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逝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攻蜀國?司馬昭一句話道破緣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發動滅蜀大戰?30年後司馬昭無意中道破真相

眾所周知,一部《三國演義》真實生動地還原了東漢末年三國亂世的場景,幾乎原封不動的給世人再現了魏、蜀、吳三國相互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歷史。

無論是慷慨悲壯的戰鬥場面,還是極度鮮明的人格塑造都給世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無數人為之震撼,例如著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等。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人才濟濟,論實力而言,曹操領導下的曹魏勢力最為強大,而江南的孫權和益州的劉備居於弱勢地位。

然而,古語有云:「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縱觀整個三國之間的征伐歷史,似乎都是蜀漢最為積極,不是南下征討孫權,就是北上討伐曹操。

尤其是公元223年,劉備病逝白帝城之後,諸葛亮為了能夠繼承劉備的遺志,幫助後主劉禪完成「統一三國,興復漢室」的夢想,先後進行了數次北伐。

不過,讓人可惜的是諸葛亮五出祁山,均是無功而返。

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讓後世爭議了近千年的問題,司馬懿不是諸葛亮的對手,那麼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敢攻蜀?不敢發動針對蜀國的滅國大戰,直到30年後,他的兒子司馬昭說了一段話,無意中道破了真相。

公元223年,夷陵大戰之後的劉備沒活多久就在白帝城病逝了,劉備走後一統三國興復漢室的重任全都壓在了諸葛亮一個人的身上。

諸葛亮夙興夜寐、事必躬親,讓蜀國休養生息了多年之後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先後進行了5次北伐。

公元前228年春,諸葛亮萬事俱備之後,就提兵30萬(實際兵力僅有8萬),由於諸葛亮出敵不意,導致原屬於曹魏的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措手不及,無力抵抗諸葛亮的大軍而紛紛向蜀漢投降,消息傳到魏國朝堂之上,群臣舉國震驚。

然而,就在諸葛亮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的時候,諸葛亮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馬謖言過其實失掉了戰略要地街亭。

街亭的失守導致了諸葛亮的蜀軍喪失了全部有利形式,諸葛亮無奈只好引兵退回漢中,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北伐就此宣告失敗,無意中也暗示了諸葛亮以後北伐的淒涼結局。

此後,諸葛亮又進行了2次北伐,皆是以失敗而告終,公元231年,諸葛亮心有不甘進行了第四次北伐曹魏,這一次諸葛亮碰上了自己一生的宿敵司馬懿。

然而,有著「冢虎」之稱的司馬懿在老謀深算的「臥龍」諸葛亮面前終究還是略遜一籌,司馬懿損兵折將狼狽不堪。

不過,這次北伐最終因為李嚴運送軍糧的不及時,諸葛亮不得已而宣布退兵。

司馬懿經過了這場戰爭之後也明白了自己和諸葛亮之間的差距。

雖然自己在戰場上能夠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只要是碰到諸葛亮無一例外的都是敗仗,從此以後,司馬懿就採取了一種消極避戰的方式來應對諸葛亮。

公元234年春,諸葛亮再次集結兵力進行了自己有生以來的最後一次北伐,原本料想畢其功於一役取得北伐決定性勝利的諸葛亮還是打錯了算盤,司馬懿採取「堅壁清野,閉關不戰」的方式,最終成功的將諸葛亮耗死在了五丈原。

然而,讓世人比較意外的是,諸葛亮逝世之後,蜀漢已經沒有人能夠和司馬懿的智謀相提並論了,為何司馬懿不趁此時反守為攻滅掉蜀國呢?

直到30年後,也就是蜀漢亡國的公元263年,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在一次宴請劉禪的時候無意中道破了其中玄機,司馬昭說道:「縱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言外之意就是縱使諸葛亮復生也不能保證蜀漢長久,姜維更加不行,沒有了諸葛亮之後的蜀國定會日漸衰敗,與其勞師遠征不如坐觀其敗。

後來的黃皓專權,姜維遠遁,就印證了司馬氏父子老謀深算確非常人可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諸葛亮的三大接班人:一人病逝,兩人不得善終

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雖然因為劉備的信任,而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同樣由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鞠躬盡瘁,最終在五丈原死而後已。對於自己和劉備都念念不忘的北伐曹魏、復興漢室,諸葛亮只有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