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投靠劉備最擔心的一件事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三顧茅廬之前,先找了司馬徽,司馬徽把孔明的家族告訴劉備,以劉備的身份,很快就打聽明白了諸葛亮的背景。
這提高了孔明在劉備眼中的身價,促成了劉備禮賢下士的決心。
《演義》中,接下來,劉豫州就要三顧茅廬了。
羅貫中怎麼表現劉備「猥自枉屈」,過三關去請孔明出山,打造出這一段千百年來讀書人津津樂道的佳話的呢?
先說「一顧茅廬」。
劉備為了表示誠意,帶關張二人以及數十個侍從、保鏢組成的大隊人馬,直奔隆中而去。
結果,門童卻說主人早上外出了。
前面那麼多安排,到這時候卻不見面,劉備感覺很意外——他此前從沒與孔明打交道,不知道其非常難纏,是個專注摳細節的人。
張飛、關羽的表現頗不耐煩,覺得很沒面子。
關羽比張飛細膩,看出孔明是有意不見。
回新野路上,卻突然殺出個道袍人物,劉備以為是諸葛亮,那人卻說:在下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
在羅本《三國》中,劉備誠意邀談,二人席地而坐,崔州平有一番高談闊論。
劉備聽他高論,心下有氣,又不便發作,等小崔放完,也不反駁,直接告辭。
崔州平一番話被扔在空處,等於白說,也即離去。
其實,崔州平是有意來與劉備談話的,是要用自己的觀點來激劉備,看他亮出真正的主意。
劉是老江湖,自然不上當。
崔州平的話,未必不是其真意,後來,崔果然到曹魏做官——孔明與崔州平他們常在一起,後者「天道輪迴」的想法肯定對他也有沾染。
告別崔州平,關羽問劉備對崔州平言論的見解,劉備便說了自己的志向,是「安能不治亂扶危」,要知其不可而為之。
關羽見劉備幹事業的決心沒有動搖,才放心了。
回新野數日後,常駐臥龍崗的下人來報:孔明露面了。
於是,劉、關、張「二顧茅廬」。
歷史上,諸葛亮是訪問過劉備的。
《演義》中諸葛亮撞見劉備「編帽子」而加以質問的情節,正是歷史中現成記載的移用。
後來,諸葛亮《出師表》中說劉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由是感激」,並沒有說他不曾回訪劉備。
劉備畢竟是大人物,而且是諸葛亮的長者,按照正常的禮節,即使確實不願出山,諸葛亮也必須回訪或回書劉備。
書中為突出劉備的轉變與誠心,特地這樣寫,使諸葛亮顯得很小「器」,也沒有禮節概念。
二顧時,已經是隆冬雪下,劉備再來,只帶了「十數人」——上次大隊人馬去訪問,在排場上給足了面子,這次再帶那麼多人,已無必要。
這次,劉備在路上遇見了正在路邊酒店裡唱歌(歌詞中全是賣弄學識)的石廣元和孟公威,劉備邀二人去孔明莊上共敘。
哪知二人很「轉」,根本請不動——石廣元名石韜,孟公威名孟建,「廣元」和「公威」是二人的字。
在古代,稱字是表示尊重,很少有人自稱自字。
《演義》中,石、孟作為劉備的晚輩,以字自稱,是非常無禮狂狷的做派。
石、孟很不認同孔明向劉備靠攏的賭博式做法,而且明顯表達出來,這比崔州平的做法更加激進。
至此,孔明身邊的崔、石、孟、徐四大高人全部露面。
羅貫中寫他們的意思,是要說明諸葛亮如果想出仕,可行的選擇很多,而劉備的市場面就不如孔明寬了。
所以,劉備再困難也要請孔明出山,實有他的無奈。
劉備這次到孔明莊上,不見孔明,卻見到孔明之弟諸葛均在唱歌,歌詞里都是急於建功立業的意思(詞作者當然是孔明)。
劉備問諸葛均:孔明在哪裡?小諸葛說,二哥孔明被崔州平勾走了。
小諸葛還說:我大哥諸葛瑾,如今是江東孫權的紅人。
劉備深恨崔州平,問他們行蹤何處。
小諸葛說:他們去遊山玩水了,行蹤不定。
——亂世之中,又是大冬天,有什麼地方可遊玩呢?而且書中暗示,當時已經到年底了。
諸葛亮幹嘛不在家裡籌備年關,反而到處亂竄?他又不是穆仁智。
諸葛均到底是嫩,話里儘是破綻:很明顯,孔明再次避而不見。
張飛惱火,口出怨言;劉備也有火,表面罵了張飛,其實也是當眾發發脾氣。
小諸葛受家兄之命周旋,見劉備發火,怕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只好說「改日定去回禮」。
劉備見他說得虛假,乾脆給諸葛亮留書一封,讓諸葛均轉致,便離開了。
諸葛均後來因為二哥的關係,在蜀漢做到長水校尉。
劉備回新野路上,又「碰見」一人:孔明的老丈人黃承彥,自稱是來看孔明和女兒的。
劉備恍然大悟:原來孔明離家,是為了躲老丈人的——不過安排黃承彥出場,正是為了讓劉備此行不至於太「走空」。
孔明莊上門庭若市,來來往往,這哪裡是「隱居」的氣氛?
劉備回新野過年,轉眼開春。
劉備又來新野請孔明,這是「三顧」了。
注意,「三顧」與「二顧」之間,隔的時間遠遠比「二顧」與「一顧」的間隔長,劉備是給諸葛亮充分的時間考慮,也給他有可能的回訪留空。
諸葛亮果然沒有回訪。
這個舉動有什麼意味呢?如果孔明回訪,很可能是回絕劉備的邀請。
不回訪,則說明孔明已決定輔佐劉備,他的舉動,仍是自抬身價而已。
因為,劉備來訪兩次,又留了書信,孔明卻既不回訪,也不回信,這是非常反常的。
如西晉時李密拒絕司馬炎的徵辟,上《陳情表》,說明情況,予以拒絕。
劉備不是大奸大惡、人神共憤之人,孔明沒有必要表現得避之不及。
惟一的答案就是:孔明已經下定決心出山了。
劉備這次「三顧」前,關、張勸他不要去,張飛說俺們兄弟三人,縱橫天下怕過誰?劉備知道,此前他不能縱橫天下,正是因為自己堅持玩小圈子,不能接納能人,才導致事業無法做大的,所以舉出姜子牙的故事,明確表示自己請諸葛亮出山,就是要讓他當軍師,日後當丞相的。
這次,諸葛亮終於沒有躲,卻又裝睡,讓劉備客串了兩小時的門童,才出來拜見。
諸葛亮為什麼要反覆考驗劉備的誠意?原來,此前他對劉備的背景也已經掌握,知道劉備是梟雄,是很反覆的一個人,而且有排斥陳登、激殺呂布、出賣袁紹的例子。
所以,他要考驗一下劉備的決心。
劉備用常人所不能的隱忍,通過了考驗。
於是,相見之後,諸葛亮先不說同意出山與否,而是推出了他的《隆中對》。
摘編自《左手翻史書》
諸葛亮的「朋友圈」__原創文(一)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提起諸葛亮,幾乎家喻戶曉,智慧的代名詞。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更成就了他的美名。今天,我們從神一樣的光環下面,來看看諸葛亮的"朋友...
三國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者兼得也沒得天下
首先三國演義里說這話的人是誰?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跟尋訪諸葛亮的劉備說的,劉備是怎麼知道諸葛亮的?是徐庶臨走前推薦的。然後劉備三顧茅廬一顧遇到崔州平,二顧遇到石廣元、孟公威、黃承彥,三顧才...
《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描寫的技巧性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描寫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可謂曲折且耐人尋味,其中不管是諸葛亮的大智還是劉玄德的誠心求賢,乃至整個故事的謀篇布局,其描寫技巧皆十分巧妙,下面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時間安排...
歷史上有三顧茅廬嗎?劉備在「三顧茅廬」的過程中都見到哪些人物
徽曰:「孔明與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與徐元直四人為密友。此四人務於精純,惟孔明獨觀其大略。」 次日,玄德同關、張並從人等來隆中。(但未見到諸葛亮)。
三國傳說之「諸葛亮三試劉備終出山」
人們都知道劉備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其實,諸葛亮出山之前還試過劉備三次哩!徐庶走馬薦諸葛以後,怕諸葛亮不肯出山輔佐劉備,專程繞道隆中對諸葛亮說:「劉備是當今首屈一指的英雄,既寬厚仁義,又禮賢下士,只...
諸葛亮是如何通過三顧茅廬考察劉備從而決定跟隨他的?
漢末劉備三次誠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三顧茅廬:諸葛亮做三個套,前兩個探風,最後一個把劉備徹底套牢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故事,這個故事很是耐人尋味,仔細研究,可以從中看出諸葛亮求職的大智慧。說白了,三顧茅廬就是諸葛亮做三個套,讓劉備好奇往裡鑽,前兩個探風,最後一個徹底套牢。
劉備為何要三顧茅廬?只因諸葛亮身世背後,暗藏一個秘密!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三顧茅廬,從表面上看,無非是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實際上卻非表面這麼膚淺,諸葛亮也絕非水鏡(司馬徽)嘴裡講得那麼簡單: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不然...
現代語分析諸葛亮和徐庶,石廣元等等之間不得不說的秘密
本文以「三國演義」來談三國演義,諸葛亮徐庶等人物都是小說中的人物,並非攪亂歷史。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是好朋友孔明嘗指四子曰,公等仕可進刺使。就是說,你們四個當官的話,可以當到省委...
徐庶投奔曹操前做了一件什麼事讓諸葛亮很不爽
徐庶投奔曹操前做了一件什麼事讓諸葛亮很不爽歷史上,司馬徽推薦孔明、龐統之後,先安排徐庶徐元直去投奔劉備,為孔明探路。劉備欣然重用徐庶。後者立即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
你道諸葛亮真是隱居南陽嗎?他不過是在學姜太公釣魚
文/王逸風大家都曉得諸葛亮隱居南陽的故事。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寫道:「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諸葛亮的草廬,無論多麼簡陋,因為他是諸葛亮住的,也便不再簡陋。 為什...
他是三國最受尊敬的英雄,亦是第一趣人,劉備就曾哭笑不得
張飛世居涿郡,家中頗有莊田,平素以賣酒、殺豬為生,沒有顯赫的家世,也無什麼靠山和後台,也就一個小地主。平日裡接觸的大多是鄉里鄉親,終日與平民階層打交道。張飛的文化修養也不高,說起話來既不像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