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獻計: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上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這三個計策分別是什麼?為什麼劉備選擇中策而不用上策?
上策是晝夜兼道,在劉璋猝不及防時,直取成都;中策是裝作回荊州,將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騙來殺掉,奪取白水關,然後進兵成都;下策是退回到白帝城,和荊州結合起來,再想辦法圖川。
劉備最終採取了龐統獻上的中策。
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協助關羽守荊州,讓龐統跟隨自己入川。
應該說,這是除諸葛亮之外最大的信任了,實際情況也是,劉備入川後,大的軍事行動都是和龐統商量。
但是,既然龐統自己看來是上策的計謀,劉備為什麼不採取,而是要採取中策呢?
上策太險,一旦不成會全軍覆沒
龐統的上策是:「暗中選派精銳兵馬,日夜兼程從小路捷徑奔襲成都。
劉璋沒有戰略才能,又向來缺乏守備措施,我們大軍突然到達,一舉便可平定成都。
」實行這個計策的關鍵點在於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敵人覺察的情況下兵臨城下,同時要一戰解決問題。
但實行這個計策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萬一中途有個變故,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首先是兵馬問題,劉備本來兵馬就不多,再要從中挑選出來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馬攻城?即便是劉璋這個人再無能,平常缺乏守備措施,這力量相差懸殊,列陣交戰都沒有任何勝算,何況是要攻城!再說了,劉璋好歹也是一方諸侯,總不能連一個忠勇之將也沒有吧?其次是行軍路線,直取成都要繞過白水、涪城、綿竹、雒城才能到達成都。
要想繞開這條大道走捷徑小道,一旦暴露行蹤就會遭到攻擊。
至少,戰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
再就是一戰解決問題,雒城離成都只有五十里,戰役稍一遲延,必將遭到前後夾擊。
就劉備這點兒兵馬,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定是全軍覆沒,連一個退路都沒有。
如果是劉備親自帶兵前來,出現意外將無路可走。
假如劉備留在葭萌,精兵已經分走,剩下些弱兵同樣不是招架挨打嗎?所以,劉備是要考慮風險的,這種冒險行為劉備不採納應在情理之中。
雖然說打仗就要冒風險,過去不是有個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嗎?但這兩個戰例都是在沒有退路的情況下進行的,和劉備所處的情況並不完全一樣。
項羽破釜沉舟,是諸侯都在避戰,也就是等著章邯各個擊破,而章邯一旦得到趙地,項羽等聯軍只能是被動挨打,失敗的後果就是滅族。
韓信的背水一戰,走的是井陘口,本來就沒有退路,還不如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劉備有退路,因為劉璋是要送他走。
一旦開打,兩人就撕破臉,不成功可真是進退無路了。
還有,兩人考慮問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龐統僅僅從戰役層面來考慮問題,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劉備是從戰略層面考慮問題,既要奪取成都,還要考慮獲取益州全境,將荊州和益州連成一體。
所以,在龐統看來這是上策,在劉備這裡並不一定就是上策。
中策最終實行,實際最為穩妥有利
龐統的中策是讓劉備率領大軍來到白水關,號稱是要返回荊州,然後通知白水關守將前來作別。
白水關守將是楊懷和高沛,兩人本來就敬佩劉備的威名,建議打發劉備走的意見又是他們提出來的,聽到劉備要走,心裡必然高興。
這樣一來,兩人就會輕裝前來,只要他們來,就將他們扣押,趁機收編他們的軍隊,進而兵發成都。
劉備同意了這個中策。
劉備入川是得到劉璋手下張松和法正等人暗中支持的,張松暴露後,被劉璋殺掉。
劉璋命令各關將領不要再把文書傳送給劉備。
劉備將白水關督軍楊懷和守將高沛招來,以這個理由將他倆殺了。
劉備進入關內,將守關將士的妻子兒女押做人質,趁機收編了這隻部隊,讓黃忠和卓膺帶領他們向成都進攻。
在綿竹,督軍李嚴又率領眾將投降了劉備,劉備軍力更加強大,很快來到了成都很近的雒城。
在雒城,劉備圍而不攻,一年後雒城破,劉備來到成都城下,十幾天後劉璋出城投降。
實際上,劉備走這條路線最為有利,攻下白水關,劉備既得了地又得了兵,攻下綿竹,劉備同樣是既得了城又得了兵。
圍困雒城一年,雖然時間長了一點,並不是劉備沒有能力早一點攻下來,實際是劉備的一種策略,那就是讓劉璋不能分兵,騰出時間給諸葛亮、張飛等人攻城略地。
等到成都打下來,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經掌握在劉備手中了。
可見,這條路線是既穩妥又獲利最多。
除了這上中下三策,龐統還暗示了另一種情況,這就是等待不作為,也可以稱之為下下策。
龐統的話是這樣說的:「如果猶豫不決,長久滯留此地,就將深陷困境,於理是難以長久的。
」龐統這話雖然有讓劉備趕快決斷的意思,但說的也是實情。
當然,劉備是戰略家,又是從無數陣仗中拼殺出來的人,是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龐統真的戰死於落鳳坡嗎?如果不死諸葛亮還會入川嗎?
建安17年(212年),劉備入川已一年有餘,呆在葭萌關(今廣元昭化古城)既不向北討伐張魯也不向南撤回荊州,天天好吃好喝的卡在四川腹地,不免引起了劉璋的懷疑。這年12月,曹操南征東吳,孫權向劉備...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何劉備入川只帶龐統,原因你想像不到
赤壁之戰是奠定三國鼎立格局的戰役,這次大戰以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劉備了,除了占據了荊南四郡和江北的南郡以外,更大的一個收穫就是在荊州得到了龐統,龐統的名聲和才學是不在諸葛亮之下的,並且某些方面比諸...
龐統知落鳳坡有埋伏為何還要前往?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謀略家,因為長相古怪被人所不喜,經過一番波折後被諸葛亮薦入劉備陣營,被劉備拜為軍師中郎將。在劉備的入川戰役中,龐統親自率軍進攻雒城,但在進攻途中遇到了埋伏,...
劉備取川得意忘形,龐統直諫反被痛罵
自三顧草廬請得諸葛亮出山以來,劉備度過了一段如魚得水的歲月,當時曹操南下,劉備成了喪家之犬,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然而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諸葛亮挺身而出,出使東吳,促成聯盟,赤壁之...
劉備在西蜀待了一年才跟劉璋鬧翻,他幫劉璋攻打張魯了嗎?
建安十六年12月,劉備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應劉璋之邀,率領精兵從公安(今湖北公安)出發,到達益州的巴郡(今重慶)。一路上,劉備的部隊暢通無阻,受到當地官員的熱情款待。蜀中多年未遭兵亂,人民非常富裕...
龐統隕落於落鳳坡,明知之前有不祥之兆,但為了報答劉備逆天而行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
三國謀士系列之八六:益州之戰的爆發,源自一個莫名其妙的事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劉備和劉璋在涪縣歡宴三個月之後,劉璋終於心滿意足的回到了成都,而劉備的兵力也在劉璋的協助下達到了三萬餘人。按照雙方事前的約定,劉備離開涪縣之後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益州...
劉備三次勸說走大道,龐統偏偏走小路,最後中箭身亡落鳳坡
公元211年,劉璋在張松和法正的建議下,邀請劉備入川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於是劉備任龐統為軍師,親率數萬大軍進入益州。劉備的真正目的是奪益州,自然不會出兵漢中。一路上行軍緩慢,還經常施以恩德,以收復...
龐統生前給劉備出了三個計策,可惜劉備一時糊塗,諸葛亮才這麼累
三國時期,動盪不安。可越是在這樣的年代,總是有一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傑登上歷史舞台。說起劉備身邊的各路英才,大家想到的最多就是諸葛亮,很少會有人想起那個"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也"的龐統。可是,龐...
劉備手下的這個人,論謀略才華,不在諸葛亮之下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諸葛亮曾提出來隆中對策來實現劉備統一天下的野心,在赤壁之戰之後,孫劉打敗曹操,奪下荊州,可以說完成了隆重對的初步規劃,而下一步戰略就是奪取當時劉璋駐守的益州,不...
此人戰略眼光超過諸葛亮,臨場能力存疑,關羽之死與此有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上一回說到龐統的戰略策劃能力,這回說說龐統的戰術安排及臨場發揮能力。龐統隨同劉備入川,首先遇到的大事是與劉璋的會面。當他看到劉璋毫無防備的來到涪縣之後,心生一計,直...
被劉備罷官的龐統不死,三國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句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說,從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這個仿佛是公理的論斷,卻並不適合我們的龐統龐士元。劉備兼任荊州牧後,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代行耒陽縣令。然而我們的龐士元卻不屑於做...
龐統臨死前出了三個計策,若劉備採用上策,蜀國或許能笑到最後!
龐統,外號鳳雛,劉備麾下一個重要謀士,拜為軍師中郎將,早年為劉備江山奔來走去,耗費大量心力。當年,劉備占據荊州,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守耒陽縣令。魯肅曾寫信給劉備,說是龐統此人不是百里之才,而諸葛亮...
益州之戰時龐統給了上中下三策,為什麼劉備選了中策而不選上策?
劉備攻成都是在和劉璋反目之後的事情,當時他向龐統問策,龐統就給出了三個主意,分上中下三等。上策就是趁著劉璋還沒反應過來,晝夜奔馳不停直攻成功;中策就是佯裝會荊州,然後把白水關的守將騙來殺掉,拿下...
揭秘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三條上策?
劉備和劉璋反目後,決定奪取成都。劉備徵求龐統的意見,龐統給他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是晝夜兼道,在劉璋猝不及防時,直取成都;中策是裝作回荊州,將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騙來殺掉,奪取白水關,然後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