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年間,皇甫嵩在與黃巾的作戰中,屢建奇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過,東漢政治在桓靈時期的急轉直下,羌事未息,黃巾又起,國家武備在內憂外患的壓迫之下異常地壯大起來,可以擁兵征伐的將軍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前輩所無法實現的願望就在眼前。

新武人的代表皇甫嵩(皇甫規的侄子)和董卓在不同道路上尋找著轉化的機關。

  而啟動機關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裡,皇甫嵩之侄皇甫酈就曾明確地說:「朝廷失政,天下大亂,能幫助國家度過難關的人,只有叔父和董卓了。

  但囿於大丈夫要為國家立功的忠良思想,皇甫嵩並沒有在政治的路途上比前輩走得更遠。

  中平年間,皇甫嵩在與黃巾的作戰中,屢建奇功,做了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里侯,聲望已經達到了巔峰,民間的歌謠這樣頌揚他:「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後漢書》卷七一《皇甫嵩傳》)要知道,皇甫嵩的叔叔皇甫規對於大名,可是日思夜想,煞費心機。

可是,皇甫嵩並不快樂,他曾和他的部下閻忠做過一次長談,表明了他的思想。

而在那次談話中,閻忠則充任了一個異常激進的角色。

  閻忠說:「這世上難以得到又最容易失去的是機遇,機遇來了而沒有錯過,這就是機會。

聖人都要等待機遇而有所行動,聰明人也是因為有了機會才有所表現。

現在將軍您已經有了難得的機遇,而要白白錯過,這可怎樣保全您的聲譽呢?」顯然,閻忠是要藉機遇和聲譽來引導皇甫嵩做出某種選擇。

  進而,閻忠又說:「天道不會無緣無故地袒護哪一方,百姓只認同有能力的人。

現在將軍擁兵征伐已獲大功,朝野上下都已經知道了您的威名與功德,即使是湯武在世,也無法超越將軍您啊!既然這樣,您又要一心一意做臣子,這怎麼可能呢?」閻忠的願望已經呼之欲出。

  皇甫嵩卻對閻忠的質疑大不以為然,他說:「我一心為了國家,忠心耿耿,心安理得。

  閻忠顯然不希望自己的一番努力就此功虧一簣,話不說不透,他拿出漢初韓信作例子,勸告皇甫嵩說:「韓信當初僅僅為了那一點點的恩遇,就捨棄了三分基業,人家都把利劍放在他的喉嚨之上,他才悔恨嘆息當初,想法錯了,機遇也就丟掉了;現在的皇帝沒有劉邦、項羽那樣的權勢,並且將軍所擁有的武力已經超過了韓信,您只要振臂一呼,徵集冀州精銳,調動七州兵馬,宣布起兵,渡漳河,飲馬孟津,誅除宦官,消滅群凶,大功告成,便可天下歸心。

然後請命於上帝,南面稱制,這實在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現在的政局,小人當道,主上昏庸,將軍建立了不賞之功,已經受到了別人的猜忌,如果不早有所行動,後悔就來不及了。

」閻忠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讓皇甫嵩千萬不要走韓信的老路,應該當機立斷,拋棄衰敗的漢家王朝,擁兵造反,自己做皇帝。

  閻忠的激進,並不是他個人的奇想。

如果說名士張玄鼓動張溫起兵,還搖擺於鋤奸與造反之間,那麼冀州刺史王芬等名士要密謀刺殺靈帝,就已經將士大夫信仰中至高無上的皇權視為無足輕重的玩物,士人的忠君思想已處在飄搖動盪之中。

只是身處變革,時機尚不成熟,形勢還不明朗,能夠為之歡呼雀躍的士人還很少,曾得知王芬之謀的華歆、曹操就拒絕參與。

曹操就認為王芬等人廢舊立新,與歷史上伊尹、霍光所作的事情不可同日而語。

伊尹忠誠坦蕩,德高望重;霍光是國家重臣,有太后的支持,有大臣的呼應。

而王芬等人只是看到了人家成功的一面,卻沒有考慮現在的實際情況,這就很危險了。

華歆則認為王芬不能斷大事,不會取得成功。

  這樣看來,變革就在於時、勢所向。

那麼,閻忠所鼓吹的機遇,是否能在皇甫嵩那裡成立呢?

  而士人要變革,要完成對變異皇權的否定,需要經過自身武人化的過程,要實現與武裝的結合,獲得變革的工具;而武人,重兵在握,只需一聲號令,晃動手中的刀槍,就可以實現變革,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是為與不為的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末第一名將·驃騎將軍皇甫嵩

他,是一位已經消失在歷史雲煙中的一代名將。他,更是一位曾經一度可以登頂天下最高主宰之位的亂世悍將。他,前半生極其璀璨,然其後半生,卻最終泯然眾人,為天下所不齒。他,有人說他傻,也有人說他痴,更人...

揭秘:首功之臣皇甫嵩為何被貶為無能的將領?

平定張氏兄弟以後,皇甫嵩以左車騎將軍的名號兼任冀州牧,爵位由原來的都鄉侯升為槐里侯,享受八千戶的租稅。在冀州牧任上,皇甫嵩考慮到朝廷與黃巾軍的激烈戰鬥給當地造成了巨大損耗,奏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