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後期無將但為何讓廖化來做先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掃迷帚》

沒有看過三國的人大多都知道這句俗語,比起廖化意外走紅更有趣的是,這個俗語出自一本與三國八竿子打不著的清末的反迷信文學作品當中。

更奇怪地是幾乎所有人也都默認了,那麼問題便來了,蜀國真的人才匱乏?為何偏偏是廖化來當先鋒呢?

故事要從劉焉入川慢慢說起。

劉焉按輩分落劉備的叔,按皇室血緣來看要比劉備純正許多,但正是這位根正苗紅的皇X代上書朝廷設立州牧的建議,直接造成東漢王朝短命至少50年。

較之刺史來說州牧權力更大,類似於唐朝中後期的節度使,掌控一州的軍政大權,想搞個獨立割據什麼的更加名正言順了。

劉焉帶著任命書客入益州,為了制衡土著大家族的勢力,大量啟用一些為躲避戰亂從外地遷入的外鄉人,這裡給他們一個好聽的詞「東州人」(益州以東各州的人),後文還會頻繁用到。

劉焉死後,他的小兒子劉璋繼位。

劉璋本就不是正選接班人,硬被益州土著趙韙弄上了王座。

劉璋的上台讓益州士族看到了反水的曙光,開始肆意排擠東州人,成為劉備入川的一股強大的推力。

一、劉備老班底

劉備是雄安新區人,東漢末年著名跳槽家。

憑藉平定黃巾之亂創業起步後,常年在黃河中下游地區摸爬滾打,靠頻繁跳槽加薪三十多歲便榮升至左將軍兼豫州牧的高位。

劉備早期的班底由豫、徐州二州人構成,都是些沒啥背景的士族和混社會的俠士,關張趙自不必說,糜家二少、孫乾、劉琰等都是徐州人。

不得不承認,這批最早的投資者不論眼光、運氣還是韌性都是極佳的。

二、荊州幫

劉備人生中最後一次跳槽獻給了荊州劉表,這次跳槽也最終成就了他稱帝的野心。

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安定富足,成為東漢亂世中難得的一方凈土。

與益州不同,荊州的大姓士族力量強大,劉表主政不得不依靠他們,荊州的政壇自然而然也被蒯家、蔡家、黃家、文家等大族把持著,中下層的士人們始終被排斥在核心圈子外而鬱鬱寡歡,諸葛亮便是其中代表。

劉備的到來,給了這群人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在荊襄十來年的時光里,劉備憑藉個人魅力招攬了一大批荊州籍的跟班:黃忠、魏延、霍峻、馮習、張南、諸葛亮、龐統、董允、向朗、伊籍、馬良、蔣琬、楊儀等等,基本形成了足以雄霸一方的力量。

三、劉備入川

開篇說到,劉璋治下的西蜀東州人強烈不滿現狀,因此以法正為首的東州黨決計下狠手——引虎驅狼,這個老虎由曹操轉而最終定為劉備。

黃權、王累、張任這些土生土長的益州土著是強烈反對皇叔蒞臨的,地主老財當得好好的,把八路搞進來算怎麼回事?劉備入川帶走的武將基本全由荊州系將領(為何說基本,因為還有一位老班底的衛戍隊長陳到,勇武可以媲美趙雲的人物,後接替李嚴鎮守蜀國東部)組成,再加上軍師襄陽人龐統,一行人馬浩浩湯湯奔葭萌關而去。

四、漢中爭奪戰

劉備在益州受到土著激烈的抵抗,狠花了些力氣才拿下了益州,而此時的曹操則不費吹灰之力取下了漢中。

司馬懿獻計道:乘勢下西川。

曹操搖搖頭:後方人心未定,長安破敗糧草不濟,打不起持久戰,撤軍!法正見狀道:可以干一票!從漢陽造升級為歪把子的劉備軍團,早已是迫不及待了。

攻打漢中的蜀軍將領派系可謂五花八門,劉備對將領是唯才任用的。

有新降的甘隴系馬超,老班底張飛,荊州幫黃忠,東州幫法正以及益州幫黃權,除了留守荊州的,基本都已聚齊。

劉備可謂是充分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了全部的家底。

儘管如此也相當艱苦的打了兩年,才拿下漢中,曹操則戰略後撤,從容不迫地撤走了大量人口和物資。

戰畢,劉備拔擢魏延為漢中太守,鎮守北方。

劉備在選材和用人上是獨步三國的,同入川時留霍峻守葭萌一樣,魏延也沒有讓劉備失望,把漢中打造得固若金湯,而後沿襲舊制的王平同樣守住了曹爽對漢中的反撲。

到了政治對手姜維統兵時期,為樹立威信,自然要破除魏延那套陳規,改依險據守為誘敵深入,結果被鄧艾偷過陰平,最終亡國。

漢中戰役折損了吳蘭和雷銅,益州幫元氣大傷,劉備將用心重心集中到東州人身上,希望靠東州人來制衡荊州幫,其中以法正為魁首,李嚴、許靖、董和、孟達、劉巴等緊密團結在他周圍。

五、夷陵大火

荊州的丟失,讓荊州幫失去了家鄉以及人才的搖籃,惱怒的他們成天在劉備面前嚷嚷著要打回老家。

作為荊州幫魁首的諸葛亮,此時的態度則是相當曖昧的,既不支持也不敢反對,支持吧給自己聯吳抗曹的既定方針打臉,反對吧不好擺平自己幫派的情緒。

對於伐吳,東州人和益州土著的觀點是一致的:極力反對!荊州丟了關我們啥事,你們荊州幫自己沒用,憑什麼要用我們益州人的血幫你們搶地盤?益州土著秦宓就用天時不正來規勸劉備,遭到了歇斯底里的皇叔殘酷的打擊報復。

黃權也公開反對,但架不住劉備的生拉硬拽(益州土著大佬都不去伐吳蜀兵還怎麼動員?)。

除了黃權,劉備還把自己東州黨的大舅吳班也叫上了,餘下的大將馮習、張南、馬良等皆為荊州人。

最終,夷陵慘敗,黃權投魏,荊州將領大部陣亡,反而是吳班還跑回來了,派系勢力的天平更加向著一方傾斜。

敗退白帝城的劉備預感自己大限將至,開始著手託孤事宜。

劉禪暗弱,駕馭不住權臣,因此必須讓東州人與荊州幫相互牽制。

劉備最終的安排看似水到渠成,其實富含深意。

諸葛亮為首輔,李嚴為次,諸葛亮主內,李嚴掌控軍隊。

劉備既擔心東州人一家獨大,又害怕荊州幫異軍突起,因此搞了一個權力制衡的小把戲。

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

——《三國志·李嚴傳》

六、南中平定戰

南部各郡的叛亂給諸葛亮拿到兵權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

諸葛亮上奏劉禪:李嚴鎮守東部防區不能輕動,平叛這點小事就讓老臣代勞吧。

孔明讓荊州幫的陳震出使東吳,又命向朗替自己在成都主持工作,然後屁顛屁顛的帶著軍隊南下平叛去了。

雖然孔明身邊只帶著荊州系文官楊儀,打仗還靠著益州土著李恢、馬忠等人,但是已經向軍權邁出了一大步——成功的拉起了自己的軍隊並獲得南部邊軍的調撥權。

七、街亭折戟

想要進一步獲取軍權,擠走東州人如何才好了?

思來想去,必須搞一次轟轟烈烈的北伐運動!

李嚴控制的軍隊主要集中在蜀國中東部地區,而北面的漢中則是由荊州幫魏延掌控的,這是先主給孔明留下的一大筆財富。

繼續獲取軍權的第一步自然是北進。

在鼓譟和宣傳上,孔明是三國一等一的能手——成功的把自己打造成三國第一隱士。

同樣有才能的龐統與之相比,在自我包裝上要遜色太多。

北伐是宣言書,北伐是宣傳隊,北伐是播種機。

在全國上下一片舉國北伐,還我河山,克復中原,復興漢室的口號聲中,孔明給了李嚴兩個選擇,一是調部隊來漢中(吞併其的軍隊),二是從東部撤防換崗到中部,給我英勇的北伐健兒們搞後勤工作。

李嚴在重壓之下不得已選擇當上了後勤部長,二人的職能分工便在這潛移默化間發生了調換。

北伐前夕,李嚴與孟達常常互通書信,時常表達自己孤立無援,需要戰友的心態,希望孟達早日回來。

孔明一看這還得了,你還敢去找幫手。

於是修書一封寄給了司馬懿,而後就出現了司馬八日行軍千里,斬孟達於上庸的佳話。

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

——《三國志·李嚴傳》

北伐一開始運作得比較成功,曹魏重點防禦方向是劉邦當年出漢中大散關的故道線路,諸葛亮用老邁的趙雲(第二年去世)當疑兵,吸引曹軍注意,自己則從甘隴繞了幾百里路襲擊天水。

戰術的成敗在堵住街亭這個曹軍唯一的增兵通道,只要堅守住街亭一個月,西北各郡便不戰而降。

心裡美滋滋的孔明將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馬謖喚到了跟前:給你一個小任務,搞定後,你便是我蜀國的周瑜、陸遜,經後便有資歷坐鎮一方了,此刻曹軍的主力仍在陳倉,你只需要在街亭阻擋曹軍偏師一月便可,保險起見,我再派你老鄉高翔從旁策應你。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以知曉,由於諸葛亮的誤判,馬謖遭遇了魏大將張郃率領的精銳軍隊。

孔明為了平息大後方東州人的彈劾,對北伐的質疑,也只得揮淚斬馬謖,棄用向朗,並自降三級。

八、罷黜李嚴

諸葛亮用劉備老部下陳到接管了李嚴在東部的兵權,而後又以遲發糧草為由聯合諸多親信上書劉禪彈劾其瀆職,將其貶成庶民。

平(李嚴)為大臣,受恩過量,不思忠報,橫造無端,危恥不辦,迷罔上下,論獄棄科,導人為奸,狹情志狂,若無天地。

——《公文上尚書》

這封聯名信很有意思,表面上是走程序,實則逼宮。

既有劉琰、袁綝這些被虛委高位的劉備老跟班,更有魏延、高翔、楊儀、費禕這些荊州系將領。

陳到之後東部軍團首長便被宗預、閻宇等一干荊州將領把持著。

通過五次北伐,基本上架空了東州人的軍權。

在內政上,則大力扶持益州土著勢力,秦宓、杜微、譙周等一干坐而論道的經學專家被加以重用,最終也正是這一幫學問家投下了滅亡蜀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九、姜維北伐

在五丈原的軍帳中,鞠躬盡瘁的孔明終於達成了自己死而後已的人生境界。

孔明屍骨未寒,北伐軍中便發生了奪權的大火併,戰功卓著但性格孤傲的魏延被其他將領孤立,最終以其被楊儀擊殺而收尾。

按照孔明遺訓,奪權成功的楊儀並沒有走到管理高層,於是成天自怨自艾,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就這樣,諸葛亮北伐的左膀右臂先後退出了歷史舞台,北線被迫轉為戰略相持。

在蔣琬、費禕執政期間蜀國北伐國力衰退後遺症開始襲來,休養生息成為主旋律,後繼無人的荊州幫被益州土著擠占了大量要職,長期駐守南部蠻夷之地的土著將領張翼等人也逐漸掌控了重兵。

等到姜維感受到益州幫壓力,決定沿襲老套路繼續北伐時,張翼已經羽翼豐滿敢站出來否定孔明制定的國家戰略了。

維議復出軍,唯翼廷爭以為國小民勞,不宜黷武。

——《三國志·張翼傳》

大將軍費禕辭世後,終於沒有上級壓制,年滿51歲的姜維躊躇滿志,正式拉開了第二輪北伐的帷幕。

放眼軍帳中的將領,廖化、張翼、張嶷、柳隱、夏侯霸等一字排開,夏侯霸是降將,除開荊州人廖化,其餘全是滿臉怒氣不願北伐的益州土著,這仗還TM怎麼打,算了,廖化,你來當先鋒吧……

9年後,魏兵來攻,早已厭惡戰爭的益州土著們象徵性地抵抗了兩個月,便拉著皇帝集體投降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文/老蔡的菜園子 國學大師南懷謹在其《論語別裁》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後來開國領袖毛老人家把這句話送給了一生戎馬倥傯、叱吒風雲的葉劍英...

深度解析:撲朔迷離的魏延案

魏延案,誰之責?千餘年來後人爭執不休!當諸葛亮病勢日重,已悄悄地做接班人的選拔工作,正是由於耽心會引起禍亂,因此一直秘而不宣,只能採取臨終遺書的方式進行。魏延案,誰之責?千餘年來後人爭執不休,莫...

益州民富國強,為何劉璋還那麼虛弱

文|遠在小河對岸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謀劃了跨有荊、益的建國方略,而使劉備茅塞頓開。建國方略雖謀劃得很妥善,但也需要契機。劉備在荊州能有一席之地,乃是荊州牧劉表病逝,而曹操南征。其後,劉備聯...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三國演義上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約九伐中原,其實三國志的記載很簡單,結合資治通鑑,諸葛亮從建興五年開始第一次出兵,前後共五次。這五次中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是出了祁山,第二次碰見赫昭死活守著陳倉...

三國疑云:揭蜀漢巔峰時期隱藏的五大致命劣勢

劉備即便在敗曹操,奪漢中那個最顛鋒時候,還是三家裡面最差的一個。一、內部不穩劉備雖有關張趙糜簡孫等原從力量,但骨幹卻是荊州士人及其世家集團,他們是支持劉備奪取荊南的基本力量,而且原從派最終是要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