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人口和經濟狀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
董卓掌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以至於民怨載道,人口數大減。
曹操征徐州時,「凡坑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李傕等在關中,「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飢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益州的劉焉、劉璋及荊州的劉表鎮壓叛亂,揚州因為孫策等人的戰爭,使得人口數都減少。
當時的人民朝三個方向流動:由關中西遷至涼州或是南遷至益州、沿漢水遷移至荊州,各約十萬戶。
由中原地區往東北遷移至冀州或幽州,再遷至遼東。
鮮卑和烏桓也因為這波流民而壯大。
最後也是最大一股,是由中原地區遷移至徐州彭城,再南遷至江南地區。
當時「是時四方賢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眾」,孫吳立國的基礎即建立在此上。
例如:魯肅、諸葛瑾、呂蒙、張昭及徐盛等人就是此次南渡的中原士族之一。
曹操攻擊張魯時及攻下後,共遷部份的川東漢中居民入關中。
曹丕建都洛陽後,遷冀州五萬戶士家以實河南。
魏滅蜀後遷蜀人三萬家至洛陽和關中。
劉備領有益州,多次遷民於成都平原。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也遷隴西居民以實漢中。
孫權在早期即擊敗江夏太守黃祖,虜掠男女數萬口。
他建國後為了提升人口數,平定山越並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並且騷擾淮南來獲得人口。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2000人
;魏國有4432881人
;公元280年,吳國有2562000人
,總計郡縣編戶人口為7672881人
現代學者認為三國末期約有3000萬人,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東漢末期,因為天災戰亂,社會受到破壞,使得經濟衰退,大量農地荒廢。
部份豪強世族漸漸成為自給自足的莊園制度,塢堡和莊園制度都影響後來魏晉南北朝的經濟模式。
銅錢未能廣泛通行,只好正式以布帛谷栗等實物為主要貨幣。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
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
這使得恢復社會秩序,增強曹魏實力。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
如233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
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但三國食貨志也指出這些水利工程許多缺乏規劃,僅能收短期效果。
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
鄴(今河北邯鄲臨漳縣)、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
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製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值得注意的是曹魏一直無法擺脫實物交易的經濟模式,少數幾次的貨幣改革嘗試都以失敗收場,這可能與其國土內缺乏大規模的銅礦礦山作為基礎有關。
蜀漢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東漢末年遭受的戰亂也較中原為輕。
214年,劉備入蜀後,巴蜀地區財政混亂,劉巴提出鑄直百錢,平衡物價,解決問題。
當中五銖錢與直百錢並用,為犍為郡所鑄,從中知道蜀鑄錢不只在一地,而蜀錢終三國一代也一直是蜀國重要的輸出品,甚至連魏國都大量流入跟通行。
諸葛亮又派人整修和護理都江堰,保障農業灌溉。
蜀漢的手工業以鹽、鐵和織錦業等最為發達。
左思《蜀都賦》中提到「技巧之家,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所以蜀錦能遠銷吳、魏二國,諸葛亮亦認為蜀錦為支持國家的重要物資。
而南中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貢品,令蜀漢軍費有所供給,國家富裕。
至蜀漢亡時,官府仍有金、銀各二千斤。
首都成都也是當時的商業都市之一。
東吳
孫吳所處的江南,社會經濟起步較晚,在三國時還是人口稀薄之地。
然而由於這裡戰亂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遷居,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孫權登位後設置農官,實行屯田制,江南地區的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紡織業方面,江南以產麻布出名,豫章郡(治所在江西省南昌市)的雞鳴布名傳千里。
三吳出產「八蠶之綿」,諸暨、永安一帶所產絲的質量很高。
冶鑄業以武昌(湖北省鄂州市)為最發達,孫權曾在開採銅礦,打造兵器。
由於地處江南及海邊,吳國在造船和鹽業都相當發達,在海鹽(今浙江嘉興海鹽)、沙中(今江蘇蘇州常熟)設官員,來管理這兩地的鹽業生產。
孫吳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設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達遼東。
海上貿易亦有所興起,孫吳的商業都市以建業(江蘇省南京市)、吳郡(江蘇省蘇州市)、番禺(廣東省廣州市附近)為主,其中番禺以國外貿易為主。
諸葛亮、五虎將那麼牛,為何蜀國先亡了
蜀漢政權,以劉備之德,孔明之智,五虎之勇,又有十萬大軍,加之漢室正統的身份和蜀道奇險的拱衛,被人們寄以無限厚望,卻在鄧艾的奇襲之下瞬間便轟然倒塌,並且先於東吳滅亡近二十年。人們不禁會問:蜀國即使...
三國謀士系列之十八:決定蜀漢命運之際,諸葛亮卻一言不發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就在荊州丟失之後不久,東三郡地區也傳來噩耗:東三郡守將孟達與劉備劉封之間發生內訌。孟達在與劉封的爭鬥中失敗,唯恐自己被劉備降罪,帶領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曹魏。並在之後不...
歷史上三國時期百姓生活水平最高的是哪個國家?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難,看看三個國家治國的政策就大概可以知曉了,反正蜀漢的百姓應該算是比較慘的。因為劉備不懂經濟,弄了個真銀換假銀,搞得百姓怨言很大。而曹魏和東吳的百姓日子就過的比較不錯了,...
明明是三國,為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的面積都多大?誰的地盤最大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有其二」,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魏國的確實力很強大,然而這一句話有很容易讓人以為說的是天下土地三分,其中三分之二的都是魏國的地盤。但是如果我們去看三國時期...
諸葛亮堅持北伐被誤解了一千八百多年,真實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諸葛亮北伐歷史上又叫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為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歷史上,對諸葛亮北伐多有看法,有的...
人口的重要性在這個時代被演繹得玲離盡致!
《三國演義》是經典,演義中絕大部分是真實的內容但因為是一部文學著作,必定有不少誇張的成分。那麼真實的三國是什麼樣的呢 ?三國是東漢末年,三個各自政見不一的軍閥圍繞統治權力,你爭我斗明的過程。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