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文武見孫權退入內堂,全部退出去 大將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君臣商量已定。
孔明與劉備說,到了外面,你主公對魯肅說明,我諸葛亮過江,要由他擔保。
我料到魯肅是江東的有名之士,只要他能負責的活,我便有泰山之靠,你說話中,口氣略微硬一些,也讓他肩上壓些分量。
劉備明白。
君臣二人出來坐定。
魯肅見他們出來,心裡還在猜測,不知劉備肯放否?
孔明在旁不作聲。
劉備開口:「魯大夫。
」
「皇叔。
」
「我家軍師乃是劉備身旁的緊要之人,片刻難離左右。
」
「是是是。
」
「此去江東,劉備本當不能從命,因足下乃是忠厚之輩,故而劉備暫且托膽應允。
」
「多蒙皇叔褒獎。
」
「不過,到了江東之後,要請大夫負責。
」
「放心便了,一切有下官擔保。
」
「倘有人欺侮我家軍師麼……」
「放心!誰敢欺侮?!」不是我魯肅誇口,有我保護,誰也不敢小覷孔明。
我從來不欺人,但是,誰要欺負諸葛先生的話我魯肅哪怕頭落地,也要與他拼一拼。
「倘有人欺侮我家軍師,劉備要找你大夫算帳。
」
「是是是。
」
孔明到了江東,我只承認你魯肅,不承認別人。
魯肅對孔明看看,諸葛亮啊,你也聽得了吧,你家主人把你託了給我,要是得罪了你,皇叔便要找到我的頭上。
因此,後來周瑜橫要殺孔明,豎要殺諸葛亮,魯肅就把頭上的紗帽脫下來擔保。
就因為今天他在皇叔面前拍下的胸脯。
就這樣,劉備請魯大夫今晚就耽擱在此,明天與軍師一起過江。
魯大夫連聲應允。
孔明連夜再發兩條令,並把一張紮營圖交給了劉備。
一宵過去到來朝,諸葛亮過江,相送的人不少。
孔明上了四輪車。
這輛車子並不帶到江東去。
因為借東風孔明逃回來,連身上的衣服都要換光。
再說到了江東人生地疏,禍福不測,用車子就更不方便了。
那末,到了江東之後,用什麼代步呢?
當然,不是乘轎,定是騎馬。
甚至步行。
往往有人以為孔明只會坐車,不會騎馬。
其實不然。
諸葛亮非但能騎馬,而且騎術也頗嫻熟。
在古代,騎馬是平常之事,尤其諸葛先生是漢代的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豈有不會騎馬之理?孔明馬上功夫,最有名的是兩次:第一次,進西川,金雁橋捉張任;第二次,初出祁山,天水關收服姜維。
劉備在四輪車旁點馬而行,魯肅緊緊相隨,文武和公子劉琦等也隨後相送。
一路之上,轎馬紛紛。
突然,塵頭起處,一騎快馬從後面追趕上來。
「呔!閒人們讓路!」
這時路上的行人、車馬都停了下來。
劉皇叔、孔明等人亦然扣馬停車。
魯肅想,不知出了何事,要如此驚慌。
正在觀望之間,只見從後面跑上來兩個小兵,肩上扛著一條鼠白爛銀槍,再有五百名弟兄,隊伍整齊,雄赳赳、氣昂昂,快步趕來。
再後面是一人一騎,大家一看,原來是趙雲!
子龍見皇叔等人都在這裡,就丟鞭下馬,來到劉備馬前說道:「末將見主公!」
「啊!子龍罷了。
」
「請問主公往哪裡而去?」
「啊!四弟聽了,孫劉兩國聯兵,軍師過江一走,愚兄在此相送。
」
「誰人保護?」
「並無人保護,一切由魯大夫負責。
」
趙雲聽說有魯肅負責,便回頭對他看看:若有差錯,我銀槍之上不識人。
便說道:「魯大夫。
」
「趙將軍請了。
」
「我家軍師乃是緊要之人,過江之後,請大夫多多照拂,末將感激。
」
「將軍放心,一切有我擔保。
」
「若有人欺侮軍師……」
「放心,無人欺侮他的。
」
「若有人欺侮軍師……」
趙雲說到這裡,便將懸在腰間的青虹劍「唰」抽出半口。
魯肅見一柄雪白的寶劍,寒光閃閃,嚇得要緊轉過頭去。
「——那我趙雲寶劍之上,不生眉目!」
魯肅聽得如此說法,汗毛都豎了起來,對孔明看看,你說還有誰來欺侮你?得罪了你,我生了三頭六臂也禁不住趙子龍來砍。
「是是!將軍只管放心便了。
」
子龍方始寶劍入匣,然後回過頭來,上馬執鞭,帶領小兵在後相送。
大隊人群又向前而去。
走不多遠,又是一彪人馬來了。
「呔!閒人們讓開!」
此時劉備心裡也明白了,定是孔明的花樣。
對先生看看:你何必這樣多此一舉呢?把魯肅嚇的面如土色。
孔明也在對劉備看,意思是,這絕不是多餘的。
我去江東故從中取利,江東聰明人多,肯定知道我的用意,必然對我百倍警惕,這與我很不利。
所以現在一定要擔足場面,一而再,再而三表現出我孔明在江夏的崇高威望,以及江夏從主公到小車對我的極端尊重,讓魯肅時刻記住,我孔明並非只身前往江東,而是代表了復興漢業的所有將士的利益,叫他們絲毫不敢冒犯我。
這樣,我就沒有危險,你主公取得三分天下就有了保障。
大家又照樣停了下來。
只見後面來的是五百名校刀手、二十名關西漢,關平、周倉。
中間赤兔馬上關雲長。
雲長公一聲令下停隊,自已下馬,周倉手捧青龍刀跟隨雲長,來到皇叔馬前:「某見皇兄。
」
「二弟罷了。
」
「請問大哥何往?」
「啊!二弟,兩國聯兵,軍師過江,愚兄在此相送。
」
「有誰保護?」
「無人保護。
一切由魯大夫負責。
」
魯肅聽到這裡,要緊對雲長看看,諒必你不會阻攔吧?
確實,關羽非常客氣,十分有禮貌地對魯肅把手一拱:「魯大夫請了!」
「君侯請了!」
「我家軍師過江,締結兩國盟好。
到得江東,望請大夫多多關切,關某感恩在心。
」
「君侯放心便了,一切有下官擔保。
」魯肅想,到底是君侯,說出活來心平氣和。
就在這時,又有一人叫了起來:「呔!」
「喔唷!周大將軍怎樣?」
「我家軍師乃是緊要之人。
」
「下官明白。
」
「到江東要大夫負責!」
「下官明自了。
」
「倘有人欺侮軍師……」
「放心,無人敢欺侮於他。
」
「倘有人欺侮軍師,……」周倉便把手中龍刀四門一開,在魯肅面前一晃,「我家主人的龍刀無情!」
「喏喏喏!」
旁邊關雲長要緊開口阻攔,對周倉用袖子一拂:「休得無禮。
」
周倉想,全是你教我這樣說的,我怎敢說這些話。
這倒是事實,這幾句話放在周倉口裡,就覺得比較自然。
若是關雲長說這幾句話,與其身份就不協調了。
其實這都是孔明的的錦囊中—一吩咐的。
就這樣,關將軍上馬帶領所有的手下,一起在後相送。
劉備一眾文武出江夏郡,直到碼頭上。
孔明出車,魯肅下馬,見江東的官船泊在岸邊,兩人登舟離岸。
魯肅辭別了一聲劉備,要緊象逃一樣鑽進艙內。
孔明在船頭上把手拱拱:「主人再見了。
」
「軍師須要當心!」不能說穿,此去江東欲從中漁利,千萬要當心,稍一不慎,定遭殺身之禍。
眾文武對先生揮手告別。
「軍師再見!再見了!」
孔明進艙。
水手解纜起錨,向江東而去。
皇叔帶領文武迴轉江夏郡。
聞訊三江口江東扎兵,準備與曹操決戰,劉備按孔明之計駐紮樊口山。
再說魯肅與孔明在艙中坐定,他雙目緊盯著諸葛亮,想你諸葛亮好不容易被劉備冒雪衝風,三顧茅廬請出山林,此番卻被我假借弔喪,一次說出江夏郡,也算大面子了。
這樣回去回復吳侯,也不枉江夏一走。
因此他滿心歡喜,洋洋得意。
孔明在艙中似睡非睡,閉目養神,冷眼中早已看見這魯踱頭喜形於色。
你不要高興得太早,前面還有一個更大的關口,正等著你呢!到時定嚇得你屁滾尿流。
船近武昌江邊,三將軍張飛他手抱丈八蛇矛,立在船頭之上,已把孔明軍師的錦囊背得滾瓜爛熟,正在等候魯肅前來與他攀談幾旬。
這條船是「水上飛」,二十五名小兵,十二條板槳一面,二十四個弟兄分在兩邊。
船艄上是個隊長。
現在,見江東的船來,弟兄們高喊起來:「呔!船隻停下!
搜檢!搜檢!」
官船上的手下看見,要緊落篷停船,進艙稟報——
「報魯老,船到武昌江邊,有人進行搜檢。
」
魯肅看到張飛攔路,心裡一頓:張飛是個憨大。
不十分講理。
他是個重義之人,不要他聽得先生去江東,他不肯放,這也麻煩得很。
見孔明閒坐在艙內,要緊上前:「啊!軍師,令高徒來了。
」
孔明聽說學生張飛前來阻截江東官船,一聲不響地站起身來,往船頭急步走去,魯肅在後跟上。
孔明剛跨到船頭上,只見張飛已經靠近官船,一個箭步跳了上來,急急進艙時,正與孔明撞個滿懷。
孔明便起手中羽扇,對準張飛一指,厲聲喝道:「叱!」
張飛聽得軍師聲音,立即把長矛往船頭上一撩,「噗」
雙膝跪下。
魯肅在旁看得發獃,一員嚇退百萬曹兵的大將,竟然對他唯命是從,簡直無可思議!想那劉備也未必能做到這樣。
可見孔明的威信是如何的大。
原來這種做法,全是孔明設下的計策,讓你江東大夫看看,我孔明的一舉一動,直接關係到劉備復興漢業的安危存亡。
而孫劉聯兵若無我孔明從中穿梭,也難望成功。
「請問先生哪裡而去?」
「兩國聯兵,本軍師江東一走.」
「何日回來?」
「約來一月為期。
」
「哪一個保護?」
「無人保護。
一切由魯大夫負責。
」
「是!」
「好好回去鎮守江夏郡。
」
「是!」
「站起身來。
」
「是!」
看來張飛不敢阻擋,到底軍師在我的船上。
魯肅正想得開心,不料張飛從船頭上站起來,突然跑上幾步,到艙門口伸手,一把將魯肅的袍袖「扎!」抓牢。
魯肅這一嚇非同小可。
剛才跪在地上還是戰戰兢兢,象只綿羊一樣,怎麼一下子又把我的袍袖抓牢,簡直象一隻餓虎一般。
前後判若兩人。
不知道他要想幹些什麼,大江之上風急浪高,不是鬧著玩的地方。
只聽張飛說:「大夫,你來來來!」
「是是是!」魯肅被他一把拖出艙來,直到船頭上才放手,對著孔明看看,你家學生看來要對我無禮,請你訓斥幾句。
孔明只當沒有看見,佯裝觀賞江面上的景色。
張飛拖住魯肅:「你看仔細。
」
「是是,下官看得清楚。
」
魯肅想,叫我看點啥,我也不知道,只管和了你的調再說。
張飛把魯肅一把放掉。
用腳挑起丈八蛇矛,手中一抱,雙足一蹬跳到了小船上,回頭一再吩咐:
「你看仔細了。
」
你持了一條矛又有什麼好看呢?肯定有其他事情。
見小船掉頭直向武昌江邊駛去,然後二十四根板槳齊齊整整插入水中,「水上飛」頓時停得畢穩。
岸邊一棵不大不小的樹挺立在那裡。
只見張飛起手中長矛用力刺入樹根。
魯肅知道,張飛今天叫我看仔細,原來他要把這棵樹連根挑起。
這談何容易?我雖然是個文人,自己少有力氣,但看還是看得出來,按這棵樹的大小,至少要有你張飛這種勇猛之將的四條矛同時用力,方可將它挑起。
這棵樹雖然不算大,但它的底部真是盤根錯節,千頭萬緒,牢牢抓住泥土,憑你張飛身大氣粗,也休想將其挑起。
就在這時,只見張飛竭盡全力,將長矛向上一挑,嘴裡一聲吼叫,樹枝象在風中抖動,四面搖晃,落葉紛紛。
無多片刻。
頓見江邊這棵樹被「嚯」的挑起。
在空中轉了一圈,「嘩——」的一聲,直栽地栽入大江,江水四濺,擊起層層波浪。
頃刻之間,沙石泥土四散飛揚。
「好啊……好!真乃神力啊!」
魯肅看得十分驚奇不已。
他一下子無法理解,這麼大的一棵樹,竟被他一矛挑起,從未見過有如此神力。
無怪乎他怒吼一聲,要嚇退曹兵百萬。
張飛又掉過船頭,到官船邊上停下,問道:「大夫可曾看見?」
「下官看得分明。
」
「如何啊?」
「果然神力,世所罕見。
」
「江東可有?」張飛間魯肅,江東可有這樣的人。
「莫說江東,依下官看來舉世無雙。
傳聞拔山舉鼎之項羽,哪及將軍的威風!」
「既然這樣,那末,你且聽了。
」
「將軍怎樣?」看見你,我膽戰心驚。
你有活只管講便了,我爺娘的話有時倒可不聽,你張飛的言語,我一點不敢違拗。
「我家軍師乃是緊要之人。
」
「下官明白。
」
「到得江東,請大夫多多包涵。
」
「放心!一切有我在此。
」
「倘有人欺侮我家軍師麼……呃嘿,老張這條長矛決不容情!」
「是是是!」魯肅嘴裡連連答應,心裡在想,回去之後對孔明絲毫不能怠慢,你看那子龍劍上無眉目,雲長龍刀無情,你張飛長矛又如此厲害!要是稍有差錯,我魯肅縱有渾身本領,也難逃這三柄傢伙。
張飛見魯大夫滿口應允,料他絲毫不敢冒昧軍師,方始向孔明告退,掉轉船頭飛馳而去。
魯肅迴轉頭來,心有餘悸,對孔明望望:你還未離開江夏,我已經幾場虛驚,險些嚇破了膽。
你的安危,如今全託付在我的身上了。
說得難聽點,待你要家待爺一樣小心翼翼。
劉備手下的人都不是好惹的!再對武昌江邊這棵樹看看,不覺自言自語,驚嘆不已:「先生,令高徒真是神力!」
孔明心中暗暗好笑:踱頭啊,你又上了阿憨的當了。
這棵樹在昨天至少有二三十人將它拔起,然後重新把它豎好,四周再用泥土覆蓋,遠看麼,仍象一棵枝幹挺拔的樹,如果來一陣大一些的風,肯定傾翻。
你倒真的被他騙了。
船向東吳進發。
孔明與魯肅兩人回到中艙重新坐定。
諸葛亮雙眼微合,暗自思量:江東面臨大敵,不知文武怎樣打算,魯肅肯定有所聽聞,不如先來打聽一下,也好思量對策。
開口道:「魯大夫。
」
「軍師怎樣?」
「曹兵駐紮赤壁,吳侯可曾與文武商議過?」
「連日商議,並無定論。
」
「文武意圖如何?」
「文者思降,武者欲戰。
」
「文降武戰?」
「正是。
」
文武意見不一致,這倒是比較麻煩的。
我到了江東,勸孫權戰,武將贊成,文官反對;我說降,文官贊同,武將反對,兩頭總有一頭擺不平。
如果他們都願打,我好少費不少口舌。
倘然他們都要降,不妨由我諸葛亮來告之以利害,析之以是非,說得他們不敢投降。
不過今日此事甚是棘手,尤其文官思降,更難對付。
且江東謀士眾多;個個伶牙利齒。
我此番江東之行,文人定知我之目的,不外乎勸孫伐曹,然後坐地分贓。
我孔明是局外之人,沒有私慾,如何會到江東來出謀劃策?這不是極簡單之事麼?此乃其一。
二則,文人知我到江東是為了漁人之利,他們必然立在江東利益方面,設法驅逐我。
文人慣用的手法是,我孔明是劉備派來的姦細,慫恿吳侯與曹操赤壁鏖戰,說得我無面目立足於江東。
不過,我自己這張嘴,以及我腹中之才,也不在江東人之下。
記得未出山時,我們這些山林隱士,常常相聚,吃飽了飯就磨練口舌。
被人號稱「鳳雛」的龐統,他的這張嘴好算厲害的了,但一碰到我,不用幾句話,但覺得自遜三分,甚至三天吃不下飯。
當然,江東文人也不儘是飯桶,能說會道、善言能辯之士大有人在,尤其我到江東的動機是一目了然的,象致命傷一樣,被他們抓住弱點。
不過,有一點可以斷定,能夠與我鬥口的人,都是上大夫,那些才學平平者,肯定不引自退,免來自討沒趣。
江東謀士中,不知哪幾位文人最為出類拔萃?
讓我早作準備。
想到此,叫一聲:「魯大夫。
」
「軍師怎樣?」
「既然文降武戰,那末,大夫意下如何呢?」
「先生,下官是文,可是與他們這班文人有所不同,我是要戰的。
」
孔明想,由於你與他們意見不合,故而你到江夏弔喪,主動打聽曹兵底細。
這樣看來,我要勸孫戰曹,從中取利,首先要與魯肅合作好。
便問道:「那末,江東現在哪幾位文人最有名望?」
「先生,江東有位名叫張昭,字子布的上大夫。
」
「今年可有多少年出生得如何模樣?」
「三十左右,八尺標舉,生得眉清目秀,三綹清須。
」
「還有呢?」
「其他的有薛綜,字敬文,七十多歲,年老體弱;還有顧雍老大夫四十餘歲,生來鬍子、麻子、胖子。
」
魯肅將東吳文人—一向孔明詳細介紹。
魯肅講得清,孔明聽得明,頭腦中儘管記住。
因此到舌戰群儒時,第一個張昭上來,並未留名,孔明就叫他子布先生,張昭頓感驚異,感到十分奇怪。
他想,我與諸葛亮素昧生平,他怎知道我的名字?原因就在這裡。
此是後話。
有書則說,無事則表。
官船路上並無耽擱,已抵南徐。
靠岸停船。
魯肅想,我把孔明放到什麼地方去呢?住在我家吧?不要說一個諸葛亮,即使有三個、五個都能住下。
上大夫公館何等舒暢!但是不妥當。
因為他是軍師,又代表著皇叔,身居多職,住在我家,太看不起他。
住在高級官驛吧?
又不妥帖。
孔明此番到江東,不是耽擱幾天的事情,要戰曹操,至少要在此住上數十天。
長期住在官驛中,也太不象樣了。
最後一想,有了!我魯肅知道你孔明德才兼備,胸懷濟世之才,誠心與你結交個朋友。
我與你在此鎮江城裡找座大院子,作為你軍師的臨時公館。
這樣赤誠相待,諒必你家主人和關、張、趙三將,總沒有什麼話好講了吧。
魯肅能識人,結交孔明這樣的朋友,確實運道不錯。
蘇州人有句老話:「寧願給大聖馱包,莫要與小人同道。
」意思就是,要交朋友,就要同有學問,懂道理的人交,不要同那種雖然有知識,卻不懂人情世故,不辨是非曲直的人作伴。
象孔明這樣的人,知識淵博,知書達禮,與他交朋友不會吃虧的。
今朝魯肅能用盡全力給孔明提供幫助,間接地為劉備取得三分天下創造了必要條件,日後他當上了江東的大都督,逢到疑難之事,諸葛亮在荊州總是全力以赴出謀劃策。
魯大夫命手下人,立即上岸到鎮江城內去找一座大院子。
片刻之間,手下回復魯大夫,房屋齊備。
魯用方才與孔明棄鄣前丁到了岸上,魯肅又想起了一樁事情,要緊問孔明:「啊!軍師,可要乘轎?」
孔明聽說坐轎子,把頭搖搖。
「那末騎馬?」魯肅又問。
諸葛亮又是搖搖頭。
「不乘轎,又不騎馬,這便如何是好?」轎、馬都不要,難道叫我抱你不成?
孔明見魯肅又要急了,接著回答:「步行爽快!」
魯肅聽了,不覺發笑。
你倒有這樣的閒情逸趣,剛到此地東吳,散散步,提提精神,觀賞一下江南的鄉土人情。
是啊!你身上道家打扮,在城裡大街小巷內兜兜,卻也別有風味。
我魯肅頭上紗帽,身上紅袍,乘轎、騎馬威風凜凜。
現在我與你走在一起,家神皇廟裡逃出來的,何等難看。
他馬上叫手下人到府第取—套便服。
他與孔明兩人在碼頭上說說談談,不一會手下人到。
魯肅換好便服與孔明進城,來到臨時軍師公館。
手下人迎接,兩人到裡面坐定。
魯肅再個手下人到自己府第叫來四個心腹,關照他們專門好好地服侍諸葛先生,重重有賞。
否則定不輕饒.這四個心腹手下得意,以為侍奉軍師是個好差使,想他是大漢的軍師,到江東來觀光,肯定身邊銀子無數,我們伺候他,每天的賞賜一定不得了。
這四個心腹打錯了算盤,孔明他隻身來到江東分文全無,一切日常開支全是喑械!?再說他到此地,名義上是來與孫權以及文武打交道的,沒有必要給你們賞賜。
你們伺候得好,那也罷了;倘然照料不周,只須叫魯肅來訓斥他們。
孔明與魯肅剛坐定不久,忽聞外面一聲炮響。
孔明問過:「大夫,哪來的炮聲?」
「軍師請放心,這是我家吳侯升堂的信號。
因為鎮江地方大,文武的府第比較分散。
聽到此炮聲,眾文武可以馬上聚集大堂。
」
「那末你大夫可要去呢?」
「我不在南緣,尚可不去。
現在既已回來,就應該前往。
」
「我可要去面見吳侯?」
「軍師,你剛到此地,理應休息片刻。
我先去回復主公,待我將弔喪、孫劉聯兵以及你軍師到此的事情,—一告稟,然後叫主公明天見你。
你看如何?」
「好!今天就這樣跟你去,確是不妥。
那末,請你與吳侯講定,我明天拜見吳侯。
」
「軍師,我去了。
」
「慢!請你明天一定要親自前來接我。
因我初來東吳,腳踏異地,兩眼見生人。
你千萬不可不來!」
「請軍師放心!下官豈敢獨自前往?」
孔明要魯肅明天一定要親自接他,並非他身價高、架子大,也不是自己找不到孫權大堂,而是有他的想法:等會魯肅見孫權,把我孔明到此的情況一講,必然引起大家的猜疑,尤其文人們聽到孔明來到東吳,必然要勸主戰曹。
我孔明二次火燒曹操,雖然有所聞聽,不過這些文人肯定自恃才學,不知我的底細,對我不服,定要與我舌戰。
當然,我也不是怕他們。
但這不是必經之路,能夠不與他們交鋒,還是儘量避免。
我只要魯肅將我帶至大堂,直接將孫權說得與曹操交兵,我再從中相助,就可以了。
若與文人枉費詞說,則有損無益。
公館裡的手下人,招呼軍師歇息。
暫且不提。
魯肅出軍師府,回家換好袍帽,一騎馬直抵吳侯府下馬,手下人報進大堂。
此時,孫權正坐堂。
因為剛接到曹操命人送來的一道檄文,勸說江東歸降,止息干戈。
原來,曹操屯兵赤壁,準備一舉掃平江東。
徐庶想,不能讓你就這麼打過去,現在孫權恐怕還沒有準備,被你這百萬大軍一衝,豈不把江東鯨吞?江東失,劉備危險。
我只有想辦法,不讓曹操立即興師。
先保江東,劉備自然化險為夷。
所以.他與曹操說:「丞相,古云:『師出有名。
』丞相親統百萬皇師,先禮後兵,則天下歸順,所向披靡。
今孫權坐鎮江南六郡八十一州,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丞相理應遣人勸其歸降,順應天意。
如若不降,丞相再揮師過江,長驅直入,平定江東。
不知丞相意下如何?」實際上,徐庶是送個信給江東,叫他們早作準備。
曹操想,這個說法不錯。
我此番出兵,名正言順,奉旨招討,先破劉備,再打江東。
雖然孫權倚長江天險,我有何懼?我憑二十八萬水軍,戰船上萬,早打早勝,晚戰助贏,勢如破竹。
何必如此心急?打定主意,一準先去勸降。
所以派人送了一道檄文過江。
孫權看過檄文,暗暗想道,魯子敬去江夏迄今尚未回來,降戰暫不能決。
現在曹操臨江紮營,窺視我江東豐腴之地,早已垂涎三尺。
一旦涉江而來,則我如何是好?倒不如讓我延續數天,以定決策。
因此,就對曹操派來的差官說:請丞相等我十天,我準備齊全,率眾來降。
孫權想,十天之中,魯肅肯定要回來的,那時降戰已成定論。
差官過江回復曹操,將孫權的話—一告稟。
曹操大悅,十天為期,孫權歸降,那好極了!想我此番追剿劉備數十天,損兵折將,又被他死裡逃生。
意料不到徐庶一計,竟教孫權十天之內拱手歸降。
我曹操未動一兵一卒,得此江南六郡,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江東降,則劉備勢孤也!我以百萬之眾圍追堵截,其江夏彈丸之地,兵少糧絕,死無葬身之地矣!劉備滅。
則天下盡歸我曹操耳!曹操越想越得意。
不料哪裡要什麼十天,五、六天之後,周瑜扎兵十萬在三江口,欲與曹操長江決戰。
到這個時候,曹操還不知是中了徐庶之計,只認為江南人刁滑,以十天為期來欺騙我,來爭取時間,再要打過去,倒要動動腦筋。
孫權等差官回去復命,他升堂議事。
但他也知道,議也議不出個所以然來。
正在此時,手下報進來:「報稟吳侯!
魯老回來,在外求見。
」
大堂上的文武,聽見魯肅回來,各自揣測著他可能帶回來何等消息,都想聽聽江夏弔喪的情況。
孫權聽得魯肅回來,也略覺放心,可以確定降或戰了。
立即傳話:「與我相請!」
魯肅滿面春風走上了大堂跑到孫權虎案前,一拱到底,說道:「下官見主公。
」
「子敬,爾回來了?」
「是是!下官回來的了。
」
「江夏弔喪,打聽曹兵虛實,那曹操究竟有多少人馬?」
「請問吳侯,下官走了之後,曹操有何動靜?」
「剛才,他命人送來檄文。
」
「檄文在哪裡?」
「在這裡。
爾去看來。
」
孫權便將虎案上的檄文遞與魯肅。
魯肅接到手中,從頭至尾一遍看完。
上面怎樣寫法?只見開頭就是一個「孤」。
魯肅想,皇帝可稱孤,你也有資格稱孤?分明不把萬歲放在心上。
篡逆之心,不打自招。
再看其文:
孤:奉詔討逆。
今統雄師百萬,戰將千員。
望請謀卸甲歸順,兩下聯合,圍獵於江夏。
剿滅劉備,共分江土。
古代人少地廣,森林茂密,常有閒者約期圍獵,捕捉野味,以助一時之興。
今日曹操所講「卸甲歸順,兩下聯合」
以及「圍獵於江夏」之說,就是收降東吳後再將劉備消滅在江夏郡。
魯肅看完,指指這道所謂的檄文,暗暗說道:聯合東吳,剿滅劉備是假,擾亂漢室,南面稱帝為真。
叵測之心,路人皆知。
現在我們孫劉聯兵打你這老賊!魯肅「嘿嘿」一笑,便把檄文送回孫權。
然後說道;「吳侯,下官去江夏打聽曹兵的底細。
曹兵幾何,盡在諸葛先生腹中。
請吳侯面問於他。
」
他自以為得意,請來了天下第一個大人物。
哪知他反而中了孔明之計。
老實人講話直截了當,要想把孔明這個大人物介紹給孫權,不料太性急,反招麻煩。
你前因後果不講個清楚,則主人如何聽得明白?孫權還以為魯肅叫他到江夏去問諸葛亮呢。
因此惱羞成怒。
心裡想,我命你到江夏弔喪,就是去摸摸底細。
你去了不問,倒叫我自己去問,難道不是與我作對嗎?
我乃是六郡之主,輕易不便出外,你魯肅不是不知。
在這危難時刻,大家都不能為我分優,那末能派你們什麼用場呢?
因此,大聲說道;「子敬啊子敬!」
魯肅一聽,主公的口氣不對,自己不知在什麼地方冒犯了他,以致他如此惱怒。
「莫非要權親自去江夏郡不成?」
啊呀!原來主公誤會了!都因為我說話要緊,沒有將事情一樁樁講清。
快點讓我來作一番解釋。
急忙說道:「主公只管放心,下官過江弔喪,面見劉備、諸葛亮,早已談妥,吳劉聯合,共破曹兵。
孔明軍師隨下官到此江東,現在臨時府第。
今日時光不早,來日請他到此,望吳侯面詢諸葛先生便了。
」
魯肅從頭至尾講明,孫權方才恍然大悟。
原來諸葛亮已經到了鎮江了。
這點倒看你不出,一家大漢軍師,竟被你一次弔喪釣到了東吳。
孫權笑逐顏開,對魯肅連連翹起了一個大拇指:「能幹啊,實是能幹!哈……」
魯肅見孫權轉怒為喜,心裡塊石頭也落了地。
你孫權一會兒怒,一會兒喜,我等做臣下的被你如何嚇得起?
堂上的文武聽說孔明過江,大家你對我看,我對他望。
武將聽得此活,個個喜出望外。
孔明先生這麼好的本領,也與我們不謀而合,說明我們武將的主見是正確的。
我們江東也有許多英勇善戰的將士,足與曹將比個高低,就是要有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統帥來運籌帷幄。
諸葛亮到了我們這裡,肯定破曹,我們這些武將也好顯一顯身手,出出風頭。
常言道:「有親家必有冤家。
」文人聽見孔明到來,大家集中目光對張昭看。
張昭畢竟是江東的有名之士,老資格。
魯肅話講完,他已經把諸葛亮的來意猜透。
他想,諸葛亮一來,肯定說得孫權戰意愈堅,我張昭就一錯錯到底了。
所以,他要緊從旁閃出,到孫權面前一禮:「昭見吳侯。
」
「子布先生怎樣?」
「劉備新敗當陽,兵力不足,豈能與之聯兵?以昭愚見,要是我軍取勝,他便獲取成果;要是我軍失利,他全不管。
這等人怎能同道?」我看諸葛先居心叵測,我們贏了,好處都是他得,我們輸了,他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張昭的話,句句真切。
要是孫權採納,諸葛亮在江東無立錐之地。
可是孫權就因為你要降曹,早已看不起你,對這幾句話並不理睬,起身往裡面一走。
魯肅要緊跟了進去。
眾文武見孫權退入內堂,全部退出去。
大將中,由黃蓋領頭招呼眾將慢走,集中官廳去商量,如何來朝迎接諸葛亮先生;文官中,由張昭為首,關照眾人緩行。
儘管主人暫時不納我等文人之言,但是對外來的姦細,一定要設法對付他,大家集中迎賓館,來研究對策。
魯肅跟孫權到達內堂,便與主人講:「主公,目今孔明已被下官請到江東,主公再要狐疑不決,恐要貽誤大事。
別人降曹,官上加官,爵上加爵。
唯有你吳侯降曹,從不過三人,車不過一輛,馬不過一騎,豈能獨霸江東而稱孤?」意思是現在六郡皆由你一人作主,隨心所欲;一旦降曹,萬事皆休!本來你到東到西,前呼後擁者不計其數,降曹之後,侍從最多不過三人,眼前出外乘車、騎馬,任意選擇,今天白馬明天黑馬,是雙馬駕車,還是四馬駕車,悉聽尊便;降曹之後,就要限定一輛車或一騎馬。
更不能稱孤道寡。
因此,何去何從,還需你孫權早拿主意。
孫權聽完魯肅的一番說活,沉思片刻,隨即說道:「請大夫放心,我意已決,定與曹操長江交兵。
請大夫把江夏弔喪的詳情講個明白。
」
魯肅說,主公啊,江夏弔喪一言難盡。
我只能簡單扼要地講個大概。
劉備兵有四十餘萬,糧要運一晝時,大堂之上的文官武將一千朝外。
其實力遠遠超過我們江東。
魯肅將自已在江夏的所見所聞,也不辨真偽,全部講了出來。
孫權聽得信以為真,碧眼睛乃英雄之心,心裡想,明天諸葛亮上我大堂,見文人不滿百武將一百餘會不會小看我孫權?其實,這大可不必擔心。
孔明到此相助,唯恐你孫權聽信文人之言,而將孔明驅趕出江東,哪裡再會譏諷你孫權?此時孫權便命魯肅明天一早,領孔明來見孫權。
同時,再命他傳令,明天文武一定要來,不到者有罪。
魯肅將孫權的命往四處傳畢,再到孔明府第。
把剛才一切情形,從頭至尾地講了一遍。
然後告退回府。
誰知道,今晚東吳文武盡皆聚集商議。
張昭設計遣走魯子敬,諸葛亮被迫舌戰群儒,且聽下回分解。
其實你只管放心,諸葛亮等得你早已望眼欲穿 聽得你來
話說劉備兵敗江縣諸葛亮定計在江夏開喪,估計東吳必來弔喪。劉備擔心孫權不派人來,孔明聽了笑笑,說不會不來,並且決定延長三天時間。 劉備問:「如若三天內不來又怎樣?」 諸葛亮:「三天內不來,第四...
就因為孔明去江東日子太長,劉備險些遇害,即周瑜設計殺劉備
魯肅在船頭上急得團團打轉,坐立不安。哪知孔明早已派人在等候你的到來。 孔明派出的漢兵,見江東的官船遠遠而來,知道魯肅已到。要緊飛馬到江夏城裡,直至衙門下馬,奔進內堂。正值劉備和孔明侃侃而談。...
諸葛瑾退出 周瑜對魯肅再次說道:「本督定要殺孔明!」
話說周瑜對孔明的說法將信將疑,心生一計,要孔明將賦章背出來。孔明想定主意,對著堂上的周瑜和魯肅說道:「大都督、魯大夫,若雲《銅雀台賦》麼,請聽了——」 周瑜轉過頭來對魯肅看看,意思是,我們兩人...
諸葛亮舌戰群儒,比的根本不是口才!
話說曹操收服北方諸侯之後,勢力漸強。興重兵討伐劉備,劉備只得棄樊城,走襄陽,轉江陵,一路大敗。眼看就要被曹軍消滅之際,沒想到天無絕人之路,張飛勇猛的表現讓劉備順利逃到江夏。而就在此時,曹操寫信...
269 孔明面見孫權 張昭首先發難
見魯肅沒有接自己的茬,孫權只好乾笑了一下。「恩師和各位先生,先請回。此事,容我三思。」說著,孫權擺了擺手。見眾人走後,孫權一臉怒容的望向魯肅,指著魯肅責怪道。「他們都勸我降,可你偏偏連一句話也沒...
此時的魯肅只希望一步跨入帥府,他也來不及照顧孔明
且說張燈的手下前導,一行三人來到都督府。手下人吹熄燈籠火,靠在照牆上,讓主人和孔明進府。 魯肅與孔明來到帥府。孔明想,我對魯肅說周瑜不見,這是為了引其上當,其實是迴避我,倘然等門公出來,看...
周瑜得報劉備派人前來三江犒賞三軍,拍案而起,頓生一計
黃蓋和周瑜坐定以後,手下送茶已畢,黃蓋問道:「都督到此何干?」 「本督在山上見得糧營奧妙,特來拜望。」周瑜說。 「都督,不提糧營還則罷了,提起糧管氣死老夫也。」 老將軍性格直爽,心直口快...
周瑜說:「他們唯恐子翼兄到了裡面要解勸本督歸降,故而不肯退帳
且說李通得知周瑜果真在中艙,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下來。他想,船已追到,周瑜也逃不了,大功告成,江面上又無別的可疑船隻,離開江心還有好幾里路,就是放他周瑜跑,他也逃不了,正似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第二十章 孔明過江!
卻說魯肅見了諸葛亮兩個各自禮畢,魯肅問諸葛亮道:「子敬嚮慕臥龍先生之才德,未得拜晤;今日幸得相遇,願聞目今安危之事也。」諸葛亮聽魯肅發問輕搖羽扇答道:「今曹*奸計,孔明早已盡知;但恨力未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