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氣量不小,也並非被氣死 真實的歷史恰好相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那個風起雲湧、群雄逐鹿的年代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將才和文才。

大多數人了解三國的途徑是通過《三國演義》。

其中熟為人知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仁政愛民的劉備,有謀略超群的郭嘉…….可能大家對《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有很深的偏見-------嫉妒賢能、氣量狹小的小人。

但歷史上的周瑜卻恰恰與此相反,並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絕才!

周瑜

據史料記載: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

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

周瑜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黑的簡直一無是處,到底在三國中關於周瑜的事件有多少是不符合史實的呢,我認為下面兩個典故是最有代表性的。

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寫到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而找到個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枝箭的理由,以便在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後除掉諸葛亮,然而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曹軍移花接木般的從曹操那裡偷到了箭。

然而在《三國志》之中根本找不到出處,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在史料的記載中『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孫權。

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曹軍失利孫仲謀乘輕舟去觀察曹軍部署不料被曹軍用弓弩射擊,因其輕舟一側中箭太多導致船身傾斜,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受箭。

並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以後五年。

何來周公瑾因其氣量小而加害諸葛亮一說。

三氣周瑜

《三國演義》中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孔雀台,孔明三氣周公瑾」。

這三起是羅貫中圍繞著孫劉兩家爭奪南郡、許配孫尚香和爭奪荊州而展開的豐富想像。

但是正史中並沒有記載這件事,這個故事是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虛構的,另外周瑜的心胸也是非常的寬闊。

何來『既生瑜,何生亮』之說。

羅貫中為了在小說中神化和美化諸葛亮這一人物,故意抹黑周瑜。

有人問羅貫中為何要抹黑這樣有才華的人呢?那是因為羅貫中寫的不是史書而是具有很強人物塑造性的小說,對於這點我還是比較理解的。

《三國演義》被後人評價為『七分史實,三分演繹』。

其中的史實大部分來自於陳壽的《三國志》。

在《三國志》之中的周瑜如何?

三國時期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

周瑜的戰略思想比較超群,提到周瑜就不得不提中國軍事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戰役----赤壁之戰。

周瑜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名聲威望都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赤壁之戰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呢?曹操在平定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鄴城立即開始著手向南用兵的政治與軍事上的準備。

與此同時,南方有三股大的勢力分別是荊州、劉備的軍隊(劉備無根據地)和東吳。

劉表的次子劉琮膽小懦弱,在章陵郡太守蒯越等人的勸說下向曹操投了誠。

因劉琮投降劉備並不知情,在劉備了解後在驚駭中南逃至江陵。

之後曹操和逃亡的劉備展開了驚心動魄的長坂坡之戰。

因張飛的拚死護主,劉備才得以逃脫。

劉備派諸葛亮去東吳遊說孫權共御曹操,然而東吳內部戰和不一。

周瑜和魯肅是主戰派不想讓江東的基業毀於一旦,周瑜在孫權面前痛陳厲害才為孫劉聯合抵抗曹操奠定了基礎。

火燒赤壁是赤壁之戰的核心也是打垮曹操最關鍵的一環。

在這一戰中,周瑜以其冷靜的頭腦,出人的軍事指揮能力,和從善如流的性格以三四萬的兵力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實際也就十來萬)。

周瑜採納了部將黃蓋的計策----火攻。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周瑜和黃蓋上演了一部苦肉計。

正是這個苦肉計才讓黃蓋詐降曹操成功,約定時間棄南投北。

黃蓋領著數十艘裝著枯柴並且澆灌著油,因船身上披蓋著帷幔,沒被曹軍發現。

當戰船靠近曹軍時,黃蓋點燃了枯柴。

剎那間,曹軍的陣營變的火光沖天。

八十萬大軍就這樣被周瑜打的七零八散,曹操也敗走華容道,險些被關羽擒獲。

周瑜是赤壁之戰的推動者和指揮者,他的理性的軍事分析,力排眾議,決策超前直接推動了孫劉聯軍的勝利。

另外周瑜早年追隨小霸王孫策並幫助孫策打下了東吳的江山,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周瑜助孫策攻下橫江、當利兩處軍事要地。

同年,攻取丹楊郡。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周瑜與孫策攻破皖城,獲廬江郡。

隨後又征討江夏,敗黃祖。

同年,周瑜又助孫策攻下豫郡,孫策將豫章分出一部分,設廬陵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9年),孫權命周瑜再次征討江夏,大獲全勝,滅黃祖。

精通韻律,相貌英俊,重情重義

《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

由此可見周瑜精通音律,善撫琴。

更令人稱奇的是彈琴的女子為了博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放在現在的話周瑜也應該是個網紅了。

在古代一個男人三妻四妾再也正常不過了,而周瑜卻一生中只鍾情於小喬,一生中只愛一個女人在古代也是少之又少,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和傾國傾城的小喬留給後世了一個美妙的愛情故事。

說到周瑜的重義,不得不提起孫策遇刺身亡後東吳的主心骨沒了,東吳的精英們經歷了一次動盪,到底是擁護都督周瑜坐上東吳的吳王寶座還是擁護年輕的孫權上位。

周瑜的忠義便在其帶兵入城後顯現出來了,他功高蓋主但並沒有逼宮孫權而是和大臣張昭一起協助孫權處理公務。

孫堅對周瑜有知遇之恩,孫策和他是生死之交。

周瑜也是知恩圖報(和趙匡胤截然相反),孫策的遺言是「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

可見周瑜的忠義被孫策所信賴。

在孫策死後的十年後周瑜在彌留之際仍牽掛江東,在遺書中寫到「非瑜背誓,天不假年」。

周瑜死時還感覺愧對孫策與孫權,這般忠義與關公相比又如何?

氣度非凡,大氣大量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刻畫成了氣量狹小,嫉賢妒能的小人形象。

然而在《三國志》中卻恰恰相反。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寫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因程普是早年追隨孫堅的老將,不服周瑜一個後來之輩成為大都督而與周瑜結下樑子,並時不時與周瑜作對。

周瑜心胸廣闊一直想修復與程普的關係。

這段故事史書中有記載,《江表傳》曰:「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由此可見,周瑜心胸廣、氣量大,從而使得比周瑜年長許多、起初瞧不起年輕的周瑜、與之不睦的程普,也由衷敬服、親重、讚嘆。

周瑜本是一代豪傑,卻因《三國演義》中刻畫和突出諸葛孔明出神入化的形象而將公瑾描繪成了心胸狹窄、氣量特小、自作聰明的人。

但現實中的周瑜可以稱得近乎完美的男人,不僅有德、有才、有風度,更有一種獨特的風氣。

他可謂人如其名:周瑜就如他的名字般"如瑾似瑜",就是一塊完美無瑕的美玉啊!就讓我用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來彰顯你的才華,為你正名。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的真正「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赤壁之戰,是冷兵器時代難得以少勝多,場面恢弘的戰爭。我們年少時大部分人讀過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其中草船借箭、諸葛亮巧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更是讓讀者大呼過癮。但是,今天我所說的主導赤壁之...

還你一個真實的周瑜

關於周瑜,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三國演義》中「既生瑜,何生亮」、「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公瑾」等典故。在多數人眼裡,對周瑜的固有印象是小人、嫉妒心強、心胸狹窄等。然而,歷史上很多被誤解或曲...

因為三國演義里的一句話,他蒙冤了數百年

我曾經寫過很多歷史人物,從先秦到明朝,從美女到名將,隔著現代的電腦鍵盤,將古人們的生平故事一一講來,有時會有種時空停頓的錯覺,仿佛當時當地,我在冷眼旁觀,他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而有一個人,在...

「既生瑜何生亮」背後的三國周瑜

【山色空濛無限美,百戰歸來再讀書】 作者:山色歸讀《三國演義》作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見長,反映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

他英年早逝,還被人誤會為被諸葛亮活活氣死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中把這句話演義成了周瑜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容易嫉妒、小肚雞腸的人物,一生與諸葛亮斗,最終卻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不過這只是三國演義所演義的周瑜,明顯的把真實三國的周...

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周瑜是否真的很小氣?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周瑜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說到諸葛亮就不得不提周瑜,他倆的名字,似乎掰扯不開。讓大家形成這樣印象的大功臣,是羅貫中,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描述的諸葛亮和周瑜,都是很有能力的人,但周瑜在諸葛亮的襯托下,似乎氣量頗小,是個...

正史軼聞:還原歷史中真實的周瑜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