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並非三國諸葛亮的謀略計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空城計並非三國諸葛亮的謀略計策

劉昌春

《三國演義》第95回描寫: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立即作好大軍撤退安排,並親引五千軍到西城搬運糧草。

忽然飛報司馬懿率15萬大軍殺奔西城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隊,已分一半運糧草而去,城中僅剩二千五百軍士,戰、撤均不可能。

諸葛亮鎮靜自若,乃命偃旗息鼓,大開城門,每一門僅用軍士20人,扮作百姓,洒掃街道。

諸葛亮本人則披鶴氅、戴綸巾,到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身邊僅有二小童,一捧寶劍,一執麈尾。

魏軍來到城下,皆不敢進。

司馬懿因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懷疑其有埋伏,立即下令退軍。

諸葛亮軍因此化險為夷。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而非史籍,它所描寫的諸葛亮「空城計」,並非史實。

那麼,歷史上「空城計」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三國時期確實有「空城計」。

諸葛亮所在的三國時期,史書明確記載的確發生了數次「空城計」。

據《三國志·吳書·黃蓋傳》記載:赤壁之戰後,「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黃)蓋領太守。

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

」吳將黃蓋在武陵開城門拒敵之計與「空城計」所不同的是「賊半入,乃擊之」;但因其眾寡,「自以不敵,因開城門」又與「空城計」相類似。

據《三國志·蜀書·趙雲傳》注引《趙雲別傳》記載: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得知曹軍積蓄軍糧於北山下,遂命黃忠前往偷襲,以趙雲屯兵於側,策應黃忠。

黃忠過期未還,趙雲率數十騎出營迎視,正遇曹軍揚兵大出。

趙雲且戰且退,「公(曹操)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

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據《三國志·吳書·朱桓傳》記載:吳黃武元年(222年),魏將曹仁欲取濡須,卻佯說要攻羨溪。

吳濡須都督朱桓「分兵將赴羨溪,既發,卒得仁進軍拒濡須七十裡間。

桓遣使追還羨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

時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諸將業業,各有懼心。

桓喻之日:『凡兩軍交對,勝負在將,不在眾寡。

諸君聞曹仁用兵行師,孰與桓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虛弱,以誘致仁。

」曹仁以為朱桓沒有防備,盲目攻城,被打得大敗。

據《三國志·魏書·文聘傳》注引《魏略》記載:魏黃初七年(226年),孫權領五萬眾圍文聘於石陽,時逢大雨,石陽城崩未治。

「聘聞權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潛默可以疑之。

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見,又自臥舍中不起。

權果疑之,語其部黨日:『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動,此不有密圖,必當有外救。

』遂不敢攻而去。

」關於此次「空城計」,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因其與本傳「孫權以五萬眾自圍聘於石陽,甚急。

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餘日乃解去。

聘追擊破之」的記載有差異,故懷疑文聘敕城中人不得見,自臥舍中不起可能是當時魏人的故事傳說,因而在引注這條資料後特別說明:「《魏略》此語,與本傳反。

諸葛亮「空城計"史載有分歧。

裴松之不僅對文聘「空城計」提出了疑義,他更對所引《蜀記》所載諸葛亮「空城計」提出了駁斥。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蜀記》「郭沖三事」載:(諸葛)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

晉宣帝(司馬懿)率十二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

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

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

莫知其計。

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

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

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

」候邏還白,如亮所言。

宣帝後知,深以為恨。

裴松之是不相信這段記載的。

他認為,考察史實,諸葛亮從來沒有在陽平關拒守魏軍,司馬懿也沒有到陽平關與諸葛亮交過戰。

諸葛亮初屯陽平關在蜀建興五年(227年),那時司馬懿正以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而屯於宛城,兩人相距一千多里以外,當無可能進行交兵。

司馬懿後來對諸葛亮用兵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蜀建興八年與曹真等三路伐蜀,他由西城進軍丹口,遇雨班師,雙方並未接觸;另兩次是諸葛亮最後二次北伐時,他在魏境的祁山與渭南相拒,足跡亦未至陽平關。

從情理分析,司馬懿既舉兵二十萬,又知諸葛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防持重,何至便走乎?」再者《魏延傳》明說:「延每隨亮出,輒欲請精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己才用之不盡也。

」一向謹慎的諸葛亮尚不許魏延為「萬人別統」,陽平關又是他伐魏戰爭的重要基地,豈可能「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僅以輕弱自守。

尤其這番話是郭沖對司馬懿之子司馬駿說的,而「對子毀父,理所不容」,更何來司馬駿「慨然善沖之言」呢?所以,裴松之斷定:「此書舉引皆虛。

」[1]

不能說裴松之對諸葛亮「空城計」記載的駁斥沒有道理。

但是,裴松之既然將這條資料選輯於《三國志》注中,就不能說它完全沒有根據。

三國之後的兩晉、南北朝時,有關三國的許多史料、傳說被發掘出來,記載諸葛亮的資料相當豐富並且活躍。

南朝劉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對當時的「異聞」深感「每多舛互」:有的是「紕繆顯然,言不附理」;也有的「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究竟是史實還是傳聞已經「判不能斷」[2]了。

這些情況既指整個三國史料而言,亦包括諸葛亮的資料在內。

既然那時就已經深感有些資料「判不能斷」,那麼裴松之的「駁斥」就僅是一家之言,對該資料採用選注,而不是淘汰的這一引注的事實,仍然表明了對該資料的重視;換句話說,即該資料所載之事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以裴松之對諸葛亮「空城計」資料的駁斥而言,以諸葛亮不讓魏延「萬人別統」證明不可能派魏延率大軍,就顯得武斷了些。

因為,諸葛亮雖然因謹慎而不許魏延「萬人別統」去行「子午谷奇謀」,但卻是將魏延視為大將而讓其多次領軍出戰的,如建興八年遣魏延率軍西入羌中,大破郭淮即是明證。

所以,有關諸葛亮「空城計」的記載,寧可存疑而不宜斷然否定。

歷史上「空城計」並非都發生在三國。

廣為傳布諸葛亮「空城計」的是產生於元明時代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的創作者,之所以要繪聲繪色地描寫諸葛亮「空城計」,除了要「狀諸葛之智」外,想必是受到了歷史上諸多「空城計」的影響。

因為到此時,歷史上已經發生的空城計,除前舉三國時期的幾次空城計外,還有很多。

據《春秋經傳集解》卷三魯莊公二十八年記載:公元前666年秋,楚令尹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入於桔秩之門。

」鄭示楚以閒暇,「縣門不發,楚言而出」。

子元認為「鄭有人焉」,不敢進,等諸侯援軍一到,「楚師夜遁」。

據《晉書·劉琨傳》記載,西晉末懷帝永嘉年間(304年-313年),劉琨「在晉陽,嘗為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琨乃乘月登樓清嘯,賊聞之,皆悽然長嘆。

中夜奏胡笳,賊又流涕歔欷,有懷土之切。

向曉復吹之,賊並棄圍而走。

據《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記載,南朝劉宋文帝元嘉七年(430年)十一月,「(後)魏兵攻濟南,濟南太守武進蕭承之帥數百人拒之。

魏眾大集,承之使偃兵,開城門」,部下不解,以為是輕敵。

蕭承之說:「今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唯當見強以待之耳。

」「魏人疑有伏兵,遂引去。

」據《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記載,隋恭帝義寧元年(617年)五月,「突厥數萬眾寇晉陽,輕騎入外郭北門,出其東門。

(唐公李)淵命裴寂等勒兵為備,而悉開諸城門,突厥不能測,莫敢進。

據《舊唐書·張守珪傳》記載,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吐蕃寇陷瓜州,瓜州刺史張守珪「領餘眾修筑州城,板堞才立,賊又暴至城,城中人相顧失色,……守珪日:『彼眾我寡,又創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也。

』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

賊疑城中有備,竟不敢攻城而退。

守璉縱兵擊敗之」。

據《十國春秋》卷七《周本傳》記載,五代吳高祖天裙十五年(918年)七月,閩、楚、吳越將兵二萬攻信州,信州兵不滿數百,逆戰不利,吳越兵圍信州數匝。

信州刺史周本「命啟關,張虛幕於門外,召僚佐登城,數作樂宴飲。

飛矢雨集,略不為動。

吳越疑有伏兵,解圍去。

以上所舉,僅是《三國演義》成書前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空城計」。

它們為《三國演義》創作提供豐富材料,所以說「空城計」並非三國諸葛亮的謀略計策。

作家森林團隊原創文章,對作品擁有合法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走下神壇,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

三國空城計多 但主角並非諸葛亮

據記載,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中第三十二計,是一種心理戰術。在緊急關頭,以大膽冒險行動來造成敵人錯誤判斷,最終達至脫險的目的。空城計中所含的謀略思想,古人不僅用於守城,也用於敵眾我寡的遭遇戰。作為一種...

歷史上的空城計

空城計曾被列為三十六計之一,常被兵家所運用。諸葛亮的空城計是流傳久遠、家喻戶曉的一個。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駐軍陽平關時,派魏延等帶兵攻魏,只留少數老弱病殘守城。忽然接...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看完陷入了沉思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而在民間傳說中,諸葛亮更是呼風喚雨,神機妙算。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在軍事上的傳奇功績大半出於作者虛構,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例如小說中著名的赤壁大戰...

歷史上三國時期使用過空城計的是他

導讀:大部分人對於「空城計」的了解,多是源於《三國演義》。馬謖剛愎自用而致街亭失守,諸葛亮退守西城,司馬懿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下令打開城門,自坐城頭,撫琴飲酒以待司馬。司馬懿兵至城下,見狀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