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聖人―王陽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有人說: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者,只有兩人:一是明朝王守仁,一是清朝曾國藩。

毫無疑問:王陽明乃一代曠世聖哲。

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說: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1905年,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

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

大敗俄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

日本天皇為其舉辦慶功宴

在眾人一片誇讚之聲中,

東鄉平八郎高舉起一塊腰牌,

上面寫著七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1917年,24歲的毛澤東,讀罷王陽明的心學後,慨然而生經略四方之志,下筆一揮而就《心之力》,湖南一師老師楊昌濟驚嘆其文之氣概,在滿分100之上另加了5分。

同年,一名叫蔣志清的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

「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

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

王陽明何許人也!為何讓眾多豪雄敬佩不已?

1472年,一個叫王雲的孩子出生於浙江餘姚一個書香門第。

王雲很聰明,但有一毛病,到了四歲還不會開口說話。

五歲那年,王雲與一群孩童在外玩耍時,碰到一位氣度不凡的和尚,他摸摸王雲的頭,嘆息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孩童們將此事告之王雲父親王華。

王華一琢磨,將「王雲」之名改為「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

所以,大家也叫他「王陽明」。

說來真是神奇,名字一改,王陽明不久就會開口說話了。

王華遂開始教他讀書認字。

王陽明之龍潭夜坐圖1481年,王華參加殿試,沒想到竟然高中狀元,留京為官,擔任翰林院修撰。

第二年,他讓家人赴京同住。

王陽明便隨祖父王倫一同前往。

祖孫二人途徑鎮江金山寺時,一幫文人聽說狀元之父來了,遂設宴款待,想見識一下王倫之才學。

王倫冥思苦想,吭哧半天,就是琢磨不出一首好詩來,尷尬之際,11歲的王陽明站了起來:「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揚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此詩一出,震撼全場。

眾人震驚之餘,便想:「定是王倫早已作好,然後故意作不上來,讓孫子出來震懾我們。

文人們見窗外月色皎潔,便讓王陽明以「蔽月山房」為題再賦一首,王陽明略微沉思後,昂首吟誦:「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懾於其詩之境界氣魄,眾人齊聲嘆服。

不敢小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蔣介石為何說:中日差距就在一個王陽明?

本文摘編自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當以三人為最:諸葛亮、王陽明和毛澤東。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