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3大名將,第1位堪稱完美,第2位毛主席都稱讚,第3位一戰成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這段歷史本來是沒有的。

因為東漢王朝的最後一個年頭,也就是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是曹魏的黃初元年,也就是說,從紀年的角度講,漢魏是緊接著的,漢以後就是魏,哪來的三國呢?但是我們又不能否定三國確實存在。

而且三國時期,風起雲湧,英雄輩出,這時期的歷史名人名將非常之多,後來全部被小說《三國演義》寫入書中。

而小說《三國演義》大火之後,從此,中國人對三國時的人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結果也正是因為三國太火,讓我們只記住關羽、張飛、呂布等幾個名將。

其實,三國時代還有很多名將。

比如下面這三位。

第一位是周瑜。

周瑜,三國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中極具盛名的儒將。

不過周瑜被《三國演義》嚴重抹黑,在《三國演義》里,羅貫中為了突出諸葛亮,嚴重矮化周瑜,把周瑜描寫成一個心胸狹窄之人,叫「既生瑜,何生亮」。

其實,翻開史書,我們查不出來周瑜氣量小、心眼小、沒良心,反而是「性度恢廓」意思是性情開朗,氣度寬宏。

「實奇才也」「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雅量高致」。

周瑜出身名門望族,家庭非常富裕,而他長得一表人才、風流倜儻,頗具才藝,尤其是音樂天賦極高,所以,在現代看來,周瑜是典型的高富帥,懂音樂,是豪門人士。

周瑜20歲不到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半壁江山。

孫策去世後,他又輔佐孫權,後來在江夏、赤壁、江陵之戰中,功勳赫赫。

尤其是赤壁之戰,其實,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是周瑜。

周瑜一生打仗15年,從未敗績,是少見的常勝將軍。

最生命的最後一刻將吳國的邊境線擴張至三峽,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居功至偉。

所以,綜合來看,如果說三國時代最完美的名將是誰,非周瑜莫屬。

第二位是呂蒙。

呂蒙,是東吳歷史上繼周瑜之後的又一位傑出儒將。

呂蒙我們很熟悉,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吳下阿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等。

他發憤勤學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

影響一千多年。

跟周瑜不同的而是,呂蒙出身很低,家裡很窮。

所以,生活困難的呂蒙年僅14歲就投靠姐夫從軍作戰。

不過呂蒙是偷偷地,被姐夫發現後,大聲喝叱。

呂蒙說:「這貧賤的日子難生活下去,說不定獲得功勞,就能取得富貴。

再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足見呂蒙的勇敢。

孫策去世後,孫權統事後,呂蒙漸受重用。

不過呂蒙文化太低,將士們不服,於是孫權勸呂蒙學習。

剛開始,呂蒙老是以工作太忙,沒時間推脫。

孫權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孫權以身作則,以自己為例,說只要有決心,時間不是問題。

呂蒙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從此之後刻苦自學。

結果,數年之後,判若兩人。

之後呂蒙打了很多勝仗。

魯肅去世後,呂蒙就接管了東吳的兵權。

在呂蒙的所有戰績中,尤其是擊敗關羽最為耀眼。

當年關羽對戰樊城的時候,呂蒙乘機而入,偷襲荊州,成功兵不血刃就占領了荊州。

結果關羽聞訊大怒,回師要奪荊州。

呂蒙雖已占領荊州,但形勢是很嚴峻的,因為關羽現在力量尚強,荊州是其老巢,所以,雙方一旦交手,鹿死誰手,結果也難以預料。

這時呂蒙顯示了他傑出的戰略才能,他運用瓦解軍心的戰術,成功擊潰了關羽,並最終俘虜了關羽,從而使東吳在荊州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後來毛主席說「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所以毛主席勸將士讀《呂蒙傳》。

第三位是陸遜。

而呂蒙之所以能夠擊敗關羽,陸遜幫了很大的忙。

比起呂蒙,陸遜恐怕更精彩,尤其是那場夷陵之戰。

陸遜是東吳繼周瑜、呂蒙之後的又一個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

他智勇兼備,武能安邦,文能治國,並且品質高尚。

陸遜也出身於江左名門望族,他是孫策的女婿。

陸遜從小就飽讀詩書,學富五車。

孫策去世以後,孫權繼位,孫權廣招天下名士。

建安八年,21歲的陸遜追隨孫權。

後來呂蒙和陸遜一起合力擊敗了關羽。

當時陸遜負責鎮守陸口,之後陸遜立馬寫信給關羽,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在書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讚賞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對他的仰慕,並且絕不與關羽為敵。

關羽便輕視陸遜這個無名書生。

結果等待關羽的只能是敗走麥城、人頭落地。

關羽死後,劉邦異常激動,發誓為其報仇雪恨,於是親率五十萬大軍殺向東吳。

夷陵之戰爆發。

因為劉備駐軍猇亭(猇讀如消,在今湖北宜都北)和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故史稱「夷陵—猇亭之戰」,簡稱「夷陵之戰」。

面對咄咄逼人的劉備,陸遜假裝敗退,避其鋒芒。

之後劉備又駐紮在夷陵到猇亭數百里的崇山峻岭間。

而且放棄了水路進攻,選擇七百里連營。

陸遜知道後,大喜於是發動火攻。

結果劉備跟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遭遇一樣,被火攻打的落花流水。

劉備猝不及防,焦頭爛額倉皇出逃。

蜀軍土崩瓦解,狼奔豕突,屍骸塞滿長江漂流而下,再也回不了益州。

陸遜一戰成名。

夷陵之戰後,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這就是陸遜的功績。

以上就是三國時代吳國的三大名將。

朋友,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陸遜和周瑜,誰更厲害?

陸遜,本名陸儀,字伯言,三國時期東吳的名將,出生於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世代為江東望族。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吳國傑出的後起之秀。在赤壁之戰後,關羽欲功襄樊,而當時劉備拒不還所借荊...

三國時期真正的四大儒將,東吳獨占三位

武將,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議論最多的一個群體。歷朝歷代,武將的作用都不可小覷。特別是在亂世中,武將的作用顯得更加重要。以戰亂著稱的三國時期,武將更是大放異彩。然而,武將也有不同的類型。比如說,有猛將...

三國時期著名的東吳四英傑都有誰?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至三國早期孫吳政權的四位重要大臣,按先後順序分別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四人皆是孫權的心腹近臣,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為孫吳政權的建立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貢獻。關於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