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黃巾起義的最大功臣,放棄了成為亂世霸主的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河對岸

漢末三國之亂,以黃巾起義為起始標誌。

而平定黃巾起義的最大功臣,乃是出身於將門世家的皇甫嵩。

皇甫嵩字義真,為安定郡朝那(今寧夏固原)人,其父皇甫節為雁門太守,其叔父皇甫規為度遼將軍。

史載:皇甫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

初舉孝廉入仕,漢靈帝時,被征為議郎,遷為北地太守。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燔燒官府,劫掠鄉邑。

一時之間,州郡失守,長吏逃亡,天下響應,京師洛陽為之震動。

漢靈帝便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各持節,調發天下精兵而分擊黃巾軍。

盧植在連戰連破黃巾軍後,卻遭讒言被免去了官職。

平定黃巾起義的重擔就落到了皇甫嵩與朱儁的身上,最終皇甫嵩與朱儁等經數月苦戰、平息了黃巾之亂。

其中皇甫嵩居功至偉,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史載:(皇甫)嵩既破黃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亂,海內虛困。

值此之時,有一人向皇甫嵩進言,可趁機取代漢室天下,此人便是慧眼識賈詡的閻忠。

閻忠與賈詡同為涼州人,據《三國志·賈詡傳》載:..(賈詡)少時人莫知,唯漢陽(今甘肅甘谷)閻忠異之,謂詡有(張)良、(陳)平之奇(智)。

閻忠對皇甫嵩說道:"天道無親,百姓與能,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

今將軍授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捲,屠三十六方(黃巾軍以方為組織,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戶刻石,南向以報德,威震本朝,風馳海外。

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雖湯武之舉,未有高於將軍者。

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將何以圖安?"

皇甫嵩以「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為由而推辭。

接著,閻忠又為皇甫嵩剖析了天下的形勢,並以韓信的事跡相勸。

言道當今朝廷的勢力弱於當初的劉邦、項羽,而皇甫嵩的權勢高於當初的韓信。

可征冀州之士(其主力在冀州),動七州之眾,羽檄先馳於前,大軍響振於後,蹈流漳河,飲馬孟津,誅閹官之罪,除群凶之積,..如此,功業可成,天下歸順,便可建立新的朝代。

而閻忠之所以勸皇甫嵩代漢自立,在於閻忠意識到漢室已然不可復興。

閻忠說道:.....夫木朽不彫(通「雕」),世衰難佐,將軍雖欲委忠難佐之朝,彫畫朽敗之木,猶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方今權宦群居,同惡如市,主上不自由,詔命出左右。

如有至聰不察,機事不先,必嬰後悔,亦無及矣。

"而皇甫嵩終究還是沒有聽從閻忠之勸。

於是,閻忠便逃歸涼州。

皇甫嵩回京之後,雖未被誅殺,卻被中常侍趙忠、張讓等上奏連戰無功,所費者多。

而被收繳了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更封為都鄉侯,食二千戶(原領冀州牧,封槐里侯,食槐里、美陽兩縣,合八千戶)。

如果皇甫嵩聽從閻忠之策,率先誅除朝廷閹豎,即使最終不能建立一個新的朝代,也會率先成為亂世之霸主。

參考史籍:《三國志》、《後漢書》、《資政通鑑》等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戰役系列—3.廣宗之戰

公元184年四月,張角於魏郡起兵後,便迅速攻下了魏郡,漢政府認為張角是黃巾軍首領,此番黃巾軍必然會大批雲集在魏郡,而且魏郡離漢政府都城洛陽很近,這之間只有黃河可以構成屏障。況且張角若與并州地區...

「扶危於亂世」的東漢廉潔名臣——皇甫嵩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記得,在第一回中,作者羅貫中重點描寫了一位英勇機智、料敵如神的將領皇甫嵩,他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成功撲滅了黃巾起義的熊熊烈火,堪稱匡扶社稷的蓋世英豪,就連曹操、劉備、袁...

揭秘:首功之臣皇甫嵩為何被貶為無能的將領?

平定張氏兄弟以後,皇甫嵩以左車騎將軍的名號兼任冀州牧,爵位由原來的都鄉侯升為槐里侯,享受八千戶的租稅。在冀州牧任上,皇甫嵩考慮到朝廷與黃巾軍的激烈戰鬥給當地造成了巨大損耗,奏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