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到死沒有稱帝,因為他太忙了 他稱了帝或許就不會被口誅筆伐的如此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不稱帝,史家的看法無非是曹操覺得廢立之事不詳,怕擔汗賊之名。
另外他覺得當時的情況,稱帝對他來說不利,所以他說僅做周文王就行了。
但是,這不一定是真心話。
曹操在述志令里說他一開始只想做個征西將軍,封個侯,現在卻做到了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結果,還不是封公建國,後加封魏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所以他的野心是越來越大的,他的話不可盡信。
曹操奉天子,剿滅北方大大小小的諸侯,最後蕩平袁氏,一統北方。
這時候他的野心就有所顯露,想恢復九州制,卻被荀彧諫言制止。
他最後還是罷了三公做了丞相,總覽大權。
當然這時候,曹操所向披靡,戰功卓著。
心存漢室且支持皇帝的朝臣,不敢公開非議。
而赤壁之戰後就不同了,赤壁之敗,曹操功績不如以前,威望頓損,想藉機扳倒曹操,趁機取而代之的大有人在。
所以曹操的大後方兇險程度堪比戰場,正因如此曹操更願意呆在鄴城而非許都,同時也加快了對權力的攫取和控制,以維護統治。
建安十七年(212年)初,征西還鄴,天子命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這時他動了建國的野心。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實行并州,把十四州並為九州。
秋,始建宗廟社稷。
十一月,置尚書、侍中、六卿。
建安十九年(214年)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
受金璽、赤紱、遠遊冠。
建安二十年(215年)整整一年,都在外西征張魯。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二月還鄴。
夏,曹操從魏公進爵為魏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真是年年都有新套路,一步一個新台階。
這時候的曹操已經和皇帝沒兩樣了,而且比起漢獻帝,他還緊握軍政大權。
這時候距離他寫述志令已經過去了7年多,那時候的曹操或許還有點對漢室的忠心,現在他已經做了魏王,這大半個天下是他戎馬一生打下來的,他還會把漢獻帝放在眼裡?這時候稱帝在他心裡一定是提上了日程的。
可是接下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曹操剛稱王,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就反了,後被平息。
三月,劉備也開始進取漢中。
四月,北邊的烏丸又反了,曹操遣鄢陵侯曹彰平叛。
七月練兵準備西征劉備,九月到了長安。
冬十月,宛城守將侯音反,據守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曹仁平息叛亂。
夏侯淵在陽平為劉備所殺,三月曹操至陽平,劉備堅守險要。
五月,曹操無奈退回長安。
後襄樊之戰起,七月,曹操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漢水溢,于禁敗降,曹操遣徐晃救之。
這個當口,鄴城魏諷糾結荊州舊黨反。
十月曹操至洛陽,遂南征關羽,孫權亦向曹操表示,希望能在背後捅刀子。
而後徐晃擊破關羽,荊州後院起火,敗走,樊城之圍解。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曹操回到洛陽,孫權獻上關羽首級。
不久曹操逝世。
曹操稱王后的這兩年,也是魏蜀吳交兵最激烈的兩年,他就沒閒過,幾乎都在軍旅之中,直至崩於洛陽。
曹操死的當年,曹丕就代漢自立了。
所以曹操就沒有一個合適稱帝的時機,幹掉關羽後,也到了生命盡頭了。
故曹操說他做周文王就好,那只是孫劉兩人巴不得曹操稱帝,然後他倆立馬跟上,最後讓曹操背鍋,曹操才如是說,以此搪塞眾人的勸進(這些人心機之深,也難怪莊子持竿不顧,不願做楚國相國)。
絕不是曹操不想稱帝,如若他能多活兩年,以他從侯爵到王爵的步伐,稱帝是必然的。
曹操也最有資格稱帝。
至於,說曹操不稱帝,既得了皇帝之實,又得了文王之名,還不擔纂漢罵名,那就是腐朽之見了。
曹操何許人,聽兩個儒家典故就老實了?他只會權衡利弊,不會在意虛名。
況且曹丕後來稱了帝,而汗賊的帽子是扣在曹操頭上的。
曹操的官銜一直是漢獻帝加封的,所以一直在漢朝的框架內,這就給了後來人,站在漢朝的立場,叫他汗賊的機會。
如果他稱了帝,那就是開國之君,那又是另外的評判標準了。
後來的兩晉南北朝,朝代更迭,皇帝一茬一茬換的跟韭菜似的,也沒見誰被叫做這個賊那個賊。
這麼看來曹操不稱帝還真是他被後世口誅筆伐的原因之一。
沒法,曹操活著的時候沒有稱帝的良機。
亦覺得當時稱帝會生弊端,讓孫劉得利。
最後還是應了他那句: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
這話放至今日,也是處事之道。
忠於漢室的劉備,真的在劉協死後還稱帝嗎?我們都被《三國》騙了
說起劉備,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也是蜀漢政權的創始人。少年時期的劉備是比較貧窮,靠編草鞋養家,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據:(《典略》記載,則稱劉備是臨邑侯枝屬)也就是說劉備是皇...
關羽活著的時候,劉備為什麼不稱帝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劉備的權謀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
劉備稱帝是早有預謀還是迫於形勢?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在曹操逝世九個月以後,曹魏繼任者曹丕迫不及待地篡漢自立為帝建立大魏,改元黃初,堅挺了400餘年的漢朝滅亡。但是緊接著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僅僅一年劉備就於成都稱帝...
還是時機未成熟?三國曹操一生不稱帝,是不想取代漢朝吧!
《三國演義》中提到曹操,往往少不了「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八個字的評價。曹操大權獨攬是真,但畢竟終其一生沒有代漢自立,所以後人對其是否有稱帝野心也頗有議論。那麼,曹操終身不稱帝,是因為時機不到,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