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如果不重文輕武,會不會更加強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眾所周知,宋朝在歷史上一直都被遼、金、西夏等周邊國家欺負。

而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宋朝重文輕武所造成的結果!

重文輕武國策是北宋防範武將專權割據,維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的重要措施,它貫穿於北宋的政治運作中,形成「文人主政」的局面。

這一政策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並對整個北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旨對北宋時期執行的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的背景和影響加以探討。

並提出當今社會要反思歷史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和教訓。

唐朝末年武將勢力強大,輪流上台執政,國家處於混亂不堪的局面,王朝更替頻繁,百姓苦不堪言,北宋的建立正是在武將勢力強大的基礎上。

宋太祖吸取前朝的教訓,大力壓制武將勢力的增強。

北宋初期武將的勢力很強大,中央政府很難駕馭強大飆悍的武將群體,於是就開始推行「以文馭武」的方針,用文官來壓制強大的武將,這就開始了重文輕武的國策。

另外武將群體素質也有所下降,在北宋武將群體四個主要類別表現與作為中,將門世家、軍班行伍出身者雖然存在著自身的諸多問題,如武將世家中存在依賴家門的問題,門第對他們的出身起著重要作用,軍班行伍出身者在文化素質上存在先天不足的弱點,但發揮的作用最突出。

北宋統治者普遍重視文官的作用,在一些武將的職位上也用文官來擔任。

武將的地位越來越下降,文人地位逐漸的得到上升。

在北宋樞密院中,由於實行「崇文抑武」方略及「以文馭武」政策,武將出身者日益受到排擠。

從宋真宗朝以後,武將在樞密院長任中的比例不斷下降,特別是從宋仁宗至和三年以後,武官基本上被排擠出樞密院。

北宋樞密院中武將遭受壓制和排擠,以不知兵略的文臣長期主掌最高軍事決策,便不能不對當時的國家武備和邊防產生頗大的消極影響。

北宋時期,禁軍最高統帥機構——三衙,完全是由武將統管的機關。

但在「收兵權」的政治原則下,三衙受到樞密院的控制和制約。

因此,三衙將帥並無獨立指揮和用兵的權力。

隨著抑制武將方針、政策的不斷推行,不僅三衙將帥的權威及地位逐步下降,而且三衙將帥在出征和鎮守地方時也完全淪為文臣統帥的下屬和部將。

這種現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國家將要重視文臣的作用、忽略武將地位的變化。

這也對文人和武將的心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這一政策的實施,對武將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曾經戰功赫赫的武將卻受到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壓制和排擠,武將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壓抑,可是權力的喪失卻也使他們無可奈何。

但與此同時,武將群體受到極大的束縛和壓制,其用兵作戰能力無法得到正常發揮,武將角色應有的自信、果敢精神日益萎縮,懼戰氣氛瀰漫於軍營上下。

由此還造成「崇文抑武」風尚和價值觀在社會上的盛行,從軍衛國的意識沒有其應有的地位。

北宋對遼夏的妥協退讓,並不標誌也並不表明宋代在各個方面都是弱的。

在其他諸方面,北宋非但不「弱」,而且很「強」。

因此,把宋代尤其是北宋稱之為「弱宋」,是不妥當的。

把「弱宋」的原因歸之於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更是不合理的。

北宋的重文輕武,有其消極作用,這在歷史當中已經得出的結論。

如果宋朝不是重文輕武,而是抓重武力,那麼遼國西夏等周邊小國就不敢屢屢侵犯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為什麼要實行「右文抑武」?

在宋朝,大家都知道武將的地位特別低,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國策,那麼為什麼宋朝武將的地位會這麼低呢?《宋史·曹彬傳》記載,即使是曹彬這樣位居樞密使的武官,每次在道中迎面碰到士大夫的車馬,都會主動命...

宋代為什麼能夠實現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提法始於漢代,並為歷代王朝所繼承。但是在宋以前,這種「共治」有著很大的局限性。一切事務的最終決策仍存在於皇權方面,皇帝仍然擁有著無可置疑的最高權力。到了宋代,情況發生了重大...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