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奪西川,龐統獻出上中下三策,為什麼劉備只選中策?原因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謀略解析·第1期 文/嗜血的狼牙 插圖/嗜血的狼牙)
在古代,聰明的謀士獻策是要耍手段的。
類似的手段有引導式,就是謀士說出一個方向,讓君主一步步聯想出計策,這時謀士就大呼「主上英明,竟想出如此妙計」。
也有謀士會一次拿出幾條計策,讓君主挑選。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有了選擇權,君主就不會感覺受到謀士的擺布、算計,其實有時候謀士想獻的計策只是中策。
那為什麼上下兩策,謀士知道會被君主捨棄呢?在劉備取西川時,龐統也獻上了上中下三條計策,我們可以用真實案例好好探究一下。
龐統當時獻上的三策如下:
上策:派精兵偷襲,晝夜兼程,直襲成都。
劉璋軟弱,又沒有防備,可以一戰而定。
中策: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的名將,對劉備又戒備又敬仰,劉備詐稱荊州有急事要回軍,兩人必定帥少量騎兵趕來相送,劉備趁此機會抓住兩將,奪了他們的兵馬,引軍攻成都。
下策:退到白帝城,和荊州軍馬一起徐徐圖謀。
劉備最後選擇了中計,果然如龐統所料,因此得以斬殺楊懷和高沛,攻向成都,戰無不勝。
為什麼劉備不選上策?劉備說了,因為剛來西川,這裡的人都不知道我,也不信任我,貿然奪了成都,成都本地人也不會支持我。
成都人競相反抗,哪裡能長久?劉備這樣想,表現了他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的思維。
舉個反例,孫策奪江東時,每到一地,大肆屠戮,本地人都怨恨他,所以才有了刺殺事件。
上策是險策,雖然龐統最喜歡行險,但他知道劉備不會選上策的。
因為之前龐統在劉璋歡迎劉備的宴席上,就曾建議劉備驟起發作,殺了劉璋,兵不血刃就可以奪了成都。
這策更險,收益卻更大,劉備也沒有採用。
再說下策。
下策其實龐統都沒有認真思考,可以說只是用來湊個數的。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劉備他們是大費周章才進入了西川,而不用面對那麼多的險關,現在再退回去,哪裡能打得回來?劉備不選下策是必然的。
所以說,下策最短,因為龐統思考最少,就是拿來湊數的。
為什麼選中策呢?因為劉備最看重的就是民心。
為什麼一舉奪下成都就喪失民心,一城城打過去就不會失民心呢?打仗是件曠日持久的事情,多則十幾年,少則幾個月。
像奪西川,劉備用了四年。
這其中不僅是攻城,還有戰後的出榜安民,戰後重建,以及賦稅徭役的制定。
四年時間,劉備的仁德足以傳遍西川。
劉備的政策是比其他諸侯都仁德的,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打到哪裡,哪裡的民眾就夾道歡迎的原因。
所以這仗打到成都時,成都內的本地人心裡還有點小激動。
綜上,為了民心,也為了堅實的統治基礎,劉備也會選中策。
龐統早已料到,當場又倒出許多細節。
其實從獻策方式來說,其實龐統是比諸葛亮更稱職的謀士。
但可惜龐統好行險,而且自己會領兵。
兩樣單放,就是一名良謀,一名良將。
但兩樣擺到一起,卻造成了龐統的早死。
龐統在攻雒城時,因率眾攻城,而被流矢射中,年僅三十六歲就死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鳳雛為劉備出三策攻取益州,劉備為何偏偏聽其中策,真相令人膽寒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要去攻張魯。這個消息傳到益州,劉璋手下的張松,就對劉璋說:「漢中是巴蜀的門戶。倘使曹操占據了漢中,巴蜀就都危險了。而且蜀中諸將,像龐羲、李異等,都是靠不住的。劉備是你的...
龐統死前交給劉備的一樣東西,劉備看後傷心欲絕,諸葛亮失聲痛哭
眾所周知,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扣押,在離別劉備時曾說道:「臥龍鳳雛之大才,得一而可安天下!」臥龍,鳳雛這兩個名號是由當時的名士司馬徽所封,認為這二人是並駕齊驅的當世奇才。然而我們似乎對諸葛亮的了解更...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齊名,龐統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三國時期,戰亂不止,然而民間卻流傳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即使老百姓對於戰爭的厭惡,對於和平的希望,同樣也是對於諸葛亮和龐統個人能力的認可。然而,諸葛亮雖然沒有能夠協助劉備、劉禪一統...
益州之戰時龐統給了上中下三策,為什麼劉備選了中策而不選上策?
劉備攻成都是在和劉璋反目之後的事情,當時他向龐統問策,龐統就給出了三個主意,分上中下三等。上策就是趁著劉璋還沒反應過來,晝夜奔馳不停直攻成功;中策就是佯裝會荊州,然後把白水關的守將騙來殺掉,拿下...
此人戰略眼光超過諸葛亮,臨場能力存疑,關羽之死與此有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上一回說到龐統的戰略策劃能力,這回說說龐統的戰術安排及臨場發揮能力。龐統隨同劉備入川,首先遇到的大事是與劉璋的會面。當他看到劉璋毫無防備的來到涪縣之後,心生一計,直...
正史中說龐統之才遠勝諸葛亮,若他不早逝,蜀漢早一統天下了
不僅僅是在三國時期,哪怕是在中國歷史上,《隆中對》也可以說是一個水平超高的集團的發展戰略,同時這是《三國志》當中明確記載的,並非演義杜撰。只是劉備的態度,十分引人揣摩,演義當中說劉備「如撥雲霧而...
龐統生前給劉備出了三個計策,可惜劉備一時糊塗,諸葛亮才這麼累
三國時期,動盪不安。可越是在這樣的年代,總是有一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傑登上歷史舞台。說起劉備身邊的各路英才,大家想到的最多就是諸葛亮,很少會有人想起那個"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也"的龐統。可是,龐...
被劉備罷官的龐統不死,三國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句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說,從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這個仿佛是公理的論斷,卻並不適合我們的龐統龐士元。劉備兼任荊州牧後,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代行耒陽縣令。然而我們的龐士元卻不屑於做...
龐統獻計: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上策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劉備三次勸說走大道,龐統偏偏走小路,最後中箭身亡落鳳坡
公元211年,劉璋在張松和法正的建議下,邀請劉備入川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於是劉備任龐統為軍師,親率數萬大軍進入益州。劉備的真正目的是奪益州,自然不會出兵漢中。一路上行軍緩慢,還經常施以恩德,以收復...
龐統給劉備出了一妙計,可惜劉備沒採納,否則諸葛亮也不會那麼累
三國時期,當曹操敗於赤壁之戰,退回據點躲著的時候,劉備占據著三國中的相對優勢,因為他自己還占著一塊荊州,只要計劃實施順利,跟孫權關係處理好,藉助孫權的力量,興復漢室也不是沒有可能。
龐統臨死前出了三個計策,若劉備採用上策,蜀國或許能笑到最後!
龐統,外號鳳雛,劉備麾下一個重要謀士,拜為軍師中郎將,早年為劉備江山奔來走去,耗費大量心力。當年,劉備占據荊州,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魯肅曾寫信給劉備,說是龐統此人不是百里之才,而諸葛亮...
龐統獻上中下三策取西川,為何劉備只取中策而不取上策呢?
三國時期,水鏡先生對劉備說過一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後來劉備也確實得到這兩位三國的頂級謀士,此二人對他後來蜀國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為能與「臥龍」諸葛亮齊名的謀士,「鳳雛」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