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其實只比諸葛亮差一個羅貫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軍師聯盟》的播出,大家發現這個聚焦於司馬懿的歷史劇,並不像過去那樣把司馬懿說成「壞人」。

於是有人就說,這個電視劇把司馬懿洗白了。

這讓我不得不思考,為什麼司馬懿應該是「黑」的?《軍師聯盟》到底是站在什麼視角表達「司馬懿」的呢?

正史《三國志》中對司馬懿幾乎沒有什麼記載,其它史書記載也不多,但都承認了司馬懿對曹魏政權的貢獻。

而《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作為一本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也有權充實細節,表達個人好惡。

在羅貫中的筆下,劉備一方是作為仁義的正方來寫的,所以整個曹魏陣營都有點被「抹黑」。

後來幾個版本的電視劇和相關電影是基於這本小說來演繹得。

如此。

才有所謂的「洗白」的說法,因為雖然司馬家族最後背叛了曹氏,司馬懿首先屬於曹魏政權一方。

不過。

同樣作為演繹歷史的電視劇,相比羅貫中寫《三國演義》,《軍師聯盟》對司馬懿以及所有人物的立場都是不偏不倚的,連對手「曹操」都有些可敬。

雖然很多細節有杜撰的成分,但大體上這樣的演繹是符合歷史的,算是給司馬懿正名,不過比起羅貫中神化諸葛亮,那還差得遠。

有人說司馬懿不夠正直,刻意控制朝政讓子孫奪權,所以他不該獲得諸葛亮那樣的好名聲,大概羅貫中也是這麼認為的吧?而實際上從整體上看,司馬懿的角色和諸葛亮的角色大致相同,結果是司馬懿厲害的多。

二人都是天下一等一的謀士,只是各為其主,而他們的主子也都是在搶奪漢室破碎之後的山河統御之權,而他們的政治法理各有優勢,劉備有牽強的「劉皇叔」身份,而曹操也為漢室刺殺過董卓,還「挾天子以令諸侯」。

而讓人唯一讓人感覺兩人有區別的就是,劉備即便請求諸葛亮廢黜少帝自立,諸葛亮也拒不答應;但司馬懿在曹操死後不久很快就控制了朝局,給孫子司馬炎篡位奠定了基礎。

兩相對比,就顯得諸葛亮高風亮節,而司馬懿則陰險狡詐,似乎「黑白分明」。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面臨著差不多的誘惑和選擇,自己德高望重,而輔佐的君王卻羸弱不堪(曹操死後),他們想奪取大權本就輕而易舉。

不同的是,諸葛亮始終秉持倫常,保持界限,也不讓自己的後人干政;而司馬懿就沒有這麼收斂,自己的家族一直深刻參與朝政,雖然自己沒有直接奪權,但實際上已經為子孫做了萬全的準備。

但我們就要因此就給兩人截然相反的評價嗎?正確的或者說有價值的歷史觀該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是,對於權力的渴望本身不應該分對錯,而渴望的權力大小是個人的事,諸葛浪淡泊名利是不錯,但司馬家族追逐權力巔峰取代弱勢君王,難道就不應該嗎?而實際上後期諸葛亮在蜀國擁有最大權力,沒少殺伐;司馬懿大權獨攬也是因為只有他才能控制住整個國家的局勢,換做別人不行。

其次是,他們跟「東家」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不同。

劉備對諸葛亮一直禮賢下士,畢恭畢敬,仁義為先。

而曹操對司馬懿則是威逼利誘、恫嚇要挾,大家的「合作」是基於權力和利益的各取所需,一直就伴隨著「笑裡藏刀」「綿里藏針」,彼此也心知肚明。

還有就是,關於結果,諸葛亮沒能幫蜀國贏,自己和子孫完全你沒有機會上演魏國後面那些故事;而司馬懿幫助曹魏奪得天下而功高蓋主的事實,就是權力體系中不可調和的零和博弈。

到了他那一步,即便司馬家族不奪權,也不免魏國皇帝和其他朝臣不會打擊甚至毀滅他們家族,他們是聰明人,怎麼會坐以待斃?表面上是他們「大贏」,實際上也只是為了自身活得安全,只是這個槓桿作用太大而已。

除了司馬懿幫助曹魏打贏之外,還有司馬懿通過《九品中正制》改革擴大了士族影響,也是歷史的一大進步。

而諸葛亮除了通過被神化的謀略,帥氣地戰術性地贏得了很多戰役,最終沒有把蜀漢扶持起來,他一旦掛了,蜀漢直接玩完。

所以,客觀上說,司馬懿應該遠遠超過諸葛亮才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的腹黑奪權之路 奪權不宜且行且珍惜!

司馬懿怎麼奪權的,關於三國,有這麼一句話非常出名:三分天下,最終歸晉,也就是說後來是司馬家得了天下,那麼對於司馬懿是如何奪權的這個大家有了解過嗎,他是曹魏時期的權臣,後來奪了曹魏的政權,司馬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