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兵廣、各種領先的宋朝為何屢遭外族欺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宋不僅是同時代中華大地上最富有的國家,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富有的帝國。

縱向相比,北宋的財政收入也遠遠高出唐朝。

有此財力做支撐,北宋積極發展軍隊,建國一百年時,兵力增長七八倍。

儘管如此,宋朝終其三百年,還是只有一小塊江山,年年給少數民族進貢,這是為什麼呢?

文臣將兵

宋之前五代的幾個短命王朝都亡于禁軍,宋太祖趙匡胤自己就是個黃袍加身的禁軍統領。

為了保證宋朝不像之前的五代那樣亡于禁軍,趙匡胤做了人事調整和軍事制度改革。

人事調整就是「杯酒釋兵權」的傳說,趙匡胤奪了石守信等開國元勛的軍權。

但更重要的是軍事制度的調整,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禁軍統領權的「三權分立」。

宋朝的禁軍不僅是皇家衛隊,更是中央軍、王牌軍,是重要的國防力量。

這個調整分為兩步,先是把禁軍分成三衙:侍衛馬司、侍衛步軍司、殿前司,互不統屬。

然後把禁軍的決策權和調度權劃給樞密院,這個部門類似於中央軍委;不過樞密院的首長一般都是文官,大多是科舉出身。

禁軍的指揮權既不在樞密院也不在禁軍司令,而是交給邊將。

為了防止邊將和軍隊建立關聯,又制定了「更戍」制度:任何一個軍隊,在一個防區或戰區駐紮一到三年就要換防。

這就叫「兵無常帥,帥無常師」。

二是「文臣將兵」。

就是由文官擔任和平時的軍區司令,戰時的前線指揮。

文官一般不懂軍事,膽子也小,無膽反叛,也無力叛亂。


文臣將兵,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但更重要的,是宋朝大肆推崇文官政治,貶低軍人,閹割了漢唐的尚武精神。

軍備常在,但軍魂不在。

不過,宋朝文官濟濟,也出了很多軍事人才,如抵抗契丹的寇準,提拔狄青的范仲淹,抗衡西夏的韓琦,抵擋女真的李綱,抵抗蒙古的文天祥。

腐化墮落

宋朝財政收入很高,但是依然入不敷出,大量的財政收入用於給契丹、西夏每年的賠款,龐大的文官體系費用和不斷增加的軍隊開支。

而且,宋朝官家為了拉攏軍隊,默許了他們的「巧取」。

軍隊斂財的方法五花八門,士兵充當免費勞動力還是基本的,還有武裝走私的,用修建營房錢蓋商鋪的。

岳飛的岳家軍便產業眾多,不僅有酒樓、房產,還有當鋪和賭場,每年能獲利一百五十八萬。

這大概是給契丹每年賠款的五倍。

很少有岳飛、范仲淹這樣,把營利用於軍隊供養的。

多數將領都是中飽私囊,禁軍更是驕奢淫逸。

這樣的軍隊有心打仗嗎?能打仗嗎?

技術落後

宋朝最大的問題,在於軍事技術相對落後。

宋朝的文化、科技無論與之前的漢唐比,還是與世界上同時期的其他帝國相比,都是非常先進的。

宋朝的軍事技術也非常先進,他們已經把火藥投擲技術、爆炸技術用到了戰場,還製造了一次能放十多箭、據說射程可達一公里的「床弩」等兵器。

但是,在這個火藥還不具備強大殺傷力的冷兵器時代,宋軍的這些裝備,還是沒有遊牧民族的軍事先進——他們有龐大的騎兵。

宋朝從五代接手的疆域非常狹小,要命的是喪失了牧場,馬匹產品很少。

而遊牧民族則相反,契丹一個戰士可以配3匹戰馬。

在東亞北部的大草原上,戰馬就像大英帝國的軍艦一樣,四處游弋,船堅炮利。

無論北宋的契丹,還是南宋的蒙古,都不僅比中原強大,也比同時期的其他農業帝國強大。

縱然宋朝像漢唐那樣具備尚武精神,能像現代國家這樣具備行政效率,還像它自身那樣在商業、文化、科技、法制等眾領域領先,也還是很難戰勝遊牧民族。

征服宋朝的蒙古帝國,死於物極必反:在龐大到極致后土崩瓦解。

而讓現代遊牧民族屈居於一隅的,是歐洲工業革命和技術革命造就的現代軍事強國。

而大宋只能是這樣一個陷入死結的朝代,不管他們多拚命,多先進,最終還是屈辱了三百年。

(火山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

宋太祖趙匡胤創立領先世界千年的軍事制度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後從征南唐,多有功績。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