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之三戰臥龍:專業不對,多說是淚 藤枝投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稿/黃偉斌
· · ·
有這樣一種人,他與你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鬥智鬥勇分庭抗禮,明明為敵卻又引為知己,你死我活實則惺惺相惜,他是誰?對手!英雄常有,真正的對手不常有。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愷撒、阿提拉與織田信長,名單上的人物還有很多,可司馬懿不在其列,因為幸運的他有諸葛亮。
但和孫臏龐涓的鬥法較量、宇文泰高歡的兩魏對攻、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的川中島合戰以及威靈頓拿破崙的歐陸爭霸相比,司馬懿卻是不幸的,於諸葛亮而言同樣如此。
幸又不幸,說來話長。
有一種註定叫宿命
司馬懿和諸葛亮,兩個人何其相像。
同樣的出身,河內司馬家和琅琊諸葛氏均屬當地望族官宦世家,兩人如假包換的官N代;還都是複姓,兩人的先祖都是秦末紛爭的起義軍將領,這緣分夠深的;家中排行老二,司馬懿有大哥司馬朗,諸葛亮是諸葛瑾的二弟;少年成名,諸葛亮號臥龍,司馬懿人稱冢虎;在帝王將相的妻子只有某某氏的情況下(劉備妻糜氏吳氏,曹操妻丁氏卞氏,孫策周瑜妻大喬小喬),兩人的妻子居然都在歷史上有全名,司馬懿娶張春華,諸葛亮有黃月英;出山一前一後,都趕在赤壁之戰這齣大戲前亮相,諸葛亮26歲(建安十二年,207年),司馬懿稍長,29歲(建安十三年,208年)。
從赤壁大戰(208年)到夷陵大戰(221-222年)這十幾年間,諸葛亮雖然名氣震天,可除了規劃戰略《隆中對》外,絕大部分時間做人做事都很低調,遠遠沒有《三國演義》里那麼玄乎。
管理內政、調撥糧草、官吏升遷、保境安民、刑獄訴訟、督造兵馬器械等,一切井井有條調度有方,有如蕭何之於劉邦。
同樣在這段期間,司馬懿在曹操集團中尚未走到前台,卻也忠心輔佐少主曹丕,使其順利上位。
在曹操逝世、曹丕代漢之前這段暗潮湧動的非常時期,司馬懿更是鎮定自若穩定朝綱,保證了從漢到魏的政權過渡。
到曹魏開國,司馬懿立即因功晉升為尚書,位同丞相,到戰時便坐鎮許昌,曹丕親口褒獎,司馬懿堪比蕭何。
對兩人而言,這世界上真的就存在著另一個自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兩位幾乎只有外貌不一樣的「蕭何」如同兩條平行線,在各自效忠的集團或是王朝中兢兢業業勞苦功高,本來只需安坐後方即可,可歷史偏要讓他們走到前台,連過程都一模一樣。
公元223年,昭烈皇帝劉備白帝城託孤,42歲的諸葛亮正式接手內憂外患的蜀漢政權,兩年後南征,對孟獲七擒七縱平定南中,自此掃清北伐中原的最後障礙;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同樣託孤司馬懿(不止他一人),同樣是兩年後,司馬懿率軍秒殺孟達,消滅都城洛陽的肘腋之患,首戰告捷宣告司馬懿走到魏帝國的前台,這時諸葛亮也已經兵出祁山數次,成為司馬懿必須要面對的敵人。
從河內到琅琊,從曹魏到蜀漢,從幕後到台前,命運無常,造化弄人,這哥倆終於要見面。
有一種交手叫攻守
夷陵大敗和先主劉備逝世後,蜀漢人才青黃不接出現斷層,對於家大業大的曹魏來說,特別是魏文帝曹丕託孤司馬懿那會,這個問題同樣出現。
公元226年曹丕其子魏明帝曹叡即位,曹魏的國家安全形勢十分嚴峻,東孫權西諸葛,北方鮮卑虎視眈眈,而可用之才,五大謀士已經仙逝,五子良將只張郃一人堪用,昔日八虎騎也凋零得只剩曹洪、曹休和曹真三人,到司馬懿與諸葛亮真正交手時,更是一個都沒存。
但比諸葛亮有優勢的是,司馬懿的家族及本人是將門之後,明帝曹叡比起後主劉禪更是雲泥之別。
面對諸葛亮的連年攻勢,曹叡終於起用司馬懿,時間來到了公元230年,諸葛丞相時年49歲,司馬大將軍大都督51歲。
歲月不饒人啊,時間匆匆而過,小鮮肉變大叔交手。
公元230年秋,魏明帝興師伐蜀,大司馬曹真、左將軍張郃、大將軍司馬懿三路大軍會攻漢中。
前兩路相比,司馬懿這一部水陸並進,走得卻真叫一個慢,將近一月才抵達預定戰場,而戰事已經結束大軍班師。
第一次交手,兩人不約而同都採取了守勢。
作為迎戰一方,諸葛亮守勢可以理解。
作為進攻方卻也採取守勢,不得不說司馬懿真是謹慎到家。
那年秋雨連綿,漢中道路泥濘車馬難行,大軍出發糧草不濟,臥龍孔明更是早有防備,此次出征朝中大臣還多有反對。
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占的情況下,司馬懿深知取勝無望,三路出擊只是勞師遠征,又不能抗旨,只能消極怠工,同時靜待病重的西線總指揮曹真卸任,自己可以頂替而上,保存實力才是正道。
說到謹慎,諸葛亮和司馬懿真是登峰造極。
在接下來的四年間,司馬懿和諸葛亮兩次交手,龍爭虎鬥互有勝負,雖然最終冢虎拖死了臥龍,但千餘年過去,人們一直對兩人的軍事才能誰高誰低爭論不休。
其實人們都忽略了一點,極其謹慎的諸葛亮堪稱天下擅守第一人,事無巨細滴水不漏,深謀遠慮步步為營,甚至提前幾十年在關隘設防,以至鄧艾差點功敗。
而謹慎的司馬懿卻是進攻型好手,運動作戰千里奔襲是他一貫的拿手好戲,在之前的攻滅孟達和狙擊孫吳數次戰役中,無一失手。
可我們偏偏就看到,擅守的諸葛亮連年率軍北伐中原,善攻的司馬懿只能堅守不出留下畏蜀如虎之罵名,很明顯兩人專業不對,很明顯兩人也都超常發揮。
第一次交手其實才應該是他們最合適的劇本,但為什麼後來又如此怪誕呢?
有一種權謀叫養寇
因為形勢比人強。
三國中論地盤拼實力都是曹魏居首、蜀漢墊底。
按照常理弱勢一方應該防守,蜀漢占據四川蜀道再加上謹慎到家的諸葛亮,就算曹魏和孫吳再強也是極難攻得進這個保險箱。
可是,不行!歷史證明偏安王朝一旦不思進取,便只能混吃等死。
何況劉備起家就是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為口號,這是這個政權的政治綱領,也是這個在四川立國的政權之所以叫「漢」的原因所在,以示正統,而漢不在成都,是在關中,在中原,在《出師表》里要興復和還於的兩都之中。
再有,雖然蜀漢勢力弱,可在古代戰爭中往往弱能勝強,把握住關鍵一戰就能徹底翻盤,官渡赤壁莫不如此,因為與其守與其等,蜀漢一州之地的實力也無法凌駕魏吳,再天府之國也沒用,不如主動進攻,說不定真的還有機會。
第一次出祁山,那時諸葛亮對陣的還不是司馬懿,曹魏也幾乎毫無防備,最終卻也功敗垂成。
經過第一次失街亭、第二次圍陳倉和第三次退郭淮,諸葛亮已深知滅亡曹魏是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以小搏大要靠閃擊偷襲,德國進攻蘇聯和日本珍珠港之役都是此理,可魏巨人已經醒悟察覺,事不過三,魏明帝反擊。
興復漢室在司馬懿出場後,希望更加渺茫。
所以諸葛亮的心態已經調整,曹魏變成了要養的巨寇不能猝除。
有曹魏一天,諸葛亮就可以借戰時體制鞏固統治,將朝中各派勢力團結起來,消滅敵對分子,廢李嚴就是例子,還可以鍛鍊士卒提拔人才,王平、姜維、馬岱等就是諸葛亮於戰陣中拔擢上來,成為蜀漢中後期支柱。
如同練兵一般,諸葛亮每隔幾年就要出祁山,能打怪自然好,刷經驗開寶箱也很重要。
司馬懿心照不宣,養寇自重的心理龍虎皆同。
三路會攻漢中的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進攻曹魏,司馬懿正式接替曹真指揮帝國西線,手握最精銳的雍涼軍團,而這一切都是拜諸葛亮所賜。
於是拼盡全力與諸葛亮作戰並不是明智之選,要如同去年,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並樹立在軍中的威信才是首位,所以必須清理與自己思想路線不一致的人。
原大司馬曹真手下、五子良將唯一一位、著名對蜀強硬派的張郃冒出來叫板,不是主張派奇兵襲擾諸葛亮後方,就是請戰正面強攻,司馬懿要麼不聽,要麼就是應允但不支援。
當蜀軍糧盡兵退,張郃認為窮寇莫追,司馬懿就偏偏派他去追擊。
司馬懿不是不了解諸葛亮,此人一生謹慎,撤退之時怎會沒想萬全之策?張郃即使武力再強也討不到好處,但司馬懿就是執意如此,最後張郃中箭身亡。
除掉張郃這根刺頭,司馬懿始終還有一雙眼睛在身後。
有一種寒刀叫功高
魏明帝雖然年紀不大,卻不失為三國時期一代英主。
登基伊始,面對帝國嚴峻的安全形勢,就果斷提出「西守東攻」的戰略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在淮南一線對東吳保持攻勢,而對於地勢險要山川險阻的關隴西線保持守勢。
說到底,對諸葛亮採取「守」字方針是既定國策。
在此情況下,司馬懿當然可以主動出擊,勝是本職工作,倘若失敗遭受埋伏全軍覆沒,不死也會顏面掃地,而不管怎麼看,後一種可能性極大。
要知道司馬懿是絕不會做無必勝把握之事,所以坐鎮西線後,司馬懿就必須也只能當縮頭烏龜,很難贏更加輸不起。
接下來就看司馬懿能不能過自己一關,忍住想要馳騁疆場的將種熱血。
公元234年,還不到三年諸葛亮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率兵北伐,而這一次顯然有備而來,除了糧草充足,還準備在敵國土地上屯田長期對抗,並屢屢派兵挑戰,這還不止,派人將婦女衣物送去司馬懿以示羞辱激將。
但司馬懿最擅長的就是忍和裝,面對不堪主帥受辱紛紛請戰的眾將,表面裝出要與諸葛臥龍決一死戰的態勢,上表明帝請求應允,實際是深知明帝不會答應,明帝果然派心腹辛毗前來西線節制,於是這下司馬懿更是「身不由己」不能出戰。
而司馬懿能忍下諸葛亮給予的奇恥大辱,更是他的過人之處。
我就不出,你咬我啊!終於諸葛亮積勞成疾,於這年八月病逝於五丈原,時年54歲。
這世界上沒有了諸葛亮,司馬懿果然露出進攻的本性,這次他是真的請戰,魏明帝依舊不許。
如果說司馬懿的一生真的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三戰臥龍,卻未能真真正正堂而皇之地與之對決、列陣、衝鋒、勝利或是失敗。
其實最後病逝五丈原,對諸葛亮來說未嘗不是解脫。
後主劉禪雖然懦弱,卻對權力的遊戲一點也不陌生。
你真的相信在北伐最關鍵的時刻諸葛亮被召回,只是因為劉禪太思念相父的緣故?對這位相父的忌憚與防備,劉禪早已有之。
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興復中原,劉禪一定恐懼多於欣喜,分分鐘十二道金牌,要知道劉備可是說過諸葛亮可取而代之這話。
人心確實涼薄,君威更是難測,我們百分百信任諸葛亮,是因為我們不是帝王。
諸葛亮和岳飛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早在決定北伐的那一刻,他們在君王的心中就絕無成功的可能。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一對難兄難弟,受盡猜疑,只不過一個解脫了,另一個還得繼續。
說多都是淚,活著的司馬懿還必須馬不停蹄,能阻遏他的人已經死去,放眼天下還有誰能與之為敵?
司馬懿有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綽號,你知道是什麼嗎?
提起「臥龍」「鳳雛」的雅號,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是指諸葛亮和龐統,而對於「幼麟」和「冢虎」則不甚了了。「幼麟」是姜維,「冢虎」是司馬懿。 與「臥龍」「鳳雛」「幼麟」這三個飄逸雅致的綽號不同,司馬懿...
諸葛亮北伐,司馬懿為什麼不敢出戰?
公元234年春天,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在斜谷口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
戰場上諸葛亮司馬懿誰厲害
軍師聯盟已經完結,下部虎嘯龍吟即將開播。從名字來看,下部的主角將會是司馬懿(冢虎)和諸葛亮(臥龍),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人到底誰厲害?從這部電視洗白司馬懿的節奏來看,下半部讓司馬懿完勝孔明恐怕也...
三國最大的人生贏家 諸葛亮北伐成就了他的傳奇
三國中後期,蜀漢和曹魏之間戰火延綿,其中又以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最為影響深遠。七年間,諸葛亮每次都是氣勢洶洶而來,但除了第一次北伐時的街亭之戰,實際上連場大仗都沒有打;第五戰中司馬懿損失3000...
司馬懿臨死前:破格提拔一名小將,13年後打得姜維沒了自信
說起司馬懿的故事,絕大多數朋友不會陌生,此人城府極深,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沉得住氣」,公元208年,赤壁之戰過後司馬懿開始浮出水面,他的遠見極深一下子就吸引了曹操的注意力,最後在曹操的強行命令...
諸葛亮6出祁山而無功最終歿於軍中是遺憾,還是軍事能力不足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諸葛亮,蜀漢丞相、軍師,歷來被民間看做神仙一般的人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輔佐...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
諸葛亮把蜀漢內部事務都做了安排以後,於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年)率軍北駐漢中,企圖完成他統一中國的事業。就在臨行前,他給後主上了一個疏,即著名的《出師表》。據《三國志》卷39《董允傳》言亮...
曹操防備司馬懿,為什麼曹丕不防備司馬懿?
曹操作為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雄才大略,橫掃群雄,統一北方,曹操以獨特的眼光,任用了一大批人才,這也是他能做一番大事的重要原因。曹操對司馬懿有戒心,曾想殺掉司馬懿,但因為曹丕和司...
六出祁山:諸葛亮是為興復漢室打一劑強心針?還是因為個人之好惡
諸葛亮終於出兵了。時為公元227年,蜀漢建興五年,魏太和元年。漢相諸葛亮上疏漢帝劉禪一封千古名篇《出師表》後,提兵北上,軍屯漢中。由此揭開三國後期最可歌可泣的史詩序幕。在後世的演義和傳說中,這一...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司馬懿誰更厲害?諸葛亮號稱臥龍,但司馬懿的號稱更嚇人!
諸葛亮,蜀漢丞相、軍師,歷來被民間看做神仙一般的人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輔助草根劉備三分天下。司馬懿,和諸葛亮智斗多次,直到斗死了曹操,斗死了諸葛亮,斗死了曹丕、曹叡,自己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