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國最受尊敬的英雄,亦是第一趣人,劉備就曾哭笑不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飛世居涿郡,家中頗有莊田,平素以賣酒、殺豬為生,沒有顯赫的家世,也無什麼靠山和後台,也就一個小地主。

平日裡接觸的大多是鄉里鄉親,終日與平民階層打交道。

張飛的文化修養也不高,說起話來既不像劉備那樣整天顧忌自己漢室宗親的出身,也不像諸葛亮那樣咬文嚼字,而是簡單直白,有啥說啥。

辦起事來更是雷厲風行,從不拖泥帶水。

這種性格特徵使他沒有變成諸葛亮那樣的「神」,也不是關羽那樣的「聖」,而是普羅大眾最易接受的「人」,一個有血有肉、受人尊重的凡人。

在張飛身上,除了「胡」、「細」這些特質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趣。

張飛可謂是小說中的第一「趣人」。

這樣的例子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多次,隨便舉出幾個例子便足以為論。

劉備被曹操擊敗,被迫投靠荊州劉表後,劉表將其安排駐紮在荊州的北大門新野。

在這裡劉備巧遇化名單福的徐庶,打敗了進犯的曹仁、李典等人。

曹操的謀士程昱獻計將徐庶的母親軟禁,逼得徐庶離開劉備前往許都。

臨行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劉備興奮不已,帶著關羽、張飛前往隆中求賢。

第一次並未見到諸葛亮,張飛就催著劉備回新野。

歸途中,劉備遇見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崔州平縱論了一番天下大勢,又說就算劉備請出諸葛亮也無濟於事,難以平定乾坤。

劉備請崔州平協助自己,又遭到拒絕。

等崔州平走後,張飛忍不住來了一句「孔明又訪不著,卻遇此腐儒,閒談許久」(見三十七回),這話說得非常有趣。

崔州平既然無心投靠,又何必在大哥劉備面前誇誇其談,還潑劉備冷水。

這讓張飛非常不爽,一時情急,快人快語的特點就展現出來了。

回到新野沒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已回家中,立即備馬出發。

張飛又憋不住說:「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喚來便了。

」一路上大雪紛飛,張飛又說:「天寒地凍,尚不用兵,豈宜遠見無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風雪……死且不怕,豈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勞神思。

」這番話甚為精妙,非常有趣。

李贄在夾評中不禁寫道:「老張快人……佛,張活佛。

」諸葛亮有什麼本事,張飛不知道,劉備其實也不知道。

劉備從徐庶、司馬徽等人口中認定諸葛亮是一位奇才,決心求賢。

對於張飛而言,自己的哥哥劉備貴為漢室宗親,屈尊拜訪一位不知底細的村夫,是一件跌份的事情。

因此,張飛擔心劉備「空勞神思」,白跑一趟,故而出言相勸。

雖說是快人快語,但對劉備的關心亦溢於言表。

劉備來到諸葛亮的草廬,看到「諸葛先生」,上前施禮,卻不想這位「諸葛先生」並非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均。

諸葛均說哥哥與崔州平外出閒遊。

劉備滿臉遺憾,張飛很不耐煩,卻又不便發作,以「那先生既不在,請哥哥上馬……風雪甚緊,不如早歸」勸說劉備回新野。

回到新野之後,張飛又表示:「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

」(見第三十八回)話語雖然粗魯,但道出了張飛的心聲:「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說穿了還是在替劉備著急,擔心劉備所託非人。

一個公認的莽漢卻能以各種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讀來煞是有趣。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請來了諸葛亮,並以「師禮待之」(見第三十九回),讓張飛非常不快。

張飛說:「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又未見他真實效驗!」這個反應很自然,也很準確。

讀者看著也揪心,到底諸葛亮什麼時候才能展露自己的真才實學,讓張飛心服口服,成為讀者心中最大的一個問號。

即便劉備表示「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既不能消除張飛的疑慮,也無法打消讀者的擔憂。

不久,曹操派夏侯惇率領十萬大軍殺奔新野而來。

張飛對關羽說:「可著孔明前去迎敵便了。

」等劉備詢問張飛、關羽如何迎敵之時,張飛口出妙語:「哥哥何不使『水』去?」劉備說過「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嗎,張飛就讓劉備派「水」去迎敵。

劉備讓諸葛亮調度軍隊,張飛又偷偷對關羽說「且聽令去,看他如何調度。

」這一系列的言語,盡顯張飛之「趣」:不看好諸葛亮,但又對戰事極為關注,並沒有一開始就胡來,而是先看看諸葛亮的調度能力如何。

這裡既有張飛的「粗」,也有其「細」的一面。

諸葛亮安排關羽在豫山埋伏,張飛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趙云為前部誘敵,關平及劉封放火。

諸葛亮做部署時,張飛一言不發。

等部署完畢之後,張飛並沒有對這個部署提出質疑,而是說「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裡坐地,好自在」,也顯示出張飛的有趣之處。

運籌帷幄不是張飛的強項,自己不便攪和。

陣前殺敵才是張飛對於別人能力的檢驗。

因此,他才會對諸葛亮安坐縣城進行嘲諷。

這是張飛的「胡」。

但這「胡」中自有張飛自己的道理。

話說得實在是有趣得很。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大敗曹軍,張飛心服口服。

立即對關羽說:「孔明真英傑也!」見到諸葛亮後再無輕視之意,立即「下馬,拜伏於車前」,豪爽、直率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大鬧長坂橋「是張飛的得意之作。

「鬧」是畫龍點睛,而在此前後的兩個細節卻是神來之筆。

張飛來到長坂橋前,對面局勢混亂,曹操的數萬大軍隨時都會蜂擁而至,張飛的二十多人根本無法抵擋。

張飛「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餘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內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為疑兵」(見第四十一回)。

曹軍將領文聘來到長坂橋前,見張飛橫矛立馬立於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頭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見第四十二回)。

不久,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張遼、張郃、許褚等人趕到,也不敢上前,「都不敢近前。

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

這個突如其來的細節讓讀者震驚不已。

這個莽漢怎麼突然變得足智多謀了?這是一「趣」。

曹軍將領狐疑不定,不敢向前。

這是二「趣」。

這個計策為什麼會成功,我曾經談過,這是張飛利用對手對自己行事作風所產生的習慣性思維急中生智想出來的。

千鈞一髮之際,張飛還能想出如此妙計,不但出人意料,這讓讀者對張飛產生了更多的敬佩之情。

張飛在長坂橋前大吼一聲,嚇得曹軍落荒而逃,這是張飛細緻、勇猛的表現,但過後不久,讓人覺得捧腹的「趣事」又出現了。

張飛見曹軍敗走,「速喚回原隨二十餘騎,摘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樑拆斷,然後回馬來見玄德,具言斷橋一事」。

在張飛看來,自己施巧計迷惑了曹軍,一聲吼嚇退了敵人,任務完成了。

接下來還要將「橋樑拆斷」,防止曹軍捲土重來。

想法是對的,但做法卻是錯的。

劉備哭笑不得地說:「曹操多謀。

汝不合拆斷橋樑,彼必追至矣……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

彼有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粗中有細、勇冠三軍、虎頭蛇尾……張飛所有的性格特點都在此處得到了體現,是最為傳神的一筆。

還有張飛在徐州設計生擒劉岱之後,得意忘形,又向劉備獻計偷襲曹操,結果被曹操殺得大敗,自己只能獨自逃走。

在巴郡智擒嚴顏、在漢中數敗張郃,雖都是「細」的表現,但其故事情節都非常生動,讓讀者看後覺得非常有趣。

這個「趣」的特質在小說中可謂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六章 三顧茅廬(一)

卻說漢興王劉備自得知臥龍諸葛亮後,便日夜思索準備同關羽和張飛前去南陽請孔明。而此時曹*聚集滿朝文武官員欲商議南征荊州。荀彧見此上前諫言曹*道:「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長驅大進。」曹*從之,...

趣說三國:諸葛亮最害怕的人

關羽自三英站呂布成名天下,又過五關斬六將,蓋過當時俊傑,可是關羽卻有一個倔脾氣,除了劉備誰都看不上,也無人能入關羽之眼,因此劉備手下的狗頭軍師都不能指揮住關羽,也就早就了劉備輾轉很多地方,都沒...

你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典故嗎?

單位里一來新領導,都會說;『小心啊,小心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大家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和出處嗎,今天講的就是這個三把火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諸葛亮在劉關張的三顧之下出茅廬輔佐劉玄德。...

火燒新野,三國鼎立之基也

孫權破了黃祖,劉表便請劉備到荊州議事。劉表因年老多病,便想將州內事務託付劉備管理。可是劉備堅決不肯。孔明問劉備為什麼推辭,劉備說他不願乘人之危。孔明感慨道∶"劉備真是仁慈之主啊!"曹操派夏侯惇領...

天下奇才諸葛亮之三顧茅廬——劉備折節訪孔明

上集提到劉備在夜深人靜反省他目前的處境時,他似乎無法了解為何號召力很強的他、受世人推崇的他、擁有猛將如雲的他會淪落到幫劉表看守荊州大門的窘境呢?為何四處征戰17年,至今仍無一個可以興復漢室的根據地呢?

周文王為了滅暴君紂王,去渭水河相請姜尚

 徐庶相薦孔明之後,飛馬趕上前去,把挑行李的手下人叫住,略休息片刻。元直想,皇叔定然去臥龍崗,相請諸葛亮。但是,孔明還未知道我已將他薦於劉備,要是皇叔趕去請他,萬一不願出山,豈不要傷了劉備之心?...

諸葛亮的「朋友圈」__原創文(一)

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234年),三國時期的軍事家。提起諸葛亮,幾乎家喻戶曉,智慧的代名詞。羅貫中一部《三國演義》,更成就了他的美名。今天,我們從神一樣的光環下面,來看看諸葛亮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