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所致,篡改了多少往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得知曹操八十萬大軍來犯,未等孫權下令,便星夜趕回建康。
深夜裡,書房擺茶,會見魯肅和諸葛亮。
公瑾書房無書,孔明唯有黃曆。
倆人本惺惺相惜,誰知料周瑜故作姿態,耍他孔明說要投降曹操。
由此才有了接下來孔明以大喬小喬之事,成心激怒周公瑾的事。
此乃公瑾做作,不誠心也。
試想,倘若公瑾如此作答:「你我今夜相論之事,應是擊退曹軍的方法,而不是要不要開戰。
我周瑜食君俸祿,佑我江東。
豈肯稱臣於曹賊?孔明不必試探我也!」
如此,又將是一段英雄相惜,知心難尋的佳話!可事實是,從此公瑾懷恨在心,一心想要除掉諸葛亮。
孫劉聯盟,各懷鬼胎。
南郡一戰,周瑜雖說最終擊敗曹仁,可南郡城被諸葛亮暗中派趙雲取下。
周瑜自己還中了曹仁的毒箭,身體又垮了一步。
魯肅被孫權撤職之際,前去探望。
說到成天下大業,公瑾坦言魯肅的做法是最正確的做法,即「維持孫劉聯盟,不圖荊州。
趁曹操北疆未定,不敢南下之際,攻取西川,穩定南方。
到時候,荊州唾手可得。
最後,出兵北上,平定中原,天下可定。
」但是周瑜也坦言自己身體狀況日下,等不了十年了。
可欲速則不達,最終高傲、狹隘、滿腹才華的周公瑾屢屢敗給諸葛亮。
若論軍事才華,且不說正史,即便是演繹上的周瑜也是滿腹韜略的軍事家。
可為何屢次敗給諸葛亮?而且,每次都是公瑾自以為比諸葛亮多想了一步,而事實上諸葛亮總能比公瑾多慮一步。
若按照博弈論的說法,假設你能猜到我下一步會幹什麼,那麼此二人的博弈就沒有終點。
諸葛亮之所以屢次戰勝周瑜,乃是性情所致。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與其說諸葛亮比周瑜更有才華,倒不如說諸葛亮把公瑾的性情摸得更透。
這也就更能解釋孫子兵法的三十六計,為何對於有些人管用,有些人則完全不起作用。
說到底是人的性情不同,採取的方式不一,採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就好像如此明顯的反間計,就讓曹操毫不留情的錯斬了蔡瑁。
說到底還是性情問題。
一個人的性情,若被人摸得很透,很容易交到誠心的朋友,同樣亦容易被人利用。
呂子明白衣渡江,關雲長敗走麥城
想當初呂蒙初入軍伍,目不識丁,被人稱「吳下阿蒙」。
後發憤圖強,虛心跟隨周瑜學習兵法,終於不再被人譏笑。
可關羽傲視群雄,雖義薄雲天,可也傲慢無禮,視曹操,周瑜之輩為草芥。
諸葛亮早早就告誡過劉備,關羽此性情,為將可以,若為統帥,則要虛懷若谷,忍常人之不能忍。
諸葛亮無奈之下,令關羽把守荊州。
讓他務必要與東吳修好關係。
可是當諸葛瑾奉孫權之意來試探性的再結秦晉之好,關羽一句「虎女焉得嫁犬子?」簡直讓孫權把肺都氣炸了。
後呂蒙詐病,推舉陸遜為大都督,讓關羽放心的把守城的兩萬精銳都調走了。
結果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所剩隨從百餘騎而已。
又因無顏面見劉備,沒有選回成都的路,結果途中被呂蒙斬殺。
若說關羽此前華容道義釋曹操,這番佳話美談流傳千古。
可是傲慢之心,又最終讓他身首異處。
華佗曾為他刮骨療傷,叩首敬佩將軍的勇氣。
可是他也告訴馬良,這刀劍之上可以醫治,但關將軍的傲慢之氣,在下無能為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諸葛亮大擺空城計
馬謖失街亭之後,蜀軍撤退途中,遭到司馬懿大軍的追擊。
不得據西城而守。
只能鋌而走險,坐於城樓撫琴。
琴曲不是別的,正是那首《高手流水》,這也是司馬懿被貶之後經常聽的琴曲。
司馬懿就在那靜靜的聽著,兒子司馬昭在旁邊都能看出來,即便諸葛亮再怎麼埋伏,西城小樓,能有幾個伏兵!司馬懿說到:「諸葛亮知我,我不如他啊」。
真應了那句歌曲「沒有天哪有地,沒有地哪有家。
沒有家哪有我,沒有我哪有你。
」諸葛亮確實知司馬懿,他摸准了司馬懿此刻的處境,摸准了司馬懿此時的心理。
因此他確實敢賭一把,賭他司馬懿現在不敢殺了他孔明。
結果魏國大軍進退,諸葛亮仰天長嘆:「司馬懿真乃知音那。
」魏帝曹睿明白,曹真曹休明白,司馬懿自己也明白。
重要的是,諸葛亮更明白。
雖然諸葛亮深知此理,勝過周瑜,退過司馬懿。
可是同樣也會貽誤戰機。
初次出祁山之際,魏延就曾建議自己帶一支精兵突襲秦川,趁其不備,直搗長安。
這樣的戰機一旦錯誤,再無機會。
可被諸葛亮駁回。
後司馬懿回任魏軍大都督,說到假如是他用兵,他就會以這樣的方式進攻,眾將聽後,無不譁然,如若真如此,則中原早已失矣。
可司馬懿淡淡的說到:「諸葛亮肯定想得到,但此人用兵向來謹慎,不會冒這個險的。
眾將放心吧。
」
司馬懿也是懂諸葛亮的。
並不難發現,歷史長河裡,英雄人物太多,經典的戰役也很多。
你來我往,你勝我敗,縱然有硬性的戰略、戰術的差距。
可但凡高手對決,一般的戰術便成了次要的因素。
像帝國第一丞相李斯,勝過呂不韋,斗過嫪毐,取信於嬴政,救鄭國,斗宗族,揮淚送韓非。
終居丞相,位列三公。
可最終卻被被趙高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誘惑,合力參與沙丘之謀,殺蒙恬,刺死公子扶蘇。
不正是因為趙高深知李斯的心思和性情麼。
李斯曾一直都感慨:「曾經秦孝公勵精圖治,可後人只知商鞅變法」。
他深諳法家思想一直欲在秦國推行新政,可扶蘇和蒙恬一直不支持。
因此,才讓趙高有了可乘之機。
性情往往決定成敗,否則也就不會有此後「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隔世追憶,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這也就好像我們先輩的文化中一句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另一句同樣被人們認可的是「大丈夫寧死不屈」。
只因眾生各異,性情不同而已。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唯有先了解自己的性情,做到心中有數。
最後,關於正史,自然是 全力支持能夠呈現出真實的過去,真實的人,真實的事兒。
當然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知道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了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未來的可能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研究過去某一個朝代的某次戰爭勝敗的因素是什麼,我們就能站在更全面的角度看到結果更多的可能性。
研究歐洲人究竟是如何控制了非洲人,我們就知道種族歧視絕非自然或無可避免,而且知道世界達大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樣貌。
而不僅僅是將人類對歷史的理解以所謂的「必然「、「陰錯陽差」和「註定「等字眼簡單概括。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
水鏡八奇之一 周瑜的歷史評價是怎樣的?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孫堅兵討董卓時,...
周瑜之死大揭秘:諸葛亮「三氣」所致,還是另有隱情?
說到三國,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了解這段歷史的;而《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絕倫的人是誰呢?無疑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了。在諸葛丞相流傳下來的各種畫像,和近些年的螢屏形象中,「羽扇綸巾」似乎是他的標配:
三國東吳四大都督中看似文韜武略都是末流,實則排名之首的卻是他
在近百年的三國歷史長河中,以孫權為首的東吳集團有三次決定性意義的戰役,三次戰役在三位都督的指揮下,都以東吳的勝利而告終。主導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的周瑜周公瑾,可以說基本上赤壁之戰的功勞都是他的,...
三國中吳國幾位大都督都英年早逝,他們實際死於同一人之手
大都督是什麼官職?相信熟讀三國的大家都明白,這個官職相當於三軍總司令,主要進行國家軍事決策,對外戰爭等。蜀國統軍的主要是諸葛亮,所以並沒有設置大都督這個官職,魏國統軍的前期是曹操,後期主要是司馬...
三國演義的謊言,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嗎?
文丨悅史君無論是在民間小說《三國演義》,還是在官修史書《三國志》里,孫吳集團大將周瑜,絕非一個等閒角色。周瑜先佐孫策建業江東,在孫策死後,又輔佐其弟孫權鞏固疆土;赤壁一戰,統帥孫劉聯軍,大破數倍...
三國群雄(三)——孫權
200年,孫策遭刺殺身亡,傳位給了他的弟弟孫權,孫權繼位吳侯、領會稽太守。孫策突然的死和自己突然就變成一方諸侯,孫權自己也挺懵逼的,本來就只是想好好過著二少爺的生活,享受人生,孫策也知道孫權資...
三國中被人誤解千年的十大橋段,這還是我們認識的三國嗎?
《三國演義》中的一個個精彩的故事看的我們真是過癮。特別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關羽的忠勇,曹操的奸詐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但是《三國演義》終究只是小說,肯定有很多故事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有的...
盤點三國中十大謀士排行榜,夢三國中他們到底有多強。(二)
歡迎各位觀眾朋友在小編的帶領下繼續觀看今天的三國中的十大謀士,都說謀士謀士,但是謀士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很多觀眾朋友還並不知道,就讓小編先講解一下謀士,然後再來看看我們三國中的最強謀士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