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真相,馬謖是否為諸葛亮揮淚所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橋段可謂是家喻戶曉,然而,這只不過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畢竟是一部小說,裡面很多情節都是經過加工而成的,如果細翻史料,可以看出,真實的歷史上並非那麼回事兒,那麼,馬謖是如何死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確實記載了 「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的話,另外《王囘平傳》中也記載:「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囘林、李盛。

不過《馬謖傳》中卻是這樣記載的:「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

何為「物故」? 「物故」也即是死亡的委婉說法,可見,馬謖是被判了死刑,不過在死刑還沒有執行的時候,馬謖自己就在獄中「物故」了,也就是說,沒等諸葛亮揮淚去斬,就自己死去了。

而《諸葛亮傳》、《王囘平傳》中所說「戮」、「誅」馬謖等,應理解為判其死罪的意思。

《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中如是記載:「謖臨終與亮書曰:『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願深惟殛鯀興禹之義,使平生之交不虧於此,謖雖死無恨於黃壤也。

』」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馬謖是寫信給諸葛亮,並不是當面對諸葛亮說話,可見,馬謖下獄後沒有見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到監獄看馬謖。

因為如果兩人能夠見面,就沒有必要寫信了,那樣的話,口頭之言也就不一定流傳下來了,京劇《失空斬》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那生動場面也不大可能有了。

頗有意思的是,《向朗傳》中記載:「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

這段記載說明,街亭失敗以後,馬謖並未主動向諸葛亮請罪,而是畏罪潛逃了,向朗則因為知情不報,犯了包庇罪,故被諸葛亮免去官職。

從《向朗傳》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馬謖打了敗仗後,因為害怕懲罰逃走了,並非小說《三國演義》說的那樣,「自縛跪於帳前」,真實的情況應該是讓人家給捉回來的。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父親也因馬謖受了牽連,受了髡刑,《晉書•陳壽傳》中記載:「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真的嗎?馬謖的三種結局

馬謖這個人,諸葛亮很看重,任命其為參軍,經常同馬謖一起談論軍國大事。史書上記載:「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但是劉備不看好馬謖,臨終前曾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看來,劉備的看人能力...

「揮淚斬馬謖」?別鬧,那都是假的

「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有名的情節,講述的是諸葛亮因馬謖失街亭將其處死,之後又為其痛哭流涕的故事。那麼,歷史上的馬謖真的是被處死的嗎?小說家羅貫中在編纂故事的過程中到底進行了多少「演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