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時期誰最忠心?從興旺到衰亡一直跟著劉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姜維這個人?
論才具,鄧艾都承認姜維是一時雄傑,鍾會認為他足以和夏侯玄、諸葛誕相比——後兩位,尤其是諸葛誕,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
至於其他人的評價,不用多說。
論為人,姜維屬於心比天高之流。
他家無餘財,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並無物慾,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
無論好壞,說他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應該大差不差。
他才華不及諸葛亮,不丟人。
全三國也就一個諸葛亮。
他不斷北伐,有勝有敗,其執著至少不必懷疑。
他的一個大爭議,是「窮兵黷武」。
然而實在話是:很少人意識到,在蔣琬費禕死去前,姜維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後那幾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黃皓等人打壓。
這是許多人很少提及的: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荊州派關係之目的;姜維則是隴西降將,和蜀漢內部關係更是複雜無比。
實際上,針對他的除了黃皓,還有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與許多人想像的不同,諸葛瞻和姜維的關係,並不那麼美好。
所以,姜維其實是個夾縫中的男人:他有才華,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裡的,是一個諸葛亮都無法逆轉的大局面,以及朝內不斷的鬥爭。
但直到最後,蜀漢沒亡在他手裡——哪怕面對魏國大軍壓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鄧艾層層圍裹阻攔,他還是完美的殺過陰平橋、晃過諸葛緒、回到劍閣、守住了鍾會,簡直把魏國的西征計劃摧毀了大半。
最後蜀漢是亡在鄧艾那次傳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鍾會在劍閣,還是動不了姜維。
本來,到此為止,哪怕就這樣結束,姜維也算為漢盡力了。
可甚至在蜀漢滅亡後,姜維還是籌劃著那著名的復興大業。
他說服了鍾會,搞定了鄧艾,而且給劉禪的秘奏里如是說: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
最後計策未成,但一日之內,拖死了鍾會、鄧艾和他自己。
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漢的最後一刻。
我其實挺難想像:一個人要執著到什麼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在如此狹窄的夾縫中,在如此難以逆轉的大勢下,不斷衝擊命運?僅論執著,他實在還勝過諸葛亮。
前三國所以比後三國傳奇,不在於後三國人才凋零——實際上,後三國極多文武全才的人物,但大多都太聰明。
姜維之傑出,未必在才情——雖然鍾會也承認他了不起——而在於他有前三國時,那些屈而不撓、執著至極、燃燒至死的性格光彩。
有缺陷,但依然為蜀漢——我更願意稱之為季漢——燃到了最後。
當初崖山戰後,張世傑依然不死心,企圖找新的法子;後來被水溺死,所謂:
舟遂覆,世傑溺焉。
宋亡。
於姜維,亦如是:姜維死,漢亡。
蜀漢從興旺到衰亡,唯有他一直跟隨劉禪,連司馬炎都被他感動
姜維率軍出漢水,被鄧艾擊敗,聲望大損。
黃皓趁機在劉禪面前進讒,主張奪姜維軍權。
一
劉禪拉著這個忠臣的手,涕泗橫流,嘆曰:「悔知先生晚矣!」。
劉禪口中的孤臣正是蜀漢的郤(xì)正,本名郤纂(zuǎn),字令先,河南偃師人。
郤正少好學,聞名鄉里,後官至秘書令。
蜀漢亡國,劉禪被迫東遷洛陽,郤正拋家棄子,捨命相隨,全心全意地護衛劉禪,這才為劉禪相知相敬。
二
而造成這一悲劇的起源,還要追溯到253年正月,這一年蜀漢執政大臣費禕遇刺身亡。
此後蜀漢政權,每況愈下,大將軍姜維立志北伐,無暇顧及國內政務,於是放手讓陳祇(qí),董厥等人去處理。
陳祇能力超群,可惜與宦官黃皓交好,使得黃皓開始干政。
陳祇死後,黃浩大權獨攬,說難聽點,蜀漢軍政姜維說了算,可內政卻是黃皓說了算。
三
262年,姜維率軍出漢水,被鄧艾擊敗,聲望大損。
黃皓趁機在劉禪面前進讒,主張奪姜維軍權。
姜維聞之大怒,請劉禪誅殺黃皓。
劉禪令黃皓跪在姜維面前辯白,劉禪也在一旁替黃皓美言,說黃皓只是個小人,翻不了天,於是姜維怏怏而退。
皇帝不允許自己殺黃皓,黃皓卻可以向劉禪打自己的小報告,於是姜維問計郤正。
郤正一向敬佩姜維的為人,於是坦誠地說:「大將軍暫離京師,駐軍沓中。
即使黃皓想害將軍,也無從下手。
」姜維於是上疏皇帝,屯駐沓中(甘肅舟曲縣)。
至此,一場蜀漢內部的高層鬥爭告一段落。
四
263年冬,魏國大舉伐蜀。
黃皓將文書全部壓下,致使朝廷無備。
魏國名將鄧艾率兵奇襲陰平,直逼蜀漢腹地。
面對危局,郤正趕緊上言:「今武侯之子、陛下之婿——諸葛瞻智勇兼備,可堪大任。
劉禪詔准。
郤正的大策略並沒有錯,可惜諸葛瞻過於輕敵,到達涪城後盤桓不前,面對鄧艾的勸降書,又失去理智,沒有據險死守,而是率軍出擊。
結果因為寡不敵眾,戰死疆場。
與諸葛瞻一同陣亡的還有兒子諸葛尚、張飛的孫子張遵等,全是蜀漢的精英人物。
五
綿竹是成都的屏障,綿竹一失,成都就再無險可守了,於是蜀漢內部就前途展開議論,一派主張投吳;一派主張遷都南中;一派主張降魏。
郤正則主張徵調閻宇的軍隊和霍弋的軍隊到成都,城裡與城外裡應外合,夾攻魏軍,這樣一來,不光可解成都之圍,甚至可生擒鄧艾。
可惜這條建議被劉禪拒絕。
最終以譙周為首的降魏派得勢,劉禪決定向鄧艾投降。
六
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chén)苦勸劉禪沒有結果,於悲憤之下自刎於昭烈廟,投降的主意是譙周出的,可是降書譙(qiáo)周卻不願寫,因為譙周認為寫了降書,則意味著背叛大漢,會留下千古罵名。
後主無奈,只得求援郤正,於是郤正揮筆疾書,替後主草寫了降表,蜀漢就此滅亡。
七
264年,劉禪遷往洛陽,蜀漢大臣竟沒有一個跟隨,獨郤正舍家棄子,以命相隨。
劉禪到洛陽後,賴郤正教導,舉動得宜,被賜封「安樂公」。
劉禪抓住郤正的手流淚道:「黃皓誤我,到現在才了解您,可惜太晚了」。
司馬炎稱帝之後,下詔「郤正不違忠節,為巴西太守。
」郤正終於進入兩千石的高官,可惜給予他的不是劉禪,而是司馬炎,倘若劉備泉下有知,會不會嘆息自己的兒子真的是個有眼無珠的阿斗?
綿陽(涪城)三國志:見證蜀漢的興起與滅亡
接到頭條號邀請,寫一篇關於綿陽的文章。老實說,雖然也曾在綿陽短住過,前後加起來數月之久,但我對綿陽的印象,無非局限在綿陽城區很小,交通很方便,米粉很好吃。既然是歷史類頭條號,那就乾脆聊聊歷史上的...
被譽為諸葛亮傳人的名將——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諸葛亮北伐時...
三國後期一口吃名將,魏蜀吳皆無對手,滅一國被冤殺卻沒人給平反
鄧艾是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說起他來,還和成語「期期艾艾」有一段故事呢。「期期」指的是漢朝丞相周昌的故事。「艾艾」來自三國時魏將鄧艾的故事。鄧艾有一次去參加司馬昭的家宴,君臣關係不錯,鄧艾有口吃...
此人計壓諸葛、武敵趙雲、箭比黃忠,臨終一招除掉三個強敵!
評價姜維,諸葛亮、鄧艾和鍾會,一定比我們更有資格。正史里,諸葛亮夸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對軍事很有感覺,有膽有義,心存漢室——這是自己人的夸法。作為對手,鍾會寫信勸降姜維時,說姜維文武之德、...
三國歷史上姜維真的是諸葛亮的私生子嗎?
提起三國時期的名將姜維來,他給人以一種英雄身不逢時的感受。縱有一腔的忠義,卻沒能發揮好,最終落得被亂兵所殺的下場。所以一些介紹三國歷史的書都同情的中把姜維稱作「孤臣」。
蜀漢亡國責任劃分:劉禪五分,姜維三分,諸葛瞻兩分
公元221年,在曹丕稱帝的第二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一般稱之為蜀漢;四十餘年後的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三路伐蜀,雖然中間有些波折,司馬昭贏得也有點僥倖,但在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
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若劉禪死守姜維從後夾擊,蜀漢或許難滅
從當時的局勢來分析,鄧艾從陰平小路偷襲成都時,大軍越過崇山峻岭,到達綿竹。前來迎戰的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瞻這個人,平日裡深得劉禪喜愛,是劉禪的女婿,也是個忠臣。由於諸葛亮的關係,蜀地的百...
蜀漢的最後一戰:諸葛亮和張飛的後人力戰而死!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公元263年,掌握魏國大權的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