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英雄使豎子成名:東漢末年三大名將才德都勝於董卓卻被湮沒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晉書·阮籍傳》記載:「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竹林七賢之首的阮籍到底是說楚漢相爭時期「無英雄」,還是說他身處的時代「豎子成名」,恐怕只有本人才知道了。
這句話也成了千古之謎。
然而,此前約半個世紀,東漢末年三大名將皇甫嵩、朱儁(jùn)、盧植才德都勝於大梟雄董卓,卻無端被歷史湮沒了。
正是因為三人的品格與操守限制了他們的「胡作非為」,才讓心狠手辣、厚顏無恥的大軍閥董卓得以掌握東漢權柄,最終遺臭萬年於後世。
與三位英雄相比,董卓小人形象畢現。
可謂時有英雄,使豎子成名!
漢靈帝(劉宏,157年出生,168—189年在位)時期,張角接受並宣傳方士于吉《太平清領書》的思想,創立了一個宗教組織——太平道。
張角和他的弟弟張梁、張寶按照軍事化組織模式,把全國各地的太平道徒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立一名首領,號令部眾。
184 年,即漢靈帝中平元年,為農曆甲子年,張角發動黃巾起義。
從黃河北岸到江淮腹地,從東海之濱到河西走廊,到處都是裹著黃色頭巾的起義軍。
戰事初起,黃巾軍在各個戰場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攻城略地,勢頭很猛,給東漢王朝的地方機構帶來重創。
冀州告急 ! 潁川告急 ! 南陽告急 !
一批又一批的奔命驛馬疾馳在通往洛陽的官道上。
大敵當前,漢靈帝緊急召開御前會議,商討對策。
國舅何進被任命為大將軍,統率所有的京畿衛戍部隊。
在京師洛陽的周圍設置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個關隘,防止黃巾勢力進入。
同時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負責討伐京師北面的黃巾軍;任命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負責討伐京師南面的黃巾軍。
朝廷還下詔,鼓勵地方官府、豪強地主招募武勇,協助官軍平亂。
東漢政府的官軍雖然數量不到十萬人,但是都屬於精銳部隊,訓練有素,皇甫嵩、朱儁、盧植等又都是久歷沙場的名將,再加上地方豪強大族的支持,戰鬥力並不弱。
且看三位名將的表現。
盧植身長八尺二寸,聲如洪鐘,性格剛毅,品德高尚,常有匡扶社稷,救濟世人的志向。
他年少時,拜大儒馬融為師,並引薦鄭玄為同門。
盧植博古通今,喜歡鑽研儒學經典而不局限於前人界定的章句。
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盧植在馬融家中學習多年,從未為此瞟過一眼,馬融由此對盧植非常敬佩。
盧植學成之後,返回家鄉涿縣教學,門下弟子有劉備及公孫瓚。
州郡屢次徵辟盧植,他都不應。
直到建寧(168—172年)年間,被征為博士,才開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
盧植到任後,很快便平定叛亂。
黃巾起義後,盧植率領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的將士,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
盧植連戰連勝,張角率軍退守廣宗縣,據城死守。
盧植率軍包圍廣宗縣城,並挖掘壕溝,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城。
而這時,漢靈帝派小黃門左豐到盧植軍中檢查工作,有人勸盧植向左豐行賄,盧植拒絕。
左豐沒討到半點好處,於是懷恨在心,六月,左豐返回雒陽後,向漢靈帝進讒言說:「臣看廣宗縣城很容易攻破,盧植卻按兵不動,難道他是想等老天來誅殺張角嗎?」漢靈帝大怒,下詔免除盧植的職務,並用囚車押送回雒陽,判「減死罪一等」(無期徒刑)。
朝廷拜董卓為東中郎將,接替盧植在冀州平定黃巾軍,但董卓戰敗。
董卓被罷免至廷尉受審,判「減死罪一等」。
後逢大赦天下,董卓獲得赦免。
同年八月,由左中郎將皇甫嵩統率的另一支政府軍已平定兗州東郡黃巾軍,朝廷則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黃巾軍。
皇甫嵩不負眾望,最終凱旋而歸。
皇甫嵩返回雒陽後,上書給漢靈帝,將平定冀州黃巾軍的功勞推給盧植,於是盧植官復原職,仍任尚書。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控朝政,何進聽信袁紹等人的建議,意圖剷除宦官,徵召并州牧董卓進京。
盧植知道董卓必為後患,竭力勸阻,而何進不聽。
同年八月,發生政變,何進被殺,董卓進京,掌控朝政。
董卓意欲廢黜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討,當時無人敢言,只有盧植獨自一人出來反對,董卓大怒,下令將盧植處死,蔡邕為其求情,而議郎彭伯也趕緊出來勸阻董卓說:「盧尚書是海內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殺他,天下人都會震驚失望。
」董卓這才作罷,僅將盧植免職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軍北伐烏桓,途徑涿縣,下通告稱讚盧植的生平,「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並派人為其掃墓。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盧植。
朱儁出身寒門,少年時因贍養母親而聞名。
其為人好義輕財,鄉里都敬重他。
後被太守徐珪舉為孝廉。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朱儁擔任右中郎將、持節。
平定三郡之地後,被皇甫嵩上表推功,進封西鄉侯,遷任鎮賊中郎將。
又率軍討平南陽黃巾。
中平二年(185年),進拜右車騎將軍,更封錢塘侯。
當時南陽黃巾首領張曼成起兵,自稱「神上使」,擁眾數萬,殺郡守褚貢,屯駐宛城(今河南南陽,劉秀的故鄉,東漢帝鄉)百餘日。
後任太守秦頡擊斬張曼成。
黃巾余兵又舉趙弘為帥,人眾越來越多,達到十幾萬人。
朱儁、荊州刺史徐璆和秦頡合兵,共一萬八千多人,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義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占據宛城。
朱儁兵少不敵。
於是解散城圍,紮下營壘,築造土山,面對城內,鳴鼓吶喊,擺出進攻城西南的態勢。
黃巾軍全都趕赴應敵。
朱儁卻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入,韓忠退守小城,驚懼非常,請求投降。
朱儁的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
朱儁不同意,他說:「出兵有形同而實異的地方。
當初在秦末的時候,人民沒有穩定的君主,所以以賞附來勸降。
現在海內一統,只有黃巾造反,納降他們不能使人向善,討伐他們足以懲惡。
現在如果接受他們的投降,那就滋長他們造反的意念,給他們有利就進戰,不利就乞降的想法,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是良計。
」說完,下令急攻,但一連數日,都未能攻克。
朱儁登上土山,瞭望黃巾營壘,然後對張超說道::「我知道了!賊人的外圍堅固,內營逼急,求降不得,想出也出來不得,所以他們殊死戰鬥。
萬人一心,尚且不可當,何況是十萬呢!強攻的害處太大了。
不如把包圍撤除,集合部隊進城。
韓忠看見包圍已經解除了,一定會自己出來,等他們出來,兵心就散了,這是易於攻破的方法啊。
」
於是下令解圍。
韓忠見圍解,果然引軍出戰,朱儁乘勢進擊,大破其軍,追擊十餘里,斬殺。
韓忠等人只好投降。
秦頡殺死韓忠。
黃巾餘眾不能自安,又以孫夏為帥,還駐宛城。
朱儁進攻,孫夏敗走,朱儁縱兵擊殺數萬。
黃巾因此破散流離。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持政權。
因朱儁是功高望重的將領,董卓對他格外小心。
外表與他親近交結,內心則對他頗為忌憚。
初平元年(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兵鋒甚為強盛。
董卓感到恐懼,想請公卿們商議遷都長安,朱儁屢次阻止。
董卓雖然厭惡朱儁和自己作對,但貪圖他的高名,於是上表奏請朱儁為太僕,做自己的副手,遭朱儁婉拒。
皇甫嵩、盧植在平定黃巾起義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卻無法逃脫宦官的暗算。
盧植只因不肯向監軍宦官行賄,結果被收入囚車押回洛陽,差點丟了性命。
中常侍趙忠在故里鄴城有一處住宅,豪華程度堪比王侯宮殿,明顯逾制。
皇甫嵩進軍途經鄴城,隨即向朝廷報告此事,要求沒收充公。
另一位中常侍張讓向皇甫嵩索要五千萬錢,被皇甫將軍斷然拒絕了。
兩名宦官氣急敗壞,後來在靈帝面前進讒言,收走了皇甫嵩的車騎將軍官印,把他的食邑從八千戶降到二千戶。
宦官依附於皇帝,卻最終綁架了皇權。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 ( 今寧夏固原一帶 ) 人,既長於戎馬征戰,又精通儒學,稱得上是文為儒宗,武為將表。
作為平定黃巾起義的首功之臣,皇甫嵩威震天下,無人能出其右。
一位名叫閻忠的有識之士勸他推翻漢室,南面稱帝。
史書生動記錄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閻忠說:「您現在身建不賞之功,體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
皇甫嵩反問道:「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
閻忠說:「豎宦群居,同惡如市,上命不行,權歸近習,昏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
」
皇甫嵩回絕說:「雖雲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
」
皇甫嵩重視名節,忠於漢室,可是,天道無親,漢家氣數將盡之際,又有多少豪傑能夠像他這樣守志如一呢?古人有云:「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亂世之中,強梁為道,軍隊就是國家的利器。
在討伐黃巾軍過程中掌握了國家利器的雄傑豪強,已經不再唯東漢朝廷馬首是瞻了。
經歷了黃巾之變,東漢王朝「朝政日亂,海內虛困」,徹底滑入了亂世泥淖。
中原亂,邊疆亂,官場亂,人心亂,怎一個亂字了得!
親身經歷了亂世之殤的思想家仲長統感嘆道:「如此下去,大漢王朝恐怕氣數將盡,不知來世聖人用什麼方法能夠拯救這個社會。
」仲長統期盼的來世聖人遙不可及,一批亂世梟雄卻橫刀躍馬,闖入了歷史舞台。
仲長統卒於 220 年,享年四十一歲。
就在那一年,漢獻帝遜位,大漢王朝正式謝幕。
卜憲群 總撰稿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撰稿
華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涼州三明,平定黃巾起義手段恐怖,甚至不惜屠殺十萬造京官!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想必都知道「涼州三明」吧,這三人雖然如今名氣不如三國時期的關羽、張飛等人那般大,但是在歷史上,他們三個都是地位極其崇高之輩。涼州三明之皇甫嵩
武廟72將中的皇甫嵩,為何卻敗給了董卓?
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大爆發的時刻,皇甫嵩力挽狂瀾,大破黃巾,延緩了東漢朝廷的衰亡。然而被封為車騎將軍後,卻沒有像 其他車騎將軍如董卓呂布華雄那般威風凜凜,而是孤零零的守在洛陽。皇甫嵩(?—195年...
大漢名將錄(6):此將文武雙全,堪稱三國亂世的超級大贏家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東漢末年英雄輩出、群雄並起,各方勢力你方罷唱我登場,或許是因為NB的人物實在太多,有一些威名赫赫的人物,反而逐漸淹沒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本文的主角盧植,就是其中之一。...
三國戰役系列—3.廣宗之戰
公元184年四月,張角於魏郡起兵後,便迅速攻下了魏郡,漢政府認為張角是黃巾軍首領,此番黃巾軍必然會大批雲集在魏郡,而且魏郡離漢政府都城洛陽很近,這之間只有黃河可以構成屏障。況且張角若與并州地區...
平剿黃巾軍,三大中郎將,首先說盧植——黃巾之亂(三)
話說張氏三兄弟率領黃巾軍起義,雖然洛陽由於叛徒告密導致計劃敗露,從而使起義被迫提前,但是起義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還算充分。起事以後,黃巾軍的目標很明確,早已事先都標記好了,於是發動進攻,攻...
滅黃巾軍的七大名將,三人成了皇帝,還有一人殺了一個皇帝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一夜之間聚眾百萬,全國七州二十八郡群起響應,黃巾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震動天下。只是漢祚不亡,尚能苟延,朝廷仍有志能之士,民間亦有忠...
漢末最後的名將:大漢王朝因為他們才延續了數十年
東漢末年,龐大的帝國外表下像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大漢朝廷早已腐朽不堪,宦官外戚亂政,賣官鬻爵之風盛行;百姓流離失所,因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了,他們對統治者失去了希望。終於在光和七年(公元18...
東漢三國之際,這三名討伐黃巾軍的漢朝大將最終命運是什麼?
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將星雲集。不過在《三國演義》這部書,最早出現的三員大將,卻是漢朝派剿滅張角等人的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三人,那麼這三人在歷史中的最後命運又是怎樣呢?1、盧植。一方面他是將領...
東漢末年,政府中央軍如何從驍勇善戰,變成默默無聞?
東漢末年,朝廷給人的印象總是孱弱不堪,任人宰割。可真實的歷史中,東漢中央政府軍鎮壓黃巾起義,戰績實際相當輝煌,稱得上驍勇善戰。但在後來的亂世之中,這支勇猛的軍隊怎麼變成悄然消失了呢?驍勇之師,不...
黃巾之亂是如何被平定的?
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雖然倉促爆發,但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密謀十幾年,有組織進行的全國性起義,也是轟轟烈烈,全國各地轟然而起,打了東漢帝國一個猝不及防。如此聲勢浩大的起義,當時看起來簡直是滔天巨浪,...
黃巾之亂為何能在一夜之間聚眾百萬?張角最後是怎麼死的?皇甫嵩是不是像羅貫中寫的那麼無能?
公元184年的東漢朝廷,君臣都在變著花樣作死。漢靈帝正想方設法斂財,朝里的諸公也正忙著爭鬥,清流要整死宦官,宦官也要整死清流,外戚一會兒幫宦官,一會兒幫東林黨。大家正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