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出錯了?單刀赴會的並不是關羽那實際是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長期以來,「關雲長單刀赴會」已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時期便廣為流傳,《三國志平話》和宋元戲曲都有此內容,元曲大家關漢卿還著有《關大王單刀赴會》一劇。
《三國演義》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演繹。
說的是:劉備取得益州以後,東吳要索回荊州,雙方爭奪荊州的鬥爭激烈起來。
魯肅和關羽各帶重兵,在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一帶對峙,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魯肅思得一計,在陸口寨外臨江亭上邀關羽赴會,暗中伏下刀斧手,伺機殺之。
屆時關羽只帶親兵十餘人,由周倉扛著大刀,單刀赴會。
由於關羽事先有所準備,約見後才得以脫險,轉危為安。
曾有《單刀赴會》戲曲唱到:「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
龍潭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
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
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
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
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蒼生!」直唱出了關羽氣勢豪邁、形象高大。
從此,漢壽亭侯關羽因「單刀赴會」而更加名垂青史。
其實,按照《三國志.魯肅傳》和韋曜《吳書》的記載,無論從古代評話、宋元戲曲,還是《三國演義》以至近代戲曲,著力突出關羽單刀孤膽、機智勇敢的凜然正氣,而魯肅在他的反襯之下,卻成為一位尷尬被動、窩囊無為的人物,都是與史實嚴重不符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魯肅(172-217),字子敬,漢族,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他既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軍事統帥,又是繼周瑜之後吳國最重要的著名大臣之一。
他曾為孫權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並因此得到孫權賞識,於周瑜死後代替周瑜領兵,守陸口。
此後魯肅為索取荊州而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彰顯了其英雄氣概與豪邁風度。
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也為其發哀。
僅從這段介紹,我們不難看出,魯肅絕不是某些作品勾勒的那般無用無為,否則何以生前死後得到如此眾多高看與厚待。
歷史上的魯肅是一位忠厚大度,勇、謀、德兼具的文武全才,他的有些戰略思維和謀略藝術甚至超過了諸葛亮。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中載,「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
治軍整齊,禁令必行,雖在軍陣,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魯肅少學擊劍騎射,招聚少年,講武習兵,後率眾投周瑜。
赤壁之戰時,魯肅已是贊軍校尉。
周瑜死後,魯肅升任奮武校尉,成為東吳的三軍統帥。
可見,戲曲也好,《三國演義》也罷,都程度不同的矮化弱化醜化了魯肅,甚至有些事情是移花接木、無中生有,很是杯具。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羅貫中誤導矇騙了多少讀者?被貶低的魯肅和被神化的關羽 單刀赴會秘密
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過,故事歸故事,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常常難免偏離歷史的原貌基礎之上。《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寫作誤導,卻不知道矇騙了多少吃瓜群眾。
盤點東吳4大都督,周瑜呂蒙不足為奇,唯獨魯肅讓人刮目相看!
在《三國演義》後期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大勢力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事情。東吳統帥跟蜀漢和曹魏的統帥相比較,他們完全不一樣。曹操和劉備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個是打著漢室復興的旗號,所以他們兩個...
又被三國演義騙了!歷史上的魯肅根本不是老好人,還原真實的魯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對於魯肅在東吳集團發展、壯大過程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孫權曾經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孫權認為,當年周瑜將魯肅推薦給自己,他立即就提出了統一天下、建立帝王大業的主張和策略,...
單刀赴會非關羽:關羽篡改了誰的角色?
「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龍潭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
三國:別被演義誤導,單刀赴會的根本不是關羽,而是他!
《單刀赴會》戲詞道:「好江風,將這輕舟催送,波翻浪涌,添幾分壯志豪情。龍潭虎穴何足懼,劍戟叢中久鏖兵。非是俺藐群雄,一部春秋銘記。義不負心泰山重,忠不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
魯肅為孫權獻出一策曹操聽後嚇得落筆在地但卻為關羽之死埋下伏筆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魯肅被刻畫成了一個膽小懦弱的儒生形象,那麼在歷史上魯肅的真實形象又是如何呢?事實上魯肅並不是膽小懦弱之輩,小說大概是為了烘托出諸葛亮 關羽等人的美好形象而故意貶低了魯肅。在歷...
我們被羅貫中誤導:單刀赴會這場「鴻門宴」,主角並非關羽?
談到單刀赴會,讀過三國演義,就肯定知道是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荊州鴻門宴,將關羽描繪成一個有智有謀的大英雄,而將另一主角魯肅描繪成一個,膽小怕事,鼠目寸光的侏儒。而歷史上真如此事嗎?
單刀赴會,其實是關二爺的最大污點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的角色,諸葛亮欺他、劉備騙他、關羽嚇他、孫權責他、周瑜罵他、呂蒙瞧不起他,可謂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他向孫權說了一句話,嚇得曹操連筆都握不住了
一提起魯肅,人們總想起那句歇後語:魯肅上了孔明船——盡辦糊塗事。無論是在小說《三國演義》還是《赤壁》等諸多影視作品中,魯肅都給人一種忠厚老實、毫無主見,跟在周喻和諸葛亮後面唯唯諾諾甚至被他們戲弄...
"忠厚無用"的魯肅,為何能代周瑜鎮守荊州
文|小河對岸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
忠厚無用的魯肅,卻能夠擔得起鎮守荊州的重任
在《三國演義》中,魯肅絕對是「忠厚無用」的人物,早期是諸葛亮、周瑜的陪襯,後期又是關羽戲耍的對象。而荊州之地,是曹孫劉三方勢力角逐的焦點。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地處長江上流,乃其門戶要害所在。故而,...
被篡改的真相:單刀赴會的不是關羽那是誰
長期以來,「關雲長單刀赴會」已是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它在宋元時期便廣為流傳,《三國志平話》和宋元戲曲都有此內容,元曲大家關漢卿還著有《關大王單刀赴會》一劇。《三國演義》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