以後,劉備和諸葛亮又既沒有配合行動,也沒有給關羽增援,還沒有給關羽派去強有力的人物輔佐,以至於導致了這一場戰爭的徹底失敗,因此,劉備、諸葛亮難辭其咎。

也有人說關羽攻打襄樊,事前沒有和劉備、諸葛亮商討,也就是說這是關羽的自作主張。

我個人傾向於贊成後者觀點,因為在《三國志》上查不到劉備或者諸葛亮授意、或者命令關羽攻打襄樊的任何記載。

這麼大一件事情,如果是劉備的命令或者諸葛亮提出可以攻打襄樊,應該是有記載的。

所以我認為,襄樊戰爭的發動是關羽的自作主張。

但是,劉備聽之任之,沒有反對。

因為劉備如果反對,關羽是不會去攻打襄樊的,所以估計劉備的態度是聽任,或者是默許,只能這麼推測了。

因此,劉備對此也應該負責任。

那麼諸葛亮有沒有責任呢?沒有,為什麼呢?這要說到赤壁之戰後,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其實發生的了微妙的變化,這倆人的關係好像不想以前那麼鐵了,我們看劉備入蜀帶的是龐統,攻打漢中帶的是法正,劉備在得到成都以後才給了諸葛亮官職,叫軍師將軍,並且在劉備外出的時候「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劉備去打漢中,諸葛亮替劉備看家,守著成都,供應糧草、供應援軍,這是他的職務。

好像當年楚漢戰爭劉邦陣營里蕭何的工作。

所以這個時候諸葛亮不是劉備集團軍事行動的決策人,諸葛亮對關羽的死並沒有責任。

有人認為關羽攻打襄樊是按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戰略規劃在行動,所以諸葛亮也有間接的責任。

這是錯誤的。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是怎麼說的?諸葛亮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眾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這時天下並沒有大變化,關羽打襄樊的時候,劉備也沒有兩路出兵。

關羽其實是破壞了諸葛亮隆中對里的戰略規劃,使其永遠無法實現了。

第二:關羽為什麼要去打襄樊?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打下漢中,自稱漢中王,並封關羽為前將軍。

這時劉備集團的人全都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大家覺得靠劉備集團自己人也是可以打敗曹操的。

關羽的這個時候想乘勝追擊,再接再厲。

其實是得寸進尺,關羽的力量貌似強大,其實荊州兵力有限。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降于禁、斬龐德,如此再無進展。

沒有呂蒙去襲取荊州,估計結果是關羽退回江陵,荊州保得住,自己的命也保得住,但是拿不下襄樊。

現在我們得出以下結論:第一,襄樊戰爭是關羽自作主張發動的,劉備沒有授權,但是也沒有反對。

第二,關羽發動襄樊戰爭的原因是勝利沖昏頭腦,錯誤估計形勢。

第三點,關羽發動這場戰爭,時機不對,準備不足。

歸根結底,是因為他本人剛愎自用、驕傲自滿、好大喜功。

在襄樊戰役的發動上關羽本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他自作主張發動的這次戰爭是對形勢的錯誤估計,再加上關羽本人的性格剛愎自用,更沒有做到諸葛亮交代的東和孫吳、背拒曹操。

致使荊州丟失,自己兵敗被殺。

但是與此同時,一個問題又浮出水面,荊州是曹、孫、劉三家的必爭之地,如此戰略要地劉備為什麼單單派關羽鎮守?
當時劉備讓關羽都督荊州,是不是用錯了人?除了關羽,還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荊州之失到底誰之過?真的是關羽大意了嗎

眾所周知,關羽大意失荊州,可細細分析,關羽失去荊州的責任不應完全歸罪於他,關羽攻打曹操時,曾經沿江設下烽火台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百密尚有一疏,雖...

關羽之死不是劉備和諸葛亮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很多人對於關羽的死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是劉備的原因,有人說是諸葛亮的原因,也有人說是關羽自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先說一下背景:劉備和龐統攻取益州,留諸...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

你的任性,要多少人為你買單?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而真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