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戰,為何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治理的蜀漢是最先滅亡的?

文章推薦指數: 81 %
投票人數:11人

隨著《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和《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兩部大劇的熱播,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司馬懿和諸葛亮,刷新了對於三國時期各個名仕的認知,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一下為何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治理的蜀國反而是最先滅亡的?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廣為人知的對聯,是清人趙藩所作,寫的是諸葛亮治理益州的功過得失。

此聯的全文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副「攻心聯」上聯寫的是諸葛亮以攻心為上策,收服南中,平定蜀漢內部動亂,下聯寫的是諸葛亮治理蜀漢期間嚴刑峻法,不審時度勢,寬嚴皆誤。

趙藩一方面肯定了諸葛亮平定南中的智慧,另一方面也對諸葛亮的北伐和後期治蜀方略提出了委婉的批評。

在三國之中,蜀漢偏居四川,依靠蜀國來支撐復興漢室的大業,當時蜀中還是比較落後的,遠不及中原富庶。

蜀中山多川少,只有成都平原一塊產糧地,糧草和賦稅都要靠成都平原來承擔。

而且蜀漢步兵騎兵不如曹魏,水師不如孫吳,經濟基礎薄弱,軍餉糧草往往難以籌集。

張飛就是因為手下人籌不到足夠的糧草怕被罰,所以鋌而走險把張飛殺了逃往東吳。

再加上諸葛亮執意北伐,前後多達五次,大量青壯年被徵發,也是蜀國民生凋敝一重要原因,蜀國的北伐多是由於缺糧而失敗,到蜀國後期蜀地百姓已經不堪重負,激起多次民變,當地的士族對蜀漢政權也極為牴觸,譙周等益州士族不斷破壞北伐,曹魏打來的時候爭著帶路。

從外部環境看,劉備伐吳導致孫劉聯盟徹底破裂,三足鼎立的態勢被打破。

吳國和蜀國加到一起僅僅勉強和曹魏相抗衡,蜀國和吳國關係的破裂,為蜀國和東吳被各個擊破埋下了禍根。

從統治基礎看,劉備雖然入主益州,但蜀地士族集團並不支持劉備,東州派也僅僅部分選擇合作。

劉備和諸葛亮等第一代骨幹力量在的時候,還可以壓制本地士族集團,但當第一代都死光了,益州士族就開始不買劉家的帳了,所以不斷鬧事反彈的非常厲害,多次搞破壞不配合北伐。

內部政權不穩,劉備託孤,李嚴和諸葛亮同時託孤大臣,但李嚴駐在江州,他也深刻意識到自己作為舊人集團的首腦起不到與諸葛亮這樣的信任集團分庭抗禮的地位,所以乾脆提出讓諸葛亮受九錫,稱王,諸葛亮顯然識破了這一點,所以提出了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口號,同時表示「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震懾李嚴,同時話語中又有並升字樣,拉攏李嚴。

祁山對陣時,司馬懿曾對諸葛亮說:「汝乃南陽一耕夫,不識天數,強要相侵,理宜殄滅!如省心改過,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勢,免致生靈塗炭,汝等皆得全生。

這番話其實是司馬懿的肺腑之言,如果諸葛亮停止北伐,對蜀漢和曹魏都大有裨益,可惜諸葛亮根本聽不進去。

說實話,蜀國後來的疲弱,與諸葛亮連年用兵消耗是分不開的。

諸葛亮逝世後,蔣琬開始執政,他認為現今的蜀國實力薄弱,根本不適合進行戰爭,首先他將局勢動盪的蜀漢穩定下來,改攻為守,儘量避免和他國衝突,然後大力的發展經濟,並且大力推動農業生產,讓百姓休養生息,他還減輕賦稅,儘量給百姓減輕一些壓力。

可以說在蔣琬執政的這十幾年裡,蜀國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們生活得很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諸葛亮為何屢次北伐?

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從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

那個力勸劉禪投降的譙周究竟是什麼人?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受到很多人的尊重。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投降派,一到兵臨城下就開始遊說君主投降。同時,這個人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恩師,他就是蜀漢名士譙周。提起譙周想必人...

諸葛亮北伐了幾次 諸葛亮北伐戰爭原因

在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曾經進行了歷時八年之久的北伐戰爭。對於諸葛亮北伐戰爭的一些疑問,趣歷史網為你解答。1.諸葛亮北伐時間:在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發生於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乃是蜀漢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