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之子是扶不起還是太過聰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把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起戰爭,差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

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

其間,就綿竹之戰來說,可以說是蜀漢的最終一戰。

此戰,諸葛亮和張飛的後代壯烈殉國。

緊接著,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蜀漢後主劉禪正式屈服。

由此,蜀漢正式消亡,也即蜀漢成為魏蜀吳三國中最先消亡的一方。


首要,三國後期,魏、吳、蜀並立反抗的局勢因三方力氣的消長變化而漸趨潰散。

一方面,東吳在孫權逝世後,陷入到內爭之中,並且屢次進攻魏國也以失敗而告終,促進本身的實力不斷削弱。

另一方面,就蜀漢來說,在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逝世後,蜀漢人才凋謝,國力也是日漸虛弱。

與此相對應的是,占有廣闊中原地區的魏國,在綜合國力上可謂越來越領先於蜀漢和東吳。

公元263年,魏國差遣鍾會、鄧艾等將領,正式發起滅蜀之戰。

剪紙


在魏滅蜀之戰中,鍾會大軍被蜀軍阻於劍門關外,不能行進,也即鍾會和姜維暫時形成了僵持的態勢。

在這個關鍵時刻,鄧艾選擇精兵,偷渡陰平。

」,在克服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困難之後,魏軍總算通過了陰平險道,抵達江油。

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諸葛瞻抗擊鄧艾。

諸葛瞻儘管是諸葛亮的兒子,不過,在才能上,諸葛瞻卻不是鄧艾的對手。

在退守綿竹後,蜀漢和魏國爆發了最終一場大戰——綿竹之戰。

錦里桃園三結義,這是我看過的最乖最可愛的劉、關、張


此戰,鄧艾當即派其子鄧忠及師纂等,從左右雙面進攻蜀軍。

魏軍失利,鄧艾大怒,揚言要斬鄧忠、師纂,命二人再戰以將功贖罪。

結果二人大破蜀軍,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進占綿竹,並當即進軍成都。

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力戰而死,諸葛瞻之子諸葛尚傳聞軍敗後,嘆氣說:「我們父子受了蜀漢那麼多的恩惠,而沒有提前斬除黃皓,致使慘敗,還有什麼面貌活下去呢?」所以沖入陣內戰死。

由此,在綿竹之戰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都為蜀漢而獻身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昌關帝廟


最終,在綿竹之戰中,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麾下防衛綿竹關,諸葛瞻反擊陣亡之後輔佐其子諸葛尚作戰,諸葛尚反擊陣亡之後張遵持續與鄧艾軍交戰,終力戰而死。

依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張遵是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張紹之侄。

由於張飛的兩個女兒相繼成為劉禪的皇后,所以張遵其時仍是蜀漢皇室的外戚,在劉禪任內官至尚書。

由此,在蜀漢的最終一戰中,諸葛亮和張飛的後人都壯烈殉國後。

在綿竹失守後,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

彼時,蜀漢儘管依然有不少戎馬,可是,姜維等人遠水解不了近渴。

最終,蜀漢後主劉禪向接受譙周意見,開城降魏,魏軍占據成都,一起遣使令姜維等屈服,蜀漢也正式開始走向

荊州古城,三國公園中的劉備、關羽、張飛塑像。

消亡。

愛的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國滅亡不在魏,而是自取滅亡!

公元262年,已經掌握魏國實權的司馬昭終於決心打敗蜀國。姜維得知消息後上表後主建議加強防備。但宦官黃皓只信巫鬼,故意把姜維的奏書按下不報,使蜀國上下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魏國將要來襲的消息。

三國名將鄧艾克蜀,魂歸綿竹大沙包

相傳,三國時綿竹就有一條茶馬古道通往藏羌地區,這是一條繁忙而又熱鬧的商貿通道。東通綿陽,南通德陽、廣漢,直達成都。西通什邡、彭州、都江堰,向北綿竹可通安縣睢水,阿壩茂縣、松潘,並達西藏。在通往...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三國疑案:領兵2000的鄧艾為何能滅亡蜀國

(約197年-264年),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范,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

蜀漢時期誰最忠心?從興旺到衰亡一直跟著劉禪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姜維這個人?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論為人,姜維屬於心...

揭秘三國後期魏滅蜀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魏滅蜀之戰,是一場強者消滅弱者的戰爭,這是弱肉強食的戰爭世界裡的必然發展,也是必然結果。魏滅蜀之戰原因,就是因為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力量變化而導致崩潰。蜀國地位動搖,吳國實力削弱,而魏國則實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