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有實力,集盡萬千追捧的男神為何終未加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政權問題:
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荊楚集團遭到了重大創傷。
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當然會想到這三者之間的矛盾和蜀漢政權的鞏固問題。
欲擒故縱: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既然以這樣的方式將這話明白地說了出來,那諸葛亮也只有以「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樣的態度,來明確地表示他惟有盡忠而死也不會取而代之一途了。
如此一來,倘若日後劉禪昏庸而諸葛亮真的想要取而代之,那他就要先背上個輔佐不力,背主食言的罵名,在政治、輿論以及民心上都將會面對「不臣不忠不義」的罪名,並因此導致師出無名而居於劣勢。
明智決定:
而另一位重要人物李嚴,在劉璋時期就是東州集團中的佼佼者。
自劉備入主成都以後,他在任上又屢次以少數兵力平定大規模的叛亂,充分表現了他的出色軍事和政治能力。
相比較而言,諸葛亮此前在政治和外交上展示了他的出眾能力,但在軍事上並沒有什麼建樹的機會,因此劉備很明智地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文人是造不了反的:
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一般的開國皇帝或者起義軍的領袖,大多是軍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無賴,讀書人造反的很少,而成功的幾乎沒有……,而孔明或許也是這種心態……諸葛亮要做聖人,千秋萬代,萬人景仰。
集團外部的阻力:
從孔明這裡看,荊州集團雖然很強大了,但是益州集團尚且有李嚴手握重兵、原從集團也有趙雲,這些都不能不讓孔明有所顧忌,即使是他二人後來死了,但是魏延和馬岱也是不能忽視的。
這些人對蜀國忠誠這是無疑的,但是在那樣的大是大非前,應該就不會對諸葛亮也忠誠了,畢竟於公於私他們都不會選擇孔明的。
(順便澄清一下,魏延是以部曲歸屬劉備的,不存在演義里說的那樣叛變的事情,同樣,這麼說來,魏延即使是荊州人,也未必算得上是荊州集團的)
集團內部的阻力:
再說孔明方面也不能保證自己荊州集團的所有人都會在這一時間上與自己站在同一戰線,何況像楊儀那樣的小人會做出什麼,孔明自己心裡也沒有底。
孔明很早看出了楊儀的為人,這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
外部方面的阻力:
吳國是不是支持諸葛亮已經很難說了,南蠻和西羌乘機造反卻是可以肯定的,而魏國看著蜀國內亂,難道還不會蠢蠢欲動?這個時候,孔明難道還能玩安居平五路的遊戲?這是不可能的了,能有所少人聽他的?(歷史上是不是真有安居平五路也真的很難說)
兵民厭戰:
北伐的軍隊雖然不會厭戰,但是後方的軍隊就難說了,而且就三國後期來看,諸葛瞻之所以兵多還敗在鄧艾的手上,除了本身的戰略戰術有問題外,士兵就不參戰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從這點看,成都尚且有那麽多士兵但是仍然投降這件事就容易解釋得多了。
同樣,儘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益州卻一直遠離戰爭,所以人民厭戰也是必然的。
最關鍵的一點:
孔明他是以繼承先帝遺志、打倒篡位的曹魏、恢復漢家江山為號召力的,倘若他稱帝的話……自己也篡位,還好意思說曹魏麼?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很多事情就都會對自己不利了,屆時,也必將喪失人心、眾叛親離……在那個時代,道德要素是很關鍵的,造反不是很簡單的事。
曹操都不敢做的事,諸葛至少的想法是和他的想法一樣。
諸葛亮當時當不了皇帝 他就是當託孤重臣還受到了同樣的出身益州本地勢力的代表李嚴的牽制 諸葛亮出身荊州集團 即使荊州集團都支持還有劉備的元老集團和益州集團的干擾 軍中碩果僅存的實力人物魏延九成不會贊成(劉備對其恩情太大) 馬超雖然位高但權不重可能會追隨(但在劉備軍中威望不高) 趙雲有威望權不重還是死忠 最大的可能就是內亂爆發魏乘虛而入 即使諸葛亮快速平亂也抵抗不了魏的進攻
即使抗住了或者魏沒進攻只是平叛也會實力大損 起碼漢中是保不住的。
劉備死後,如果諸葛亮不北伐,三國鼎立的局面將難以預料!
蜀漢不北伐,就等著準備內亂吧。特別是諸葛亮時期,蜀漢遭受了一系列的打擊,實力大幅下跌,如果內部再出現問題,蜀漢根本不需要別人來滅,自己就會互相消耗,改朝換代了。更何況,夷陵之戰後,蜀漢能跟東吳...
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屢敗屢戰的真正目的
東漢末年,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蜀漢丞相諸葛亮率領蜀軍先後對曹魏政權發動了五次戰爭。公元234年在渭水五丈原,與曹魏大將司馬懿率領的魏軍僵持不下。諸葛亮準備屯田,與曹魏進行持久戰,但...
歷史探尋: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為什麼不奪權稱帝?
公元223年,劉備舉國伐吳失敗後,退兵白帝城,一病不起。臨終前託孤諸葛亮,說:「如果阿斗是當皇帝的料,那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取而代之。」
諸葛亮為何至死都不稱帝?是不想還是時機未到?
劉備討伐東吳失敗,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可謂位極人臣,那諸葛亮是否有稱帝的野心?究竟是時機未到?還是他並無野心? 既然提到白帝城託孤.不得不說其實劉備在託孤時已經告訴諸葛亮:兒子昏庸.為了漢室天下...
蜀漢劉備死後諸葛亮不奪權稱帝是沒有這個野心 還是另有隱情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利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離皇位只要一步之隔。可是令人稱奇的是,諸葛亮並沒有想要奪權稱帝的打算。究竟是諸葛亮沒有這個野心,仍是另有隱情呢?千百年來,一個疑問一直吸引著史學家...
重讀三國︱諸葛亮的眼中釘,其實死得好無辜
在很多《三國演義》讀者印象中,蜀漢名將魏延是個不忠不義的叛賊貳臣形象,這主要是受到《三國演義》的誤導:長沙之戰中,魏延救黃忠、殺舊主韓玄。諸葛亮認為此人忘恩負義,而且他還看到魏延腦後有反骨,相信...
劉備死後劉禪昏庸無能,諸葛亮離皇位僅一步之遙為何不取而代之?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國的大權,然而蜀國的滅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劉禪這麼無能,那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何不取而代之?為何不敢自己去稱帝呢?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
蜀國後期無將但為何讓廖化來做先鋒?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掃迷帚》沒有看過三國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句俗語,比起廖化意外走紅更有趣的是,這個俗語出自一本與三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清末的反迷信文學作品當中。更奇怪地是幾乎所有人也都默認了...
諸葛亮那麼牛,為何不自己稱帝?
西蜀滅亡的原因,很多人都認為是有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劉禪這麼無能,那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取而代之?為什麼不敢自己稱帝呢?今天就一起來探尋其中的奧秘。
揭秘: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不奪權稱帝?
提到三國中蜀漢帝國的滅亡,很多人將責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進的觀點表示,如果諸葛亮真的取代了劉禪的王位,說不定就一統中原,恢復漢室了。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力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蜀漢後期諸葛亮手握大權為何不稱帝?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詩讚曰:「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伊尹是商湯時代的大臣,協助商湯治理國家,成就商朝盛世;呂尚,即姜子牙,年七十齣山,輔助周文王,後事武王,攻滅商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