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戰績名譽天下;失一要地卻毀譽一生,是大意還是歷史必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被後人稱為關公或武聖,是三國時期劉備集團的重要戰將,為蜀漢的建立付出了汗馬功勞。

然而縱觀關羽的一生,雖然戰功赫赫,卻留下一個敗筆,那就是大意失荊州。


有人認為,關羽大意失荊州,是關羽大意疏忽而造成的,也有人持相反的觀點。

對於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關鍵主要有三種觀點。

1、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大意失荊州。

公元211年,劉備帶領軍隊西征,留下諸葛亮和關羽在荊州鎮守。

後來由於劉備戰爭失利,就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召集到身邊,獨自留下關於一個人留守在荊州。

而後劉備對關羽的囑託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等待時機成熟以後,再北伐曹魏。

但是關羽卻一意孤行,因為輕敵而擅自離開防地,盲目發動襄樊之戰,正當他率領軍隊和曹軍打得難分難解之時,東吳卻在背後占領了荊州。

2、失去荊州是由關羽的性格造成的。

《三國志》中記載,關羽性情耿直驕橫無禮,這為以後的發現埋下了隱患。

想當初,劉備三請諸葛亮後,關羽對待諸葛亮態度也是目中無人,後來才慢慢好了一些。

關羽在鎮守荊州的時候,他也沒有將盟友孫權放在眼裡。

後來孫權謀劃託人說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也遭到關羽的一口拒絕,這就無疑破壞了劉備和孫權的軍事聯盟。

3、關羽缺少計謀巧中呂蒙計謀。

東吳大將呂蒙利用調虎離山之計,挑動關羽和曹軍的矛盾,進而引發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在關羽失去警惕的時候,趁其不備,奪取荊州。

雖然很多人贊同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說法,但是也有人持反對態度。

第一點、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並非盲目和偶然。

公元218年,劉備親自率領軍隊,進軍漢中發動了漢中戰役。

後來,劉備大敗曹軍,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和防止曹軍的來襲,最終不得不發動襄樊之戰。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事,孫權會背信棄義,他派兵襲擊荊州城的後方,最終關羽失去荊州自己也死於非命。

因此存這個角度來說,關羽並沒有大意,而是孫權的背信棄義造成的。

第二點、孫權為兒子求婚是假,為奪取荊州是真。

荊州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有易守難攻的優勢,為了重新奪回荊州,孫權想盡各種辦法,他派人去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但是被關羽一口拒絕。

但是孫權深信,荊州志在必得早晚是他的。

第三點、曹操和孫權兩家勾結,荊州早晚要丟失。

襄樊之戰中,關羽大勝。

關羽的勝利,威脅著曹操和孫權,於是曹操和孫權兩家密謀,一個前面攻擊一個後面偷襲,這才導致關羽失去了荊州。

所以綜合以上幾個原因,得出的結論是荊州被奪走,不能說是關羽一個人的錯誤,是由於當時的環境,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原因,綜合起來才導致這一結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襄樊之戰到底是孫權背盟,還是關羽作死?

歷數三國時期幾次大的戰爭,尤其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吳國對蜀國,往往取得勝利;蜀國對魏國,往往取得勝利;魏國對吳國,往往取得勝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吳三方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實...

你的任性,要多少人為你買單?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每場戰爭都有重新劃定天下格局的意義。但也有人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掐架,屬於前傳;赤壁之戰是「三分」序曲;夷陵之戰是「三分」尾聲。而真正決...

《三國演義》到底是誰大意失荊州?

眾人皆知,關羽大意失荊州,但細細品味,失去荊州要地的責任應完全歸罪於他嗎?關羽北上攻打曹操時,曾命人沿江設下烽火台以及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可謂心思縝密,用心良苦,但江東陸遜、...

血的代價:關羽為什麼會失去荊州?

關羽被後人稱之為關公,長須赤面,兇猛霸氣。在三國時期,關羽殺敵無數,為劉備立下一個又一個汗馬功勞,不過他卻在荊州留下了一個敗筆。關羽失去荊州,這對當時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丟失了半壁江山。有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