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壽著《三國志》時為什麼不忘為被冤殺的魏延正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魏葛亮是個被神化了的人物。
本文倒可以讓我們認識到這個神人多疑的一面。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道:劉備攻取長沙,降服黃忠、魏延後,諸葛亮對劉備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此說雖是小說家羅貫中之虛構,但也近乎寫實。
諸葛亮對魏延多存疑慮,不予重用,且藉機除之,以致最終被楊儀乘機以所謂「叛逆」之罪將魏延殺害。
魏延是蜀漢舉足輕重的棟樑之才,遭此厄運,實在令人不平和惋惜。
歷史是公正的,應當用史實為魏延正名,平反昭雪。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漢,深得劉備依賴和重用的良臣。
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領部屬隨劉備入蜀,想為光復漢室建立一番功績,因而屢立戰功而不斷升遷。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奪取漢中,封漢中王,遷治成都,需要一位將軍鎮守漢中。
眾將皆以為非張飛莫屬,張飛也有心鎮守漢中;哪知劉備卻破格啟用魏延,提拔他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全軍為之震驚。
對蜀漢來說,漢中和荊州是益州的兩翼,而漢中又居於門戶要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劉備選魏延鎮守漢中,足見魏延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有一次,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現在委卿以重任,卿如何擔當?他慨然答道:若曹操舉天下之力而來,讓我為大王拒之;若曹操有偏將十萬之眾來襲,讓我為大王吞之!的確,他「臨難受命,折衝外御,鎮保國境(《三國志·蜀書·楊戲傳》)」,不辜所託。
在鎮守漢中的6年里,連曹魏一流名將張頜、曹真也不敢正視漢中一眼。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又進拜魏延為鎮北將軍。
蜀漢建興元年(公元227年),更以延為都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建興八年(公元230年),魏延西入羌中,與魏國名將費瑤、郭淮戰於陽溪,獲全勝。
後主即遷其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軍事奇才,卻受到諸葛亮的質疑和壓抑。
可以這樣說,魏延的軍事謀略,關、張、馬、黃、趙有所不及。
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領兵一萬,與諸葛亮分道出擊,諸葛亮始終未允許。
更為遺憾的是,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第一次北伐,魏延獻「子午奇計」,諸葛亮棄之不用而錯失良機。
當時,劉備已經去世。
魏國輕視蜀漢,主要對付東吳,關中防禦薄弱,鎮守關中的竟是魏文帝之婿,「性無武略,而好治生」的庸才夏侯楙。
魏延綜合分析了當時敵我形勢和有利時機後提出:「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咸陽以西可定矣。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注引《魏略》)可是,諸葛亮以為此計甚險,不如從坦道,先取隴西。
在出軍祁山時,「論者皆言」以魏延、吳壹作先鋒「為宜」,可諸葛亮「違眾拔謖」(《三國志·蜀書·馬良傳》),即讓「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劉備臨終囑亮語,引文同上)的馬謖統領諸軍與魏國名將張頜交戰,自己也不親臨前線指揮,結果遭致街亭大敗,使蜀漢失去了唯一的一次大好時機。
首次北伐失敗,卻驚醒「睡獅」,魏明帝立即把無能的夏侯楙調走,改派曹真鎮守關隴,後又由諸葛亮之勁敵司馬懿統領抵蜀。
從此,蜀漢攻取關隴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要說魏延「子午奇計」之險,與魏國大將鄧艾偷渡陰平之險,不知差多少倍。
魏延久守漢中,也許對子午谷路線及軍情早已偵察而成竹在胸。
鄧艾卻是逼上絕路,「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
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
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三國志·魏書·鄧艾傳》),奪江油,克綿州,襲成都。
正是鄧艾這步險棋,使蜀漢亡於一旦。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由於始終採取「十全必克而無虞」(《三國志·蜀書·魏延傳》注引《魏略》)的穩打戰法,一味追求兵法常規的所謂循序漸進,不僅「未能進咫尺之地」,反而使魏將對其策略了如指掌。
首次北伐失敗後,曹真預料諸葛亮「後山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
第二年春第二次北伐,果然如此。
郝昭只率千餘人就擋住蜀軍數萬,且被郝昭所破。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出斜谷,屯兵渭水南原,司馬懿對眾將說:「亮若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
」(《資治通鑑》卷七十二)亮果屯五丈原,懿乃使郭淮退之。
無數事實證明,諸葛亮「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他若當年用魏延「子午奇計」,很有可能制險而勝,三國歷史也可能要改寫——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諸葛亮密謀玄計,楊儀乘機陷害魏延,終於釀成蜀漢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劇。
眾所周知,楊儀與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
諸葛亮經常調和,以求平衡。
最後也想借楊魏矛盾除掉魏延。
這就註定,魏延將成為「陽謀」鬥不過「陰謀」的犧牲品。
也許是性格決定命運吧!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諸葛亮病危時,召開秘密軍事會議,安排他去世後的退軍調度方案。
這樣重要的會議,只有長史楊儀、司馬費神、護軍姜維參加,把官階、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
諸葛亮決定,由魏延殿後阻擊追敵,姜維作為副將,楊儀擔任退軍指揮;如魏延不服從,軍隊仍按計行事。
這就為楊儀陰謀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機。
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密不發喪,派費禕去揣度魏延的意向,並抓住魏延個性矜高的致命弱點,用欺詐和激將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搶在楊儀撤兵之前,率領所部徑南歸。
楊儀便派馬岱以叛逆罪追殺之,並誅延三族。
這不是諸葛亮借楊儀之手取魏延之頭嗎?魏延還是想搶先奏報朝廷,指控楊儀反叛,希望輿論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沒有叛逆之心。
如果反叛,何不北向投魏?倒是楊儀,後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諸葛亮早已察覺楊儀心胸狹窄,不能為相)後悔沒有率兵投魏,並上書誹謗朝廷,終被流放,最後自殺。
劉備死前囑咐諸葛亮不能重用馬謖,為何不囑咐重用魏延?
劉備白手起家,建立蜀漢政權,除了有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輔佐之外,還有自身的能力原因,特別是劉備的用人、識人能力,非常不一般,劉備除了重用諸葛亮、法正等一批賢才,還重用了黃忠、魏延等一批武將。...
三國唯一一個敢說諸葛亮膽怯的名將
這個名將唯魏延是也,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解析為什麼說魏延謀反是蜀漢第一冤案
魏延是一位效忠蜀漢,深得劉備依賴和重用的良臣。魏延出身行伍,早年領部屬隨劉備入蜀,想為光復漢室建立一番功績,因而屢立戰功而不斷升遷。劉備重用魏延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劉備奪取漢中,封漢中王,遷治成都...
魏延身為蜀漢大將結局為何如此之慘?沒有別的原因,性格使然!
以「部曲」的身份隨劉備作戰,也就是說魏延出仕的起點,比呂布都遠遠不如,僅僅是個小兵罷了。生於亂世,為將做官,帶兵打仗,固然要冒一定風險,但是可以期待建功立業,故而大家往往也是趨之若鶩。但是做一名...
鄧艾偷渡陰平能成功,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能成功?
諸葛亮五次北伐,其中兩次出祁山,均無功而返,北伐終未成功,在北伐期間,大將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因為覺得太冒險,沒有採納。很多人說,子午谷奇謀肯定不能成功,魏國不是沒有人才,肯定會在子午...
諸葛亮冤殺魏延背後:一場狗血的政治鬥爭 | 豫記
魏延並沒有給要加害他的人留下把柄,魏延被冤殺,是諸葛亮早已為他鋪設的不歸路。李修對 黃傳明 | 文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有道是:時勢造英雄。為蜀漢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南陽人魏延,是一位聲...
三國大將魏延死的到底冤不冤
魏延何許人也?他真的要謀反嗎(腦後有反骨)?他死的冤不冤呢?這三個問題我們一一來看。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王漢中...
劉備帳下最冤的悲情大將,透露出蜀國最先滅亡的主因
刀叔導讀:魏延作為蜀國僅次於「五虎上將」的大將,在劉備去世後,一直未受到重用,這對於人才凋零的蜀國來說堪稱是一場災難。魏延或許在他的做人上有短板,得罪了一些不該得罪的人,但他無論是在武藝和兵法謀...
魏延為什麼寧願被殺,也不投降魏國?
魏延是三國蜀漢名將,在劉備時代,魏延受到重用,鎮守軍事要地漢中,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將,鎮守漢中多年,一直確保漢中無事。劉備死後,在「五虎上將」相繼凋零的情況下,魏延成為蜀漢的重要將領,一直跟隨諸葛...
蜀漢名將魏延,為什麼被馬岱斬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魏延是東漢末年三國蜀漢名將,武藝高強,屢次隨諸葛亮北伐,戰功顯赫,絕對稱得上是蜀漢中期的一哥,不論是武藝還是智慧,如果魏延敢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可是,像魏延這樣厲害的人物,最...
他是蜀國猛將,力壓張飛,蜀國最強用兵之才,但死的很慘!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傳的神乎其神,但記住三國演義,不是正史,其內容不可信。按照《三國志》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假如魏延投降魏國,結果會如何?
魏延作為蜀漢大將,死的非常可惜,當然,也很冤枉,實際上,只是魏延和楊儀內部的政見分歧,不是造反,但魏延被楊儀派遣馬岱斬殺,確實很不應該,魏延絕對是冤枉的,蜀漢這麼做,也是自毀長城,本來後期就缺大...
魏延:被冤有反骨被扭曲的英雄
魏延(?~234),字文長,義陽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 魏延在歷史上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藝,一生顛沛游離,保了三個主人,沒有一個信任他。劉備對魏延稍好些,又碰上個戴著有色眼鏡看...
諸葛亮設計殺魏延真的不是因為魏延有反骨,竟然是因為這?
魏延謀反大概是三國時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案之一,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像趙雲一樣計劃投奔的魏延會在劉備死後謀反,怎麼也說不通,身為蜀國丞相,諸葛亮卻一直未能給魏延以信任,在臨死前甚至留下計謀欲除魏...
魏延足智多謀獻奇計,諸葛亮棄之不用錯失良機!
魏延是一位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軍事奇才,卻受到諸葛亮的質疑和壓抑。可以這樣說,魏延的軍事謀略,關、張、馬、黃、趙有所不及。每次出征,魏延都要求自己領兵一萬,與諸葛亮分道反擊,諸葛亮始終未允許。...