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之戰時龐統給了上中下三策,為什麼劉備選了中策而不選上策?
文章推薦指數: 72 %
劉備攻成都是在和劉璋反目之後的事情,當時他向龐統問策,龐統就給出了三個主意,分上中下三等。
上策就是趁著劉璋還沒反應過來,晝夜奔馳不停直攻成功;中策就是佯裝會荊州,然後把白水關的守將騙來殺掉,拿下白水關之後在攻成都;下策就是退回白帝城,和荊州聯手,再慢慢想辦法圖謀成都。
按說上策最優也最便捷省事,但是劉備偏偏選了中策,這是為什麼呢?
劉備入川,留下諸葛亮協助關羽守荊州,讓龐統跟隨自己入川,大的軍事行動都是和龐統商量,偏偏在這件事上選了中策。
因為劉備是個保守的人,作為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他雖然屢敗屢戰,但是做事也不得不慎重,上策雖好,但是太險,一旦不成會全軍覆沒。
龐統的上策的關鍵點在於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在不被敵人覺察的情況下兵臨城下,同時要一戰解決問題。
但實行這個計策是要冒很大風險的,萬一中途有個 變故,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而且,劉備本來兵馬就不多,再要從中挑選出來一部分,能有多人兵馬攻城。
劉璋固然無能,但是一力敵十會,列陣交戰勝算難料。
而且想要不被人發現,就要繞開水、涪城、 綿竹、雒城這條大道走捷徑小道,一旦被發現就會很危險,戰役的突然性也就失去了,就更不提攻蜀了。
一旦遭到前後夾擊,必定是全軍覆沒,連一個退路都沒有。
考慮到風險問題,劉備最終沒有採納。
但是你說打仗,當然是要冒風險的,不然怎麼會有背水一戰之說?
但是那種情況是出現了毫無退路的時候,劉備現在並不是這種情況。
龐統從戰役層面來考慮,想以最快的方式取得成都;而劉備是從戰略層面考慮問題,既要奪取成都,還要考慮獲取益州全境,將荊州和益州連成一體。
所以在劉備看來中策實際最為穩妥有利。
因為劉璋還沒打算跟劉備撕破臉,所以是要送他走的,他佯裝回荊州,白水關守將前來作別,兩人本就敬佩劉備的威名,只要他們來,不管是殺也好,收編也好,總之白水關拿下了,後面的就好說了。
所以劉備才會同意了這個中策。
而且劉備入川,劉璋手下的張松和法正等人其實有暗中支持,張松暴露後,被劉璋殺掉。
白水關守備因為不能把文書傳送給劉備而被殺掉,
劉備一邊進入關內,一邊收編軍隊,朝著成都進軍,在雒城,劉備圍而不攻,一年後雒城破,劉備來到成都城下,十幾天後劉璋出城投降。
所以,事實也證明,劉備選擇的中策是非常有利的。
劉備選擇圍而不攻,也是讓劉璋不能分兵,給了諸葛亮、張飛等人攻城略地的時間,等到拿下成都,益州的大部分城池已經掌握在劉備手中了。
至於龐統的下策就是讓劉備等待,但是劉備是戰略家,雖然保守,但是還不是固守之人,不然也不可能從賣草鞋的走到建立蜀國的那一天。
儘管很多作品都把劉備形容成一個中庸之人,但是能著眼於大局勢、大框架的人,胸中又豈會沒有一片丘壑,主公和謀士的差別大概就是這樣的吧,謀士出主意,而主公卻需要根據實際的戰略來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方式。
劉備固然謹慎保守,但是不失為一個軍事家,也擁有一個戰略家該有的眼光。
龐統隕落於落鳳坡,明知之前有不祥之兆,但為了報答劉備逆天而行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
三國志還原真實歷史卷三十七 蜀書七 龐統法正傳 38珍藏版
(龐統傳、法正傳)三國志是官方認可的歷史書。如果各位喜歡的話,我整套三國志放到平台,所以,希望各位讀者喜歡,並關注或者留言收藏。龐統傳,龐統,字士元,襄陽郡人。
此人戰略眼光超過諸葛亮,臨場能力存疑,關羽之死與此有關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請勿轉載)上一回說到龐統的戰略策劃能力,這回說說龐統的戰術安排及臨場發揮能力。龐統隨同劉備入川,首先遇到的大事是與劉璋的會面。當他看到劉璋毫無防備的來到涪縣之後,心生一計,直...
三國的這位鬼才,若非早逝,劉備定能一統天下
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入川為劉璋討伐漢中張魯的劉備,藉口曹操進攻荊州,要回軍幫助孫權,要求劉璋給兵給糧。劉璋只給劉備一半的糧草士兵。劉備佯怒,裝腔作勢要回荊州,搞得劉備的內應張松信以為真,寫信勸劉備...
劉備取川得意忘形,龐統直諫反被痛罵
自三顧草廬請得諸葛亮出山以來,劉備度過了一段如魚得水的歲月,當時曹操南下,劉備成了喪家之犬,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然而就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諸葛亮挺身而出,出使東吳,促成聯盟,赤壁之...
龐統給劉備出了一妙計,可惜劉備沒採納,否則諸葛亮也不會那麼累
三國時期,當曹操敗於赤壁之戰,退回據點躲著的時候,劉備占據著三國中的相對優勢,因為他自己還占著一塊荊州,只要計劃實施順利,跟孫權關係處理好,藉助孫權的力量,興復漢室也不是沒有可能。
鳳雛為劉備出三策攻取益州,劉備為何偏偏聽其中策,真相令人膽寒
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要去攻張魯。這個消息傳到益州,劉璋手下的張松,就對劉璋說:「漢中是巴蜀的門戶。倘使曹操占據了漢中,巴蜀就都危險了。而且蜀中諸將,像龐羲、李異等,都是靠不住的。劉備是你的...
三國謀士系列之八六:益州之戰的爆發,源自一個莫名其妙的事件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劉備和劉璋在涪縣歡宴三個月之後,劉璋終於心滿意足的回到了成都,而劉備的兵力也在劉璋的協助下達到了三萬餘人。按照雙方事前的約定,劉備離開涪縣之後的下一個目的地是益州...
被劉備罷官的龐統不死,三國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句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說,從小事做起,才能做成大事。這個仿佛是公理的論斷,卻並不適合我們的龐統龐士元。劉備兼任荊州牧後,龐統以州從事的身份代行耒陽縣令。然而我們的龐士元卻不屑於做...
龐統生前給劉備出了三個計策,可惜劉備一時糊塗,諸葛亮才這麼累
三國時期,動盪不安。可越是在這樣的年代,總是有一些名留青史的英雄豪傑登上歷史舞台。說起劉備身邊的各路英才,大家想到的最多就是諸葛亮,很少會有人想起那個"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也"的龐統。可是,龐...
劉備三次勸說走大道,龐統偏偏走小路,最後中箭身亡落鳳坡
公元211年,劉璋在張松和法正的建議下,邀請劉備入川幫助自己對付張魯。於是劉備任龐統為軍師,親率數萬大軍進入益州。劉備的真正目的是奪益州,自然不會出兵漢中。一路上行軍緩慢,還經常施以恩德,以收復...
龐統獻計: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上策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
揭秘劉備取成都為何不用龐統的三條上策?
劉備和劉璋反目後,決定奪取成都。劉備徵求龐統的意見,龐統給他出了上中下三條計策。上策是晝夜兼道,在劉璋猝不及防時,直取成都;中策是裝作回荊州,將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騙來殺掉,奪取白水關,然後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