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中的隆中究竟是指今天的南陽還是襄陽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西漢時期,南陽和宛互指的情況已經多見於史書。
《漢書•貨殖傳第六十一》載有:「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鐵冶為業。
秦滅魏,遷孔氏南陽……家致數千金,故南陽行賈盡法孔氏之雍容。
」
西漢另兩個富豪是巴寡婦清和蜀卓氏,巴和蜀均是西漢郡名,孔氏卻以郡治宛城替代郡名南陽,同句中又有「遷孔氏南陽」之語,所以,這個「宛孔氏」的宛和「遷孔氏南陽」的南陽實指一地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東漢班固撰的《漢書》在《地理志第八上》第一次在南陽郡下明確記載:「宛,故申伯國……莽曰南陽。
」《水經注》也說:「王莽更名,郡曰前隊,縣曰南陽。
」《後漢書·志第十天文上》:「俱攻破南陽,斬莽前隊大夫甄阜……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
」
這些都說明西漢末年宛縣就被稱為過「南陽」 ,與此可以相互印證的還有同書《循吏傳第五十九》召信臣傳中:「(九江)奉祠信臣冢,而南陽亦為立祠。
」這裡的南陽無疑是指宛城,南陽城北獨山上原有三太守祠,祭祀的是西漢召信臣、東漢杜詩和晉杜預,可見在南陽(宛)立召信臣祠確有其事。
很明顯,西漢時宛、南陽已經同指一地,可以互見、代指了。
東漢時,將南陽郡等行政區劃名逐步演化為治所的現象更為普遍。
《後漢書·志第十》:「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陵,會下江、新市賊張卬(音昂)、王常及更始之兵亦至,俱攻破南陽……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
」
這裡使用的南陽很明顯都是指的宛城,況且同一事件在同書光武帝紀、劉玄列傳中使用的的確又都是宛城。
如《後漢書·劉玄傳》有「五月,伯升拔宛。
六月,更始入都宛城」等記載。
又如《後漢書·天文志》記載:「(延光)四年(125年)三月丁卯,安帝巡狩,從南陽還,道寢疾,至葉,崩。
」
同一事件在孝安帝紀中記載:「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
庚申,幸宛,帝不豫……乙丑,自宛還。
丁卯,幸葉,帝崩於乘輿,年三十二。
」類似南陽、宛城互用的記載在《後漢書》中還有很多。
同樣,南陽與宛城的名稱互用,在《三國志》本身也非常普遍。
如:《三國志·楊俊傳》中也多次出現「復在南陽」、「再守南陽」之句。
然其下文,又有「黃初三年,車駕幸宛,以市不豐樂,發怒收俊」之句。
這裡同一「傳」、同一人的「南陽」和「宛」顯然是指同一個地方。
與此相類同的是,時南郡的郡治在江陵,故三國志中也常以南郡指江陵,《吳書二》載:「(呂)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
蒙據江陵。
」《吳書九》:「後(關)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
……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
」另,《三國志》中多次提到的荊州也是多指當時的州治襄陽等地,而非荊州全境。
如諸葛亮《草廬對》所云,「荊州北據漢沔」。
這個「荊州」就是僅指荊州州治襄陽城,而非荊州全境。
因為漢水北岸的南陽郡亦屬荊州,如果《草廬對》的這個「荊州」是指荊州全境,那麼它能「北據漢沔」嗎?以此類推,魏晉時期南陽、南郡等郡名隨著區劃的變化,已逐步地與治所地混為一談了。
按「襄陽說」的觀點,隆中屬南陽郡就可以稱為「南陽」,這有史料根據嗎?東漢時樊城屬南陽郡,但樊城何時稱為過「南陽」?鄧縣屬南陽郡,鄧縣又何時稱為過「南陽」?
值得提出的是,在《後漢書》和《三國志》中,除部分用郡名代替郡治地外,凡涉及郡治以外的其他地名,均標註的非常清楚,絕沒有含糊地用南陽、荊州、南郡等替代的記載。
如《漢晉春秋》記載延熹七年(164)「桓帝幸樊城,百姓莫不觀之」,以及前文提到的舞陰、穰、舂陵、昆陽、葉等雖都是南陽郡的轄地,但絕沒有僅用南陽一詞替代的現象。
假設「襄陽說」的今隆中因屬南陽管轄,就可以在史書的表述中用南陽替代,南陽就是指隆中,那麼,我們可以嘗試將《後漢書》和《三國志》郡以下的地名全部換成所屬郡名,那麼,兩部史書豈不一塌糊塗。
所以,古代史學家在正史中地名使用的嚴謹性今人是不容置疑的。
筆者也相信,在上述兩部史書中我們很難再找出一個用了「南陽」的地名,而經考證卻是不包括宛城在內的某地的事例,例如時屬南陽郡的樊城、鄧縣、新野,哪部史書里將這些南陽屬地稱為過南陽?或者自稱為南陽?更不用說當時漢水南岸的隆中了。
相反,對於現今「襄陽說」學者一致認為的諸葛亮「躬耕南陽」意指的「隆中」,習鑿齒以及盛弘之、鮑至、酈道元等均明確稱之為「隆中」,在「襄陽說」為諸葛亮「躬耕南陽意指隆中」所引用的史料中,從來沒有一個人說那個地方是「南陽」。
而是反覆說「襄陽西北十里許,名為隆中」,「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沔水又東逕隆中」,「西望隆中」等,最極端的也就是說了「亮家於南陽鄧縣」的附會之舉而已,應當明確,「於南陽鄧縣」並不就是南陽鄧縣,更不是將隆中等同於「南陽」,這一點「襄陽說」的學者必須搞清楚,不能含糊其辭!
細解諸葛亮之謎:是三顧還是自己投奔
蜀漢後主曾經說過:「政在葛氏,祭在寡人。」意思是說,自己只主持祭祀天、地、祖宗等禮儀活動,軍、政、財、文大事統統由姓葛的大臣一手操辦。這裡的葛姓大臣究竟指誰?熟悉三國歷史的讀者都知道,當然是指諸...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在公元2000年以前,海內外華人以諸葛亮躬耕於河南南陽的臥龍崗,是一個不容爭辯的歷史事實。這也是魏國降將黃權沒有去湖北或山東去祭祀諸葛亮,而跑到南陽臥龍崗建諸葛庵祭祀的原因。為什麼後來會有個「襄...
歷史中的諸葛亮躬耕地 ——曹操設立的襄陽郡不包括鄧縣!
魏武帝曹操於建安十三年設襄陽郡。「臥龍崗說」認為此時起包括了隆中的鄧縣就屬襄陽郡了,那麼二十年後《出師表》中的「南陽」就不該包括隆中!真是這樣嗎?有哪些史料記載隆中所在的鄧縣在建安十三年就屬襄陽...
三國之迷:解析諸葛亮躬耕於南陽
「襄陽說」、「南陽說」由來已久,但我認為表述不嚴謹,因為南陽這二字的涵義太廣。由於 「襄陽說」指的是現襄陽的隆中、「南陽說」指的是現南陽的臥龍崗,為了避免誤會,以下我用「宛城說」代表支持現南陽市...
諸葛亮:真的躬耕於「鄧縣」?
(作者:斷鷹攀崖)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一說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城」(即宛,漢時南陽郡治),即今河南南陽臥龍崗(見:【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城」未嘗不可】),一說諸葛亮躬耕於「南...
為諸葛亮正名,論諸葛亮居住地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在哪裡?主要有河南南陽、湖北襄陽兩地。河南南陽有充足的證據,最直接就是「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湖北襄陽也有一套,說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因為襄陽隆中漢代...
諸葛亮到底躬耕於何處?原來是這裡!
三國時蜀丞相諸葛亮,祖籍是琅陽都,即現在的山東省沂水縣南,年幼時遷徙到南陽。他本平民布衣,躬耕壟畝。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成為他的得力助手,為蜀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但是,諸葛亮年輕時躬耕...
解密:今襄陽隆中為何不是諸葛亮躬耕地(斷鷹攀崖投稿)
諸葛大名垂宇宙,其在《出師表》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據此「襄陽說」認為襄陽隆中是躬耕地,理由是:諸葛亮說的「南陽」是南陽郡,非今南陽(宛),所以躬耕地不在今南陽...
網友斷鷹攀崖投稿之一「襄陽人脈」扼殺「躬耕隆中」
【諸葛亮:「襄陽人脈」扼殺「躬耕隆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躬耕地有爭議,「襄陽說」的一大論點就是「襄陽人脈」,但是諸葛亮為何不說「躬耕於襄陽」呢?於是我們猜測:
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南陽還是襄陽?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之所在的爭執,一直持續了千餘年之久。一方面是因為年代久遠,史籍資料也相對缺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屢經變動。但從現今較早的史籍記載,以及對諸葛亮生平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