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探尋: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為什麼不奪權稱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3年,劉備舉國伐吳失敗後,退兵白帝城,一病不起。

臨終前託孤諸葛亮,說:「如果阿斗是當皇帝的料,那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就自己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的權勢、威望達到頂峰,蜀漢內部諸葛亮一手掌控軍政大權,上層劉禪還沒有絲毫政治資本,完全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而且諸葛亮還有劉備這個先帝臨終前明確的遺詔,就算取而代之也名正言順。

為什麼諸葛亮至死都沒有奪權稱帝的打算呢?

千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吸引著史學家的目光,諸葛亮究竟是沒有野心,還是另有隱情?

實際上,諸葛亮權力慾望很深,從他事必躬親就能看得出來,喜歡親自掌控權力,不容他人指染。

在蜀漢政權內部,奪取李嚴的權,打擊魏延,牢牢掌控蜀漢的軍政大權。

有人還分析,諸葛亮一直極力推動北伐,就是想真正打造一番偉業,到時候以蓋世之功登上皇帝寶座,那樣就順理成章,奈何多次北伐沒有取得實際效果,諸葛亮的「野心」自然就沉寂下來。

根據後人看法,綜合分析諸葛亮沒有奪權稱帝的原因,有以下五點:

1、文人造反幾乎沒有成功的先例

中國歷史上來看,大凡開國皇帝或者起義領袖,大多是軍人武夫出身,甚至流氓的都有,反觀讀書人造反的很少,而沒有一個成功的。

諸葛亮熟讀歷史,可能也看到了這一點。

2、蜀漢集團外部阻力

諸葛亮在蜀漢集團著力培養荊州集團的勢力,但是劉備為了平衡,益州集團的李嚴掌控重兵,原有集團趙雲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

諸葛亮對他們的力量非常有顧忌,就算這二人後來死了,魏延和馬岱也是讓諸葛亮不能忽視的。

這些人對蜀國忠誠度非常高,都是跟著劉備打天下的人,自然不會對諸葛亮改朝換代很忠誠了,因此,諸葛亮對於這些阻力沒有解除之前,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

3、荊州集團內部阻力

就算諸葛亮真的要稱帝,其實集團內部阻力也不小,他並不能保證荊州集團內部所有人都會一條心。

比如楊儀那樣的人,諸葛亮自己心裡都沒底。

4、朝野政局需要穩定

漢末多年以來,一直混亂格局,烽煙四起,老百姓都需要一個穩定安寧的環境。

如果諸葛亮貿然發動政變,奪取劉備江山,那必定又是一番戰亂,此時吳國蒸蒸日上,魏國力量更是強大,諸葛亮要是政變,肯定要經過一番內亂,誰能保證吳魏兩國不會趁機渾水摸魚。

先不管諸葛亮是否有能力平定,蜀國經過這樣的內亂,保存下來的實力估計也會很弱小,說不定就被吳魏兩國滅了,諸葛亮也不想看到這一幕。

5、師出無名

劉備集團本來的口號就是恢復大漢江山,打倒篡位的曹魏,這些也是諸葛亮積極提倡的政策。

如果他自己稱帝,自己還篡位,那不僅打了自己的耳光,人心不穩,蜀漢統治肯定會岌岌可危。

在諸葛亮幹掉李嚴後,諸葛亮掌控蜀國軍政大權,成為了實際上的最高統帥。

劉禪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諸葛亮也沒有必要邁出最後一步。

因此,綜合因素下,諸葛亮繼續當他的大丞相,沒有去奪權稱帝。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劉禪掣肘

歷史上有一個詞語叫「掣肘」,它指多疑的君主不放心自己的臣下,怕臣下坐大不好控制,從而威脅到自己,常安排另一個反對派從旁監督或牽制這位大臣,使他不能形成一種不易控制的力量,免生禍患,這種現象在幾千...

揭秘:劉備死後為何諸葛亮不奪權稱帝?

提到三國中蜀漢帝國的滅亡,很多人將責任推在了扶不起的阿斗身上。甚至有激進的觀點表示,如果諸葛亮真的取代了劉禪的王位,說不定就一統中原,恢復漢室了。在劉備去世後,諸葛亮的權力可謂是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諸葛亮不願稱帝背後關鍵的一點

關於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為什麼不稱帝的爭辯,當今網絡上很多人拍磚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實上他最終的卻並未稱帝來爭辯,我們現在就來看看諸葛亮不稱帝的真相吧……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中國自春秋戰國以來...

蜀漢後期諸葛亮手握大權為何不稱帝?

諸葛亮是歷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詩讚曰:「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伊尹是商湯時代的大臣,協助商湯治理國家,成就商朝盛世;呂尚,即姜子牙,年七十齣山,輔助周文王,後事武王,攻滅商湯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