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說龐統之才遠勝諸葛亮,若他不早逝,蜀漢早一統天下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僅僅是在三國時期,哪怕是在中國歷史上,《隆中對》也可以說是一個水平超高的集團的發展戰略,同時這是《三國志》當中明確記載的,並非演義杜撰。

只是劉備的態度,十分引人揣摩,演義當中說劉備「如撥雲霧而見青天」。

而正史《三國志》中,劉備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個字「善」。

一個「善」字似乎並沒有清晰地反映出劉備的真實態度,之後諸葛亮只是以後勤部長的角色侍奉在劉備身邊。

然而在面對和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時,劉備則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態度,《三國志》記載兩人論古談今,相談甚歡。

但卻沒有記錄他們的談話的內容,不過我們可以在正史的隻言片語的中尋找答案。

劉備坐穩荊州後,應劉璋邀請 ,開始謀劃入蜀,他帶在身邊的謀士,並不是提出隆中對的諸葛亮,而是「相談甚歡」的龐統。

龐統向劉備進言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益州人口百萬,可為基業。

」可見,龐統是非常希望劉備早日拿下益州的。

從上面龐統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龐統其實是不同意諸葛亮把荊州和益州放在一起的。

他的戰略,是坐擁「雍、涼、益」,放棄荊州。

因為荊州從地理上來說,極其不適合防禦,而且順江而下對於東吳來說簡直是不定時炸彈。

甚至可以說,只要劉備占據荊州一天,孫劉聯盟就多一天破裂的危險。

相反,如果快速進軍益州,接著北上拿下雍涼,劉備集團就可以在隴西和曹操對峙。

因此我們可以猜測,龐統和劉備初次見面,應該就談論了這樣類似的內容,否則劉備不會在進軍西川時,沒有帶上老部下關張和諸葛亮,反而偏偏帶了一個新入伙的龐統。

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時,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

」劉備說:「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

」龐統原本希望劉備直接在宴會上拿下劉璋,可惜劉備道德泛濫,突然忘了初衷,打起了仁義牌,這讓劉備喪失了出奇制勝一舉拿下西川的機會。

還拉長了整個戰略的時間,同時也給了曹操平定西涼和漢中的機會,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嚴重壓縮了劉備集團的發展空間。

不過在奪取益州的過程中,龐統的表現還是很出彩的,他給劉備了三條計策:上策是奇兵突襲成都;中策是引誘劉璋部將楊懷、高沛,斬殺之;下策是退回荊州再做打算。

劉備選擇了中策,假裝撤軍,引誘楊懷、高沛相送,將其二人斬殺,一路勢如破竹。

不過誰也沒想到,這成為龐統為劉備獻的最後的一個計策,到了進圍雒縣的時候,龐統率眾攻戰,為流矢所中而死,年僅36歲。

劉備悲痛不已,淚流不止,要知道,正史當中劉備是很少流淚的(和演義恰恰相反了)。

總結一下,龐統可謂是劉備集團入蜀前軍事謀略的第一人,可以和後來的法正並駕齊驅。

演義當中把其描繪成和諸葛亮比拼,相貌醜陋,貪功冒進之人,也只是為了體現諸葛亮的主角光環。

至少在荊州問題上,以及未來進軍中原的問題上,龐統看得要比諸葛亮更深刻。

諷刺的是,諸葛亮之後北伐出祁山,走的正是龐統提出的占據雍涼的老路。

可惜最佳時機已經錯過,龐統的死,的確是劉備集團的重大損失。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給龐統寫的對聯,深感恰當,內容如下:江山已成三分鼎,誰為先知,唯有龍鳳能並舉。

先生豈是百里才,若不早逝,怎容漢室久偏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龐統獻計: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上策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龐統——歷史上的龐統究竟是何人?

原創精彩不斷,歡迎點擊關注,更多精彩內容等著您!今天來說龐統。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與臥龍諸葛亮是齊名的。荊州人士,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那邊。龐統小時候比較老實,也就是純樸,曾經跟司馬微聊過天,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