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VS諸葛亮:誰更忌妒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屢遭諸葛亮羞辱的周瑜臨終前,仰天長嘆道:「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享年三十六歲。
這一幕令無數人惋惜。
而在蘇東坡的筆下:「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卻是另一幅揮灑自如的情景。
周瑜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的天王巨星。
兩顆奪目的明星擺在一起,自然會被比較,也極易心生忌妒。
戰國時期的龐涓與孫臏、李斯與韓非,不正由此引出同門師兄弟間的殘害?於是,羅貫中便讓周瑜、諸葛亮大唱「對手戲」,從小說的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到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直至第五十一、五十五、五十六回的「一氣」「二氣」「三氣
氣」周公瑾,竟讓叱吒風雲的東吳大都督一命嗚呼。
然而,歷史上的周瑜其實心胸寬闊,絕非頻頻「怒氣填胸,墜於馬下」之人。
程普曾打過一個比方:和周公瑾交往,就像暢飲美酒,不知不覺醉了———而程老將軍因年長功高,與周瑜的關係一度並不融洽。
毛澤東主席就曾風趣地說:「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
」
在重資歷尤重軍功的年代,周瑜的威望來自實戰、源於實績。
不過,按照羅貫中演繹的故事,他在接觸諸葛亮之初,就感到此人「計畫又高我一頭。
久必為江東之患,不如殺之」。
那麼,周瑜的用兵謀略是否不如諸葛亮?依據陳壽的評價,諸葛亮可與管仲、蕭何媲美,但臨機應變非其所長。
他是一等一的良相,卻算不上最拔尖的軍事統帥。
周瑜反倒是常勝將軍,早年隨孫策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後來又統率孫瑜
等人討伐麻、保二屯,俘虜了一萬多人;江夏太守黃祖派兵攻占了柴桑,周瑜追擊討伐,一舉活捉了敵將鄧龍。
當然,上述僅僅只是鋪墊,周瑜最輝煌的戰功數赤壁之戰,這是中國古代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李白有詩:「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
毫無疑問,周瑜是吳蜀聯軍的前敵總指揮。
諸葛亮雖在戰前為劉備充當說客,不久即退居了「二線」。
很顯然,諸葛亮不僅難以「三氣周瑜」,甚至沒有在前方與他鬥智鬥勇的機會。
劉備占領荊南之時,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讓他督統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收調運賦稅,以充實軍用物資儲備。
建安十六年(212),劉備率軍入川,所帶的主要謀士是龐統,諸葛亮則留在荊州。
也許為用其所長,或者另有考慮,劉備更多地讓諸葛亮負責後勤事務。
所以,周瑜不可能忌恨對方的神機妙算,因為兩人幾乎找不到「掰手腕」的場合。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在《三國
國演義》描寫的「群英會」上,周瑜酒後對著蔣干舞劍作歌。
而按照當時的影響力,諸葛亮與周瑜也不在一個等級。
前者年輕時自比為管仲、樂毅,但除了若干好友,似乎沒能得到太多人認同。
臥龍之譽,雖出自司馬徽、徐庶之口,傳播範圍應只限於襄陽一帶。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上書孫權要謹防劉備,提出將他與關羽、張飛拆散,卻對諸葛亮隻字未談。
可見他十分顧忌劉備,對諸葛亮好像不太重視。
當然,這裡絲毫沒有貶損後者的意思。
諸葛亮較周瑜年輕六歲,此時尚未真正走到舞台的中央,仍然是成長著的力量。
也許他不乏超越周瑜的潛質,但畢竟需要時間……與之相反,當時的周瑜炙手可熱,已是曹操、劉備的心腹大患。
赤壁之戰後,曹操專門讓蔣干前往勸降———非小說中的戰前。
周瑜與他直抒胸臆: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知己般的君主,表面是君臣關係,內心結骨肉情誼,言聽計從,同對禍福,假此蘇秦、張儀重生,能夠轉移他的心意嗎?!出於忌憚,曹操、劉備均使陰招從中挑撥。
劉備曾對孫權說:周公瑾文韜武略,是萬人之中的英傑,我看他器量宏大,恐怕不會長久做別人的臣子。
曹操也致函孫權,稱赤壁之戰軍中遇到疫病,故主動燒船撤退,使得周瑜獲得一場虛名。
可以說,周瑜此時是一種「現象級」的存在,連曹操、劉備都想方設法用不入流的伎倆挖角、栽贓。
如日中天的他,應該不會忌妒聲名要小得多的諸葛亮。
既如此,諸葛亮是否忌妒對方呢?
周瑜和諸葛亮都是百年難遇的英才。
就外表而言,前者「長壯有姿貌」,後者「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均可謂器宇軒昂。
至於周瑜娶了絕色美女小喬,諸葛亮之妻或許如民間傳說中的醜女,那也各有所好,不見得就心理失衡。
但毋庸置疑,周公瑾的存在,將極大地制約諸葛亮的事業。
假如前者長壽一些,《隆中對》的實施將更加艱難。
為何這麼說?我們不妨先回顧那著名的「三分天下」之計。
面對著三顧茅廬的劉備,在分析曹操得天時、「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得地利、「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之後,諸葛亮話鋒一轉,將目光鎖定了荊州、益州,認為兩地主人平庸、懦弱,可以乘機圖取;假如跨有荊、益兩州,那麼憑藉天然險阻據守,西面結交戎族,南面安撫夷越,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形勢有變,就令一員上將從荊州向宛縣、洛陽進軍,再由劉備親率益州的兵眾東出漢川,天下百姓怎會不簞食壺漿前來迎接?!「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諸葛亮此番獻策,是建立在反覆權衡、深思熟慮的基礎上。
一方面,這意味著從此為自己敲定了輔佐之主。
由於生在亂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
諸葛亮選擇劉備,無疑經過周密的綜合比較與利弊分析。
另一方面,他藉機提出日後的總體規劃。
鑒於劉備尚無安身之地,亟須逐鹿天下、一展抱負的地域空間,諸葛亮為之設計了先取荊州、再並益州的戰略步驟。
這一判斷相當精準,歷史正是按此構想展開了畫卷。
不過,周瑜卻謀劃了兩個極具殺傷力的狠招:一是困其主。
周瑜贊成聯劉抗曹,但對劉備卻不像魯肅那般的謙和、友善。
據《江表傳》記載,劉備曾派人前來慰勞,周瑜稱軍務在身,不能擅離職守。
前者便單舟獨往,席間希望招呼魯肅一見,卻被斷然拒絕。
劉備身為一方雄主、帝室之胄,周瑜對他如此倨傲,從骨子裡透著戒備。
建安十四年(209),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孫權以妹作嫁,他於是來到京口。
周瑜上疏稱劉備為天下梟雄,絕不會久屈人下被調遣,所以上策是將他遷到吳郡,興土木為其建造宮室,多給美女、珍玩,再分別安置關羽、張飛,則大事可成。
此招可謂狠辣,若藉機軟禁劉備,諸葛亮自然將失去效忠的主人。
孫權最終因顧及曹操的威脅,覺得應廣攬英雄,又擔心劉備難以被迅速制服,所以未予實行。
二是奪其地。
諸葛亮為劉備籌劃了荊、益兩州,周瑜對此也虎視眈眈。
赤壁大捷後,孫、劉在荊州有一番明爭暗鬥。
周瑜為南郡太守時,將荊州的江南區域分給劉備。
劉備卻嫌對方劃出的土地太少,不足以安民,又向孫權借數郡。
由此可知,周瑜對劉備在荊州的勢力擴張,始終保持高度警惕。
不僅如此,他還認為曹操剛遭挫折,內部不安定,提出可乘機攻取蜀地,繼而吞併張魯,隨後與馬超結盟,再回軍攻占襄陽,以此吞併中原。
該建議極具遠見,孫權表示贊同,倘若順利得到實施,劉備又哪來蜀漢政權?
可惜天不假年,周瑜在返回江陵的途中,竟於巴丘病逝。
如果公瑾不死,他有無能力伐蜀?周瑜被譽作「江淮之傑」,軍事才華為世間公認。
想當初在赤壁之戰前夕,劉備往見周瑜,試探著問道:「現在對抗曹操,非常契合我的心意。
不知軍隊有多少人呢?」周瑜回答:「三萬人。
」「可惜太少了!」劉備確實心存憂慮。
因為曹操的前方部隊,即使按周瑜的估算,也超過二十萬人。
「對我來說足夠了,先生只需看周瑜破敵。
」
上述一段對話,反映了周瑜由內而外的自信。
兵不在多,看交誰用。
若任周郎統御,無疑是金戈鐵馬的雄師。
當然,對益州覬覦已久的劉備,絕不會樂觀其成。
周瑜去世後,他自稱與劉璋同為宗室,勸孫權不要攻蜀,並阻止了吳軍前行。
但如果做一番假設,帶兵的不是孫瑜,而是周瑜,局面是否兩樣?可以肯定,沒有劉備的配合,入川定是難事。
然而,以周瑜決勝千里之外的雄才,開拓一番新局也未可知。
何況即使不能如願,孫吳一般不會坐視劉備輕鬆取蜀。
南宋陳亮在《酌古論》中嘆道:「使斯人不死,當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奪之矣。
」以諸葛亮之卓絕,想必也不會忌妒周瑜,卻不免忌憚。
因為在劉備立足未穩、羽翼未豐之際,遭遇這麼一股來自同盟方的強大遏制力量,將極其要命—
——周瑜的策略也許並不最有利於抗曹,但他一定讓孫吳更具擴張力。
如果假以天年,周瑜很可能對三分天下的大格局產生強烈衝擊,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悲情或許來得更早。
歷史有著必然性,也無時不取決於偶然性。
「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的長嘆,又何嘗不可演化為「既生亮,何生瑜」的悲聲?!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小說中被醜化的周瑜,其實是那麼的讓人嫉妒
《三國演義》一書,使得大家都知道了有這麼一個一直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要害他,卻最終被諸葛亮三氣而死的周瑜形象。好像周瑜就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看不過比自己更厲害的人的出現。然而真實的周瑜真是這樣...
赤壁之戰後的周瑜:囚劉備伐益州,欲與曹操爭天下?(三)
三國時各路英雄輩出,一旦潛身代入,必是一番妙事;而談起周瑜,除了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奪取大半光輝的赤壁之戰,似乎其他印象並不深刻?非也!悅史君之前寫了兩篇文章,前一篇「遙想公瑾當年」:回顧了...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諸葛亮出山時,水鏡先生為什麼說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國演義中記載著這麼一段故事。是司馬徽和劉備的一番交談,因為徐庶剛被曹操「拐走」,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那司馬徽是怎麼介紹諸葛亮的呢?司馬徽說:孔明常常自比於管仲、樂毅,孔明的才能是不可估量...
此人不死諸葛亮劉備將永無出頭之日,三分天下根本無法實現
人皆言「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似乎諸葛亮是神機妙算,無所不能的存在。可實際上,在歷史上,有一個人,若他活著,諸葛亮為劉備籌劃的三分天下就無從談起,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假如這個人活著,劉備諸...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差不多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癥結早被某人點出
由於劉備不久虎口拔牙,硬是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此次荊州之爭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被忽略。但我認為,這一輪博弈深刻地改變了三國風雲的走勢,讓諸葛亮「隆中對」只有上半場,卻難以延續下半場,「出師未捷身先死...
周瑜氣量不小,也並非被氣死 真實的歷史恰好相反
在三國那個風起雲湧、群雄逐鹿的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將才和文才。大多數人了解三國的途徑是通過《三國演義》。其中熟為人知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仁政愛民的劉備,有謀略超群的郭嘉…….可能大家對《...
蘇軾為何如此崇拜短命的周瑜?
千年以後,蘇軾在其詞作中說:「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在蘇軾眼裡,雄姿英發的孫劉聯軍統帥周瑜,是個羽扇綸巾的儒將,感情上還有第一美女小喬陪伴,當然令這...
三國最招黑將軍,演義說他被活活氣死,學者:該為他正名了
周瑜在民間的形象一直都是「小肚雞腸」。《三國演義》里甚至還有專門黑周瑜的橋段——「三氣周瑜」。諸葛亮三次「略施小計」,就氣得周瑜傷口崩裂,一命嗚呼。隨著演義的出名,周瑜和小氣似乎就掛上了等號。甚...
關羽最敬畏的四位敵國將領是誰?
關羽是一個義薄雲天、勇略絕倫的豪傑,同時也是一個傲氣凌人、剛愎自用的武夫。陣斬顏良、水淹七軍謂其勇略,爭功諉過、不恤君子謂其驕狂。對於雄烈過人的馬超,他敢於叫板「超人才可比誰類」,對於久經沙場...
若非短命, 他會讓「隆中對」徹底泡湯
2016-05-11 草上風語 時拾史事「隆中對」是諸葛亮針對漢末動盪局面,為劉備量身定製的進取策略。其核心點是先奪荊襄為根基,再取益州(巴蜀),聯合江東孫氏集團,最後定鼎中原。
我們所不知道的周瑜,還有他的另外一面
北宋文豪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詞中描寫的,即是三國時期的周瑜。今天我們來談一談「江東第一美男子」周瑜。周瑜(1...
東吳四英傑都非等閒之輩
東吳四英傑是指在東漢末期及三國早期的孫吳重要大臣,分別為周瑜、陸遜、魯肅、呂蒙。他們皆是吳大帝孫權的心腹近臣和孫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大業。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
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一提到周瑜,大概每個人腦海的大概就是——諸葛亮三氣周瑜,然後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氣絕而亡。於是,周瑜被諸葛亮氣死的故事就世代相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可是看看這個說法是從哪裡開始的,那...
三國周瑜到底有多強?若讓他多活10年,那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了!
大家好!我是縱橫寰宇的作者:龍淵,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記得關注本頭條號,若能轉發到朋友圈和三五還有一起分享品評,那就更好了!本頭條號,每天都會有新的文章更新,希望您會喜歡!公元229年,孫權在武...
碾壓諸葛亮,這才是三國英才!
一部《三國演義》,將三國那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的年代以藝術的手法,通俗地敘述出來,以至膾炙人口,談到三國,一定會提到《三國演義》。然而,《三國演義》摻雜了太多作者羅貫中個人的好惡,很多人物形象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